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激進的隋煬帝(1 / 2)

隋煬帝,姓楊名廣,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次子,在弑父殺兄的疑雲中登上帝位。在位時,修馳道、掘長塹,四方巡遊,宣揚國威,加強統一;為更有效地控製關東和江南地區,營建東都洛陽;開鑿運河,打通南北水路交通,順應並推進了經濟重心南移的曆史大趨勢;積極進行了一係列的製度創設和改革,尤其是科舉製的確立,不僅適應了當時社會階層變動的需要,也奠定了選拔人才的基本標準,影響了一千多年的曆史。隋煬帝繼承其父文帝楊堅家業,積聚了大量財富,隋亡時,“天下儲積,可支五十年”,正如宋元時人所雲:“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同時,也因三征高句麗、三遊江都、屢起興造、征伐不已、不恤民力而引發內叛外亂,在席卷全國的農民起義和各地貴族軍閥群起割據的夾擊中,他即位短短十四年,盛極一時的隋王朝便土崩瓦解,隋煬帝本人也命喪江都。晚唐詩人羅隱的“君王忍把平陳業,隻博雷塘數畝田”(《煬帝陵》),流露出詩人對煬帝生前赫赫偉績與淒涼結局而生出的無限感慨之情。當然,詩人不會想到,時隔一千三百九十五年後的今天,又因新發現的隋煬帝墓誌而引發新的風波。

少年顯英才

公元581年,北周小皇帝的外祖父楊堅篡周建隋,僅12天之後,年僅13歲的次子楊廣,也就是後來的隋煬帝,就被封為晉王。這是一個異常出眾的皇子,不僅外表俊秀,上天還賜予他超乎常人的能力。20歲時,他統軍50萬南下,平滅陳朝,自三國至南北朝長達400年的南北分裂局麵在他手中輕鬆結束了。第二年,舊陳全境爆發叛亂,他廣泛收納江南人士,拉攏江南佛教界的頭麵人物,不流血地將南方民眾反隋的情緒化為烏有。種種優異表現終於令父親作出決定,廢掉他的哥哥,立他這個次子為皇儲。3年後,隋文帝楊堅駕崩,楊廣繼位。在挑選新年號時,新皇帝圈定了古往今來年號中最大氣磅礴的兩個字:大業。

心高氣盛的楊廣對父親留下的帝國並不滿意。他廢掉了父親嚴苛的法律,新修的《大隋律》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寬大的法律之一。他取消了連坐法,開創了中國法律史上一個獨一無二的先河。他大赦天下,普免天下全年租稅,在位14年間,還一再降低稅率。

楊廣即位不久便擴容最高教育機構國子監,還興辦了十幾類專門學校,培養法律、算學、醫藥、天文曆法等各種人才,全國在校人數近20萬,平均每6戶中就有1名子弟上學。大業三年,他更是下詔建進士科,在中國古代史上正式創立了科舉製度,成為以後1300多年曆代王朝的選官製度。

到大業五年(公元609年),由於楊廣的善政,大隋帝國內財富迅速增加,人口不斷高速增長。號稱中國第一盛世的“貞觀之治”期間,田地開墾量隻有隋朝的1/3,朝廷控製的戶口還不到大業年間的一半。

幾項大功績

然而年輕的皇帝心中依然沉重。從表麵上看,大隋四海安寧,人民樂業,但400年南北分裂造成的種種隔閡,並沒有隨著軍事征服而消彌,兩地相視,幾如異族。刁鑽的江南大族不甘失敗,很可能再次滋事反叛。而遼東的高句麗也正在積極與北方凶悍的突厥相勾結,遙相呼應,威脅中原的統一王朝。

他需要一條溝通南北的大動脈,一條大運河,既為了方便迅速地鎮壓南方可能發生的叛亂,也為了將軍隊、武器、糧食等物資運往北方,征伐高句麗。而一座新的都城——洛陽將是這條運河中樞。同時,他還設計了一條寬100步、長達3000裏、從陝西榆林直通北京的馳道,作為將來征討高句麗的陸上運輸線。

一場轟轟烈烈的建設運動在隋帝國開展起來。周長近60裏的東都洛陽竟然僅僅不到10個月就出現了輪廓,而大運河的一期工程通濟渠用時更短,這段千餘裏長、40步寬的河道,僅用了171天。

工程安排得差不多之後,楊廣又開始了馬不停蹄地巡遊,南下江都、北出塞外、東赴涿郡、西出青海……在位14年,隋煬帝僅在京都居住了一年。

遠征高句麗成滑稽大遊行

大業七年(公元611年),準備停當的隋煬帝下詔討伐高句麗,中國曆史上空前規模的對外戰爭爆發了。四麵雲集而來的113萬征討大軍浩浩蕩蕩地踏上征途。如果再加上200多萬民夫,真可謂是漫山遍野似的殺向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