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上(1 / 2)

“老板,你不至於吧?”阿三顯然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什麼叫做不至於,我從小到大都沒跪這麼久過。以前跟我奶奶進廟燒香最起碼還有個墊子,你瞧這一地的石頭,我又害怕破壞你們的規矩,最後倒黴的隻能是自己。”我叨叨起來也是很可怕的。

小艾懶得看我,自己起身去一邊兒瞧風景去了,阿三使勁兒把我給拽起來。然後幫我拍了拍膝蓋上的土,然後抱歉的說:“實在是對不起,老板。我來到這裏隻是一心想著朝拜了,忘了您的存在,有時候我們是這樣的,隻有真心的祈禱,安拉才會給我們永遠的保護。”

我試著彎曲了兩下膝蓋,似乎已經沒什麼大礙了,隨即就注意到阿三話語裏的不對頭:“安拉?這裏不是印度教的神廟嗎?”我問。

“不是的,老板,這裏是伊斯蘭教蘇菲派的聖人庫馬爾·阿利 ·達爾維奇的神廟。據傳說,這兩塊石頭之所以可以懸浮起來,就是因為他能感受到我們虔誠的信仰,用他那神奇的力量告訴我們,隻要沿著他指引的方向前進,就一定會找到光明的。”阿三很耐心的告訴我。

“靠,虧我還一直以為這是印度教的地盤兒呢,居然也有伊斯蘭教。”但是仔細一回想,之前鵬哥就告訴過我,雖然佛教源於印度,但是在印度的信眾並不多,甚至還排在外來的伊斯蘭教之下。

“很多外界人士都會誤解的,現在還有好多人以為佛教是印度的第一大教呢,任誰也不會想到,佛教在這裏隻能排在第三的位置。”阿三說。

“你剛才說的那個蘇菲派是什麼意思?”小艾不知道什麼時候又參與了進來。

“其實我也說不太清楚蘇菲派的界限是什麼,這個教派在伊斯蘭的所有教派劃分中屬於最神秘的一個。有人說是因為當初的信徒們都是身穿粗羊毛織衣的人,即蘇菲就是蘇夫,saf就是羊毛的意思,以示其虔誠的信仰和生活上的安貧質樸。蘇菲名字真正的來自於一個叫做艾布·哈希姆 的禁欲主義者,他用來稱呼他的一個朋友,當時知名的煉金術士賈比爾·本·哈彥 。九世紀中葉的時候,蘇菲這個名字才正式出現在阿拉伯文獻中。11世紀,安薩裏將穆斯林中的苦行禁欲主義者通稱為“蘇菲”。阿拉伯伊斯蘭學者稱呼該派成員為“穆泰賽維夫”(mutasawwif,蘇菲家)。1821年,法國東方學者托洛克用“蘇菲主義”(sufism)命名該學派。中國伊斯蘭學者將其譯為“蘇菲行知”。”阿三儼然就是一個蘇菲派的信徒。

蘇菲派於7世紀末8世紀初產生於伍麥葉王朝統治時期的庫法和巴士拉等地,是穆斯林虔誠信仰與宗教熱情的產物。早期蘇菲派反對伍麥葉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腐敗奢靡,主張虔誠、節儉、守貧、苦行和禁欲為特征的個人修行方式。他們嚴格遵奉經訓、教法和宗教功課,效法先知穆罕默德及門弟子早年的簡樸生活,以表達對伍麥葉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腐敗奢靡行為的抗議,求得內心的純淨和精神上的慰藉。早期蘇菲身著粗毛織衣,不貪圖現世物質享受,注重個人宗教功修,清心寡欲,沉思冥想,長期誦經、祈禱、齋戒和坐靜,徒步朝覲,隱居獨修,或出家漫遊四方,沿途宣教,依靠別人施舍和個人勞動為生。早期蘇菲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庫法的哈桑·巴士裏、巴裏赫的易卜拉欣·本·艾紮姆、巴格達的麥爾盧夫·克爾黑等。後該派逐漸傳播到敘利亞、希賈茲、也門、埃及和波斯等地,在一些學者和下層穆斯林中奉行。但被當局和遜尼派教義學家視為“異端”。

8世紀後期起,蘇菲派由苦行禁欲主義逐漸發展為神秘主義,並以宗教理論的形式出現。阿拔斯王朝時期,隨著翻譯運動的興起,古希臘、波斯、印度的各種哲學和宗教思想滲入伊斯蘭教,其中新柏拉圖主義和印度瑜伽派的修行理論對蘇菲派神秘主義的形成以很大影響。該派的學者以《古蘭經》某些經文為依據,又吸收各種外來思想,著書立說,以神秘主義哲學闡述其教義及功修,提出以對安拉的愛為核心的神智論、泛神論和人主合一論等,形成一種諸說混合的蘇菲主義。8世紀末以女神秘主義者拉比爾·阿德維婭為代表,提出了神秘愛主的主張,認為安拉是永恒愛的對象。人類的靈魂最主要的本質是愛。愛能使人與安拉相接近。引導人們達到安拉的道路是全神貫注的愛,而不是敬畏,也不是希望。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與安拉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