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遠征利在速戰和隱蔽,隋煬帝卻反其道而行之,直至第二年正月隋軍才齊集於涿郡,行動遲緩,貽誤戰機。他還對整個戰事大肆鋪張炫耀,甚至將兵力部署公諸天下,希望以軍事威嚇逼降高句麗。然而這種屢試不爽的策略在高句麗麵前卻沒有奏效。隋軍抵達遼東城時,麵對的是一個********般堅固的城市。戰鬥經驗豐富的高句麗人冒死堅守,援軍又從四麵包抄,耀武揚威的隋軍全線崩潰,一場聲勢浩大的遠征頓時成為滑稽透頂的軍事大遊行。而此時,國內也開始出現****。雖然隋煬帝興辦的每一項工役單獨看來都可稱之為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但如果將這些大好事相加,人們就不難發現,其勞役總量驚人,大大超出了當時人民所能承受的限度。長時間超負荷的勞動,惡劣的夥食,加上醫療、勞保設施的缺乏,導致大批民工生病甚至死亡。而攻打高句麗的兵役徭役量更超過了前幾年幾項大工程的總和。
山東王薄首先揭竿而起,一時間大隋天下燃起了20多處烽火。緊接著,關隴貴族也正在拋棄他。
被貴族拋棄
所謂關隴貴族,就是山西、陝西一帶鮮卑貴族聯合漢族世家大族形成的軍事貴族集團,他們既有胡族血統,又漢化較深,能文能武,出將入相。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他們都占據著統治地位,各大家族互相通婚,形成龐大的利益集團。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都是關隴集團的核心人物。直到武則天統治時期,這個貴族集團才徹底瓦解。隋煬帝隻顧著激情四射地完成自己的帝國規劃,卻沒有注意自己的種種行為早已引起關隴貴族們的不滿。他發明的科舉製度打破了門第、地域、年齡界限,觸動關隴貴族們的利益,他們不但舊日的經濟特權、政治特權被剝奪殆盡,並且子孫後代也無法把家族的基業傳下去。楊玄感就是這樣一個憤怒的貴族。盡管他叛亂僅僅一個月就被消滅,卻如同打開了“潘多拉之盒”。大業十三年,蒲山公李密、唐國公李淵等手握重權的大臣不約而同起兵,割據一方,眾多世族亦加入其中。
一直到死,楊廣都認為他的真正敵人不是農民起義軍,隻要能防止貴族們紛紛起兵,維持住帝國政治的平衡,隋軍還是有能力消滅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在聞聽昔日貴族全部起來反對自己後,楊廣的意誌完全崩潰了。他逃到了江南的離宮之內,萬事不管,整天飲酒為樂,那個勵精圖治者變成了及時享樂主義者。當禁衛軍中的關隴子弟發現他已經頹廢不堪時,便發動兵變,將他縊殺。
隋煬帝被溢死
有一天,他竟對著鏡子哀傷地說:“好頭顱,誰當砍之?”他備下了一缸毒酒,對他的寵妃們說:“賊兵若來了,你等先飲,然後朕也飲之。“其實,隋腸帝很怕死,還幻想能得到寬恕,他對肖後說:“痛痛快快地喝酒吧,不管怎樣,朕不失為長城公,卿亦不失為沈後。(長城公,是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降隋以後隋給他的封號,沈後即陳後主的皇後。)
然而,當隋煬帝死的那天來臨的時候,禁衛軍嘩變了,隋煬帝怕被殺頭,便從身上解下一條絹帶,遞給禁衛軍頭領,讓他把自己活活勒死了,死時年僅50歲。同時被處死的還有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隋煬帝死後,肖皇後和宮人用床板做了三口小棺材,將其裝鹼,草草埋葬了。後來,江都太守陳核又把他改葬在江都城西的吳公台下,以後又移葬雷塘。
民間傳說,因隋煬帝作惡多端,他葬在哪裏,雷就轟到哪裏。隋煬帝墓後來漸漸荒蕪。直到清朝嘉慶年間,才被住在雷塘附近的揚州學者阮元發現,現陵前有阮元重修時所立的碑,碑上刻有當時的書法家、揚州知府伊秉授所書“隋煬帝陵“四個大字。
南朝後主是在隋煬帝即位那年即604年死去的,當時,這位雄心勃勃的新皇帝賜給死去的陳後主一個貶稱“煬“,意思是說他一生貪圖花天酒地而荒疏了政務。顯然,他是在嘲弄這個亡國之君。但是,沒想到,14年之後,隋煬帝自身,也被大家稱為了“隋煬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