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新詞語:文化生產力(2 / 2)

蔣遠華敏感地抓住了這個時機。抓住了社會轉型期人們心態動蕩,精神空虛,無所適從,價值標準搖擺不定的空隙。他要在這個空隙裏培植他的“中西嫁接”的企業文化。

所謂“中”,便是“紅色文化”,或曰“延安文化”培養出來的信仰主義和理想主義情結,它能改天換地,移山填海,萬眾一心,戰無不勝;所謂“西”,便是人性至尊,以人為本,價值第一,資本擴張。

有了這個理念,他開始不斷的培訓,不斷的教化,不斷的浸潤,終於使沙漠變成沃野,最終使宜化文化植入宜化人的骨髓,進入宜化人的血液。

他或許是一個“另類”,他的“中西嫁接”的企業文化或許也應該稱作“另類”。但他獲了巨大的成功,成功的依據便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其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創造了驚人的經濟效益。

關於文化生產力,他有自己獨特的理論。他認為,物質生產力主要麵對人同自然的物質關係,具有實用的、基礎的、物質形態的主導品格,而文化生產力具有精神生產的獨特性,它是社會意識、生命意識、人格品質、精神歸宿等文明發展的成果,在文化生產力中,生產主體(蔣遠華)將自身強烈的主觀因素、思想成果、意誌、情感、願望和愛浸透於全部文化生產過程,然後“物化”到對象(宜化人)中去,內化為行為者的精神信念,使其成為經濟創造中的規範與價值、人生觀念和行為信條。他認為,文化生產力的顯著稱征是“文化的經濟化、科技化和經濟、科技的文化化”。文化進入產業,成為滲透經濟的、科技的、商品的要素,文化本身具有強大的經濟力、科技力和創造力,企業文化必定成為企業繁榮的經典法寶。

文化生產力的更深一層意義在於它代表著未來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方向。經濟的發展是一個企業文化繁榮的一部分,而脫離文化的發展是沒有靈魂的發展。要想打造百年企業,創造百億輝煌,文化的力量至關重要。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已經創造了宜化神話的宜化文化究竟是些什麼內容。“充滿陽光的激情文化”、“充滿和諧的競爭文化”、“賞罰分明的批評文化”、“充滿自信的學習文化”、“實事求是的務實文化”、“不斷探索的創新文化”、“開明公正的人才文化”、“最具親和力的感恩文化”……

從這些抽象的文化理念中,你是否看到了“中西合璧”的蹤影?

但在宜化,它已經不是理念了,它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性情,根植在靈魂中的習慣,貫穿在行為中的準則,伴隨在生活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