正文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六祖禪法對當代的啟迪(1 / 2)

直到今天,當我們拋開世俗間的種種雜念,以一種清淨的心態來重溫六祖大師的開示時,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卓越超然的見識和高妙深廣的智慧,讓自己的心靈都為之震撼。

六祖所倡導的無念、無相、無住的狀態就是悟入空性。佛教常講“空”,像空性、四大皆空、空即是色,但是對“空”的表達往往過於深奧。其實,“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一種解脫的狀態,即“自由”。是一個人的身心處在一種心無掛礙,完全自由的境界。

“色即是空”意思是說我們的心靈不受物質環境的束縛而自由。“四大皆空”即是對地、水、火、風四大都不再執著,無礙的、自由的境界。

一個人體悟了空性就是有了一個完全自由的心靈,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用非常好的心態來麵對所遭遇的狀況。要做一個心靈自在(無住為本)的人,應該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深信自己具有佛性。肯定自我的價值提高到最高境界就是悉達多太子所講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是指眾生人人皆具的佛性,意思是天上天下,唯有佛性最尊最貴。悉達多太子肯定地說:“我有一天可以成佛。”這是曆史上最早的人權宣言,也是最重要的人權宣言之一。

隻有這樣自我肯定,人才有辦法得到自由。為什麼?因為自己如果沒有對自己的最高肯定,自信心不夠,就會跟別人比較,就會陷入兩種局麵,要麼生傲慢的心,跟別人比起來我有學問,頭腦靈活,相貌好,年紀輕,有地位等等。要麼生自卑心,怨天尤人“我怎麼這麼不如人?”

在這個世界上,當我們沒有辦法肯定自己的價值而把自己價值交給別人去評判時,就會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況,聞譽則喜,聞謗則怒,心隨境轉,迷失了自己生命的發展方向。我們都有方向,但不是生命解脫的方向,而是賺錢的方向,成名的方向,很少有人肯定自己生命的發展方向。這種生命發展的方向就是不論我是身居高位還是清掃大街,我都有生命的最高價值——皆可成佛。成佛就是將我們的生命狀態由智慧不夠、煩惱很多,自私自利的不完善、不圓滿有缺陷的形態提升到道德高尚,智慧圓明,大雄大力,無我利他的完美圓滿的生命形態。當我們肯定了自我的價值,就會有自尊、自信、這就是六祖開悟時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北宋蘇軾是佛教居士,他在長江北麵瓜州任職時和金山江天寺隻有一江之隔。有一天他修持欣然有得,揮毫做了一首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寫畢急命人送去江天寺請佛印禪師印證,蘇軾滿以為會得到禪師的讚許。

誰知偈語拿回來一看,隻見禪師在偈後批了兩個字:“放屁”。

蘇軾不由得無明火起,連夜過江來與禪師理論。佛印禪師一見蘇軾就哈哈大笑說:“蘇大學士,你不是八風吹不動了嗎?怎麼一屁就打過江來了呢?”

六祖禪法以佛性論作為本體論,祖師說:“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即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其次,要肯定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不輕視人,不羨慕人,有平等心。不與人對立,不與世界對立,看一切都很好。有智慧就沒有煩惱,有慈悲就沒有冤家。

再次,了知無常。知道這個世界上每天晚上有5000人睡著了第二天就沒有再醒來,終有一天,我也是其中的一個。有一天我會死亡。希望在有生之年,實踐六祖的教導,得到心靈自由,了無遺憾。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月之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