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麵具與蛇(5)(3 / 3)

有時候,我心中的浪漫主義蠢蠢欲動,巴不得提隻小箱、帶幾本書幾疊稿紙,一個人到海邊或者深山裏去寫“巨著”。自從讀過《蕭伯納傳》,為達衛森的死一驚,有一大半的浪漫都不得不向理性投降了。

記得多年前,季季有一篇叫《琴手》的小說——女主角是個自視甚高的鋼琴家,一直想舉行一場音樂演奏會,夢想轟動世人,不明白為什麼她的丈夫總是百般阻撓。最後,丈夫實在沒法子了,就替她開了一場獨奏會。丈夫的意思是幹脆橫了心,要讓她由天才夢中清醒過來。結果音樂會大大地失敗,美麗的“琴手”亦自殺了。

能自殺倒也還不失為一種“破碎的完成”。怕隻怕,如果你還得繼續活下去怎麼辦?

這兩則故事——一是真實,一是虛構——使我想到一個人“自信”的問題。達衛森拿了兩百五十鎊專心寫作時,不是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嗎?劇本失敗了,信心就完全喪失了嗎?“自信”是怎麼來的呢?又為什麼這樣的脆弱?

愈想便愈會覺得“自信”真是極不可靠的東西。然而,所謂自信,難道不是由認識自己才開始的嗎?

自信,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呢?自己認清了還不行,仿佛還得由別人認可了才能確然成立。那麼,這又算是什麼“自信”呢?現在我才明白一個人太有自信,便不得不驕傲起來的緣故了。因為除了自己,這世上其他的眾人並不會體恤你建立自信時的胼手胝足;除了自己,這世上其他的眾人也不會憐惜你信心粉碎、肝腦塗地時的慘痛。驕傲是一道自衛的牆,隔開眾人與自己。

也不知道是誰說過:“驕傲由於自卑。”卑什麼呢?卑於自己承認不堪一擊?卑於自築的圍城裏麵全是些別人覺得毫無價值的東西?

我想,自信是知道自己有能力優於別人,但是還得花點力氣去尋找這種能力。而自滿,卻是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優秀,不相信別人能超過自己。難怪驕傲和自滿很容易搭上關係,驕傲的城牆一旦築成,界限也就產生了。當別人的信心還在無限製地增大時,他的“自信”便相對地成了“如豆”的景況。“謙卑的人有福了”,大概是由“驕傲者無福”而來的推論吧!

叔本華說:“金錢代表人類的抽象快樂,凡是不能再有具體快樂的人,往往把整個心思都放在金錢上麵。”如果把“金錢”換成“自信”,亦無不可。何況,自信好像跟金錢一樣,再多亦不嫌多,卻在一定的限度之下,再少就要受罪了。西班牙有句俗諺:“金錢與榮譽不在同一隻袋中。”(名聲與財富不可得兼)我不知道自信跟榮譽名聲的關係又怎麼樣?

可憐的約翰·達衛森,他的自信隻值兩百五十鎊嗎?他的榮譽也隻值兩百五十鎊?我的同情在這裏。

不過,“有福了”倒也不見得就是“有了幸福”的意思,不過是比較有伸縮的餘地,因此不至於去自殺就是了,我想。因為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也許謙卑,卻不一定舒服快樂。譬如,我今天早上讀到《舊金山紀事報》上一篇小品,嘲諷美國“信用卡”泛濫的現象。作者說:

他有個朋友A去飯館吃飯,付賬時A拿出一張綠色信用卡交給侍者。不久侍者回來說:“請等幾分鍾,因為電話線正忙,還打不進電話去查證這張卡有無信用。”跟他同桌吃飯的朋友B於是掏出了一張金色信用卡來,侍者一見,馬上畢恭畢敬地說:“金色卡就不必等電話了,先生。”這“先生”兩字對A來說,分外刺耳。回家後,他千方百計想申請一張金色卡。後來總算花了兩百五十塊才送進一張申請表到某某俱樂部去。人家回信說:我們平常是不受人申請的,都是我們自己請人加入,既然先生你兩百五十元支票都寄來了,我們當然考慮。不久,“金卡”寄來了,A發著抖一個人躲到廁所裏去拆封,因為想要獨享這極樂的一刻。拿了金卡,他立刻帶兒子去店裏買電腦遊戲機,女店員是個新手,看了看金卡,說:“平常收到的都是綠色信用卡。這金卡不知怎麼回事,我來問問經理。”經理先生來了,居然一揚手隨便把金卡當綠卡一般打發了。他又約了朋友吃飯,付賬時,當他取出金卡來,鄰座一對夫婦朝他和金卡都瞥了一眼,然後對他微微一笑。午飯後的下半天,他都過得很不舒服,因為他不知道那對夫婦的微笑是什麼意思?隻是普通會心的微笑呢,還是背地裏的那種譏笑……

讀到這裏,我倒忍不住發出會心的微笑。那種懷裏帶著金卡而又坐立不安的“小人物”的心情,十足是個無自信的表現。不過,想想約伯所說——

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

出來如花,又被割下。

飛去如影,不能存留。

還有誰能有多大的自信呢!

以前教中文時,有個美國學生問我:

“天上的彩虹,那麼有詩意,為什麼中國人的‘虹’字是‘蟲’字部?是不是和龍的傳說有關?”

我一時語結,不知當時是怎樣應付過去的。

事隔數年。最近讀《菽園雜記》(明·陸容撰)在第五十七頁上居然找到答案(錄之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