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的故事到第三章就結束了,後麵的怪物建模什麼的都做好了,腳本也差不多完成了,還有半年的時間,將內容填充進去,然後再調整和修BUG的話,其實時間還是夠的。
“唔……已經這個時候了?”等玩完了一把之後,森夏發現時間已經到了晚上八點。
“嗯,遊戲內容很不錯。”森夏注意到,遊戲裏麵有很多的內容還沒有填充,就算是前麵幾章也是一樣,這裏有很多地方還可以進行強化。
不過森夏更感興趣的是,這遊戲的擴展性。
“如果這些機構還能夠組合起來就更好了……”這些方塊本身很好很不錯,但是森夏總覺的似乎差了那麼一點。
“咦……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的。”
森夏的腦洞忽然打開了。
“怎麼了?”在森夏聊的時候,千佳正在向黑島一郎這邊了解有關新作的事情。在聽到了這邊的話之後,千佳就轉過了頭來。
“我感覺我們是不是能夠搞一點組合的戰爭兵器什麼的。”森夏,“給定一定的組建,然後讓玩家自己進行排列組合,我感覺挺不錯的。”
“唔……是什麼樣的?”黑島一郎在這邊彙報工作,腦子一下子沒轉過彎來。
“嗯,就和樂高積木一樣。如果放在這個遊戲裏麵的話,你可以想象大概就是把方塊製作成兵器、機器人或者交通工具之類的。”森夏侃侃而談。
“這也可以?”
“對。”
森夏的其實是一款名叫《圍攻Besiege》的遊戲。
《圍攻》是一款獨立遊戲——不過這條世界線還沒有出現——遊戲的玩法很簡單,簡而言之,就是玩家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遊戲提供的基礎道具,排列組合,建造出一個攻城機器,然後摧毀遊戲給出的目標,殲滅敵人、摧毀城池,大概就是如此。
“甚至可以不像是方塊,我們可以用更多的道具。木條、鋼筋、活塞、彈簧、齒輪、動力車輪甚至飛行翼等等,我覺得都沒有問題。”森夏,“這一係列的道具,可以設置成為基礎模塊,然後玩家可以利用這些模塊打造自己的武器,然後駕駛著武器去完成任務。”
這種類型的故事其實有不少。
但是很多其實都是遊戲。
包括這款名叫《圍攻》的遊戲,其實也隻能是獨立遊戲之中比較有意思的部分,而且屬於觀賞性的遊戲。
簡單來,這個遊戲的自由度很高,但基本屬於“你看到別人造高達,但自己卻隻能造獨輪車”的這種類型。在這個遊戲裏麵,有些強大的玩家能夠製造高達、飛機、坦克等等,遊戲的背景雖然是所謂的“中世紀”,但是卻完全能夠出現這種看似科幻的玩意兒。
而這就是這個遊戲的強大。
這種和搭積木一樣製造畫麵的作品,的確是非常棒。
“簡單來,這些製造係統的一切的動力,就是想象力,”森夏,“玩家可以憑借自己的想象力來製造出一個載具……不,可以是移動城堡、戰爭兵器、甚至可以是火箭或者飛機……”
就和《圍攻》一樣,自己組裝攻城機器,可以是飛機、戰車、大炮,隻要大開腦洞,各種奇葩的玩意兒都無所謂——隻要機器能開動、能進攻,不至於走兩步散架。
當然,單純出一個《圍攻》是不可能的。
如果A社現在還是體量的話,這麼一個遊戲是可以的。但是現在的A社已經很大了,在這種時候,A社出一個這樣的遊戲,怕是格調略差了一點。
但如果放在一款A大作裏麵作為一個遊戲,那就另了。
就比如在昆特:巫師這款遊戲裏麵,玩家在打昆特牌的同時,還能夠操作主角白狼去冒險打怪,這就是一種類型。
森夏現在的想法就是這樣。
畢竟,《圍攻》本身也並不能是那種異常火爆的遊戲,這款遊戲話題性的確很好,但卻集中在“看”的程度,而並不能變成實際的購買力。甚至這樣的遊戲都不能成為直播類型的遊戲,而是那種必須要做成成品,讓玩家看神奇腦洞才行的遊戲。
這注定是眾狂歡、大眾圍觀的遊戲,不能徹底眾,但實際還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