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世紀初的時候,阿拉伯人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開了穆斯林入侵印度的序幕。也是從那個時候,伊斯蘭教開始在印度傳播。其實往往是這樣的,伴隨著一個帝國的強大,其自身的文明和宗教會有自發產生一種優越感,不斷的被傳播、接受,從而擴散。佛教如此、基督教也是如此。
當時的阿拉伯帝國正處於阿撥斯王朝統治,帝國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東起印度河和中國邊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達裏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繼阿契美尼德王朝、亞曆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之後又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十世紀初,蘇菲派因為反對阿撥斯王朝的殘暴統治和政治腐敗,而在阿拉伯帝國慘遭塗害。著名學者哈拉智被時任哈裏發除以極刑,他的家人也紛紛為奴,隻有一個徒弟,逃離巴格達,來到這個帝國剛剛征服的地區。
關於這個弟子的名字我們已經無從考究,但是他到達印度的時候,已經精疲力盡,快要被餓死了。是年幼的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才挽回了他即將消逝的生命。也正是因為這樣,這個弟子才發現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身上有一種親和力,和一顆無比善良的心。所以,他把自己所知道的的一切都告訴了這個孩子,然後希望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能幫助他在印度傳播伊斯蘭教的蘇菲派教義。
當時的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還很天真,自然不比我們現在的很多孩子精明。而且當印度境內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天下,及時國家的淪陷也改變不了人民的信仰。天真的他答應了那個弟子的要求,於是那個弟子留下了一本古蘭經後,就離開了這裏。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去了哪裏,也不知道是生是死,眾所周知的是,在不久以後,出現了另一個人。伊斯蘭權威教義學家安薩裏改變了蘇菲派最初的教義,適應當時統治階級的需要,從而沉底淪為和什葉派和遜尼派一樣的統治工具。
唯獨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這一支,還保留著古老的蘇菲派教義。也因為距離巴格達太遠的原因,並沒有遭到其他教派的屠戮。年輕的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在得到古蘭經後,憑借記憶中關於蘇菲派的教義來理解分析,在他自己的小屋裏足足鑽研了二十多年,等他真正理解,明白其中記載的秘密之後,他已經三十多歲了。長年累月的鑽研讓他看起來已經像一個老頭子一樣。
他走出房屋後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傳教,而是學習佛教的苦行僧們,用簡單的方式一路乞討,向印度南部走去。家人誰也攔不住他,他的父親甚至罵他是個傻子,但是這一切都阻止不了他對信仰的追逐。他要把安拉的旨意真正的傳遞給需要他的人們,而不是哈裏發的旨意。
就這樣,他走了一年零六個月,終於走到了某個沿海的村莊,在那裏啊,通過某種方式祈禱,他終於見到了安拉。安拉看到了他的虔誠和信念,十分的感動,所以告訴了他一個秘密,並且需要他幫一個忙。他自然毫無條件的就答應了,能幫助至高無上的神,那是他的榮譽。從那以後,他就開始在印度南部傳播蘇菲派教義。
猶豫當時整個印度地區也隻有他一個蘇菲派的傳教士,所以拚盡其一生的精力,也不過隻有印度西南這一片的人民被他所感化。中北部地區仍然在印度教的牢牢統治下,直到臥莫爾帝國建立後,才將印度伊斯蘭文明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隻是這些伊斯蘭文明都是扭曲過的教義,部分蘇菲派的教徒紛紛不恥,遭到了當時統治者的鎮壓。後來在當局蘇菲派的引導下,很多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蘇菲派開始順應統治者的意願,但是他們要求保留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聖者的地位和傳說。當然,這些事情都做到了,而且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坐化的時候,就在這兩塊聖石之間,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就在那裏火化,骨灰撒在這一片廣場之上,從那個時候開始,這兩塊聖石就可以漂浮起來了。
隨著年代的久遠,更多的人都已經不知道伊斯蘭蘇菲派還有兩種不同的教義,當時統治者的意願也在無意中被達成了,隻有當年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開始傳教的那個村子,還流傳著關於聖人的故事傳說。當然,阿三講到這裏的時候,我已經明白了,那就是阿三的故鄉,他父親打了一輩子魚的地方。
以前的時候聽鵬哥說過,伊斯蘭教不同於基督教和佛教,他們推崇的是一神,真主安拉就是所有的神。反對多神論,所以在古蘭經記載中,更多的是神獸野怪,關於神其實並不多見。我萬萬沒有想到,到了印度這個地方,居然找線索還能跟伊斯蘭教扯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