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貴公子起身之時,自有一番風韻。
他衣衫平整不起波瀾,雙目閉合似未掙脫天人交感,然而那平穩而悠長的呼吸卻顯示他已經恢複了自然狀態。兩個侍女在旁遞上了玉佩和香囊,他隻是隨手塞到了自己腰間,然後看也不看旁人一眼,便要離開了。
待他一去,在祀堂上的氣氛瞬間輕鬆很多,小胖子猛然驚醒過來,揉了揉眼睛,起身後又揉了揉膝蓋,看向宋軒。
“兄台?”
“......啊,是的,我.....”宋軒被嚇了一挑。
小胖子蹙眉道:“兄台總是神遊天外,莫非是道心不穩之故?”
“也許吧。”宋軒有點失落,莫非真是所謂的道心不穩?
“小胖子,我餓了。烤魚拿來。”宋軒伸出手,想吃點魚來排解內心的煩悶。
小胖子樂得分享,因為.......他也餓了。
...................................................
“我我我......”
歪帽子小秀才一結巴,全場都笑了。
草堂外曾經淒風苦雨,而今卻有大日融光;草堂內曾隻落魄形影,而今卻圍著幾多雅士。
草堂還是那個草堂,今人心非古人心。
人們圍在這裏,當然不是所謂的憶苦思甜;隻是因為這一廬草堂,處處得見曆史罷了。很難說,你腳踩的那塊磚石,你握住的那抹塵土,不是聖人曾見過的啊。
人們圍在這裏,草堂雖然很大,卻仍顯得擁擠。
上山的修行者,十有八九是到這兒來的;真正祭奠聖人的人,可真不算多。
照著往年的慣例,蜀中學派是會派出青年才俊來此山上,舉辦一次頗為另類的詩會,名作煮石詩會。
煮石岩是在草廬外,但隻有詩會中得到優秀者才能去點燃屬於自己的薪火。
傳說中當年聖人斷糧時,無粟米可食,便隻能在溪水邊生火煮石,然後在溪水邊安靜打坐,等待魚兒願者上來。後人讚曰:“太公遺風,至於當年。”
當然,傳說隻能是傳說,雖然有那篇貌似和烤魚有關的詩句,但是這些典故顯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見證者。
不過,煮石詩會存在的意義還是蠻重大的——借古諷今的詩句在此被批量生產,一代代憤青借此發泄自己心中的怒火——如果有的話;當然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修行者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一個分享與比試的媒介。
不過煮石詩會是詩會之中最近乎公平的了;因為它所囊括的人數較少,所以能允許所有人都念出自己的詩歌,讓所有人有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
然而這條規則的受益者往往會不知所措——唉?我也要即興來一篇嗎?我隻是來看看的啊仁兄不要把我推下火坑——喂喂我都說了不高興寫詩啊我隻是來看看的——
“我我我.......”
小秀才臉都嚇白了。他本就是短見識的貧家子,雖然飛上了枝頭,卻依然是隻燕雀,哪裏見過這麼多人上人一同看過來,緊張得不能自已。大家笑起來的時候,他漲紅的臉都快要哭了。
那個騎驢的老秀才(驢被很不舍的放養在了屋子外麵)雙手扶住了他的肩膀,語重心長說道:“小子,讀過詩三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