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實力排名世界第二。日本最輝煌的時期是20世紀80年代,那時候全世界尤其是美國市場上充斥著日本貨,為日本賺了不少美元外彙。日本的豐田、本田、三菱、鬆下、索尼等都是世界知名企業。日本經濟騰飛,國民迅速富裕起來,東京土地價格也隨之飛漲。如果按土地價格計算,有人曾戲言:日本人可以把整個美國買下來。日本的科技實力也是世界一流的,他們努力研製機器人,企圖用全機器人代替人工,至今日本也是世界上在這一領域最先進的國家。日本民族的創新能力很強,工作效率、能源利用效率都很高。作為一個島國,資源並不很豐富,地質災害又頻繁,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值得世界學習和尊敬的。
日本人把生意做到全世界。他們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發展經濟。曾經數十年,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日本,它與中國是近鄰,文化上又有同源,所以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曾經要遠遠大於美國。學會如何與日本人打交道當然就顯得很重要。
日本人的談判風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看重集體,群體作戰
日本文化塑造了日本人的集體主義。日本鼓勵創新,但創新絕不能是為了出風頭、鶴立雞群。日本人和其他東方人一樣,認為自己有才能和個性不一定要表現出來,如果過於表現則被認為是膚淺。絕大部分人很推崇謙虛的品質,而認為壓抑自己的個性是一種美德,如果讓眾人覺得突兀就是自己的錯。日本人也講究和諧,人們之間的和諧、建築的和諧、飲食的和諧。雖然日本曆史上曾經對一些國家犯下過侵略的大罪,但日本人心目中還是推崇和諧的,尤其是內部的和諧。日本的文化教化人們將個人的意願融於和服從於集體的意願。也可以勒緊褲帶為祖國複興作出巨大的貢獻,也可以自己不賺錢,讓一些很重要的經濟部門由三菱、三井、住友等六大財團控製,任由他們剝削國民財富。而這些企業正因為有了巨額資本,為日本的工業、教育、軍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日本,任何決策都不太可能是一個人做出來的。日本人總是有一幫人提出方案,交其他部門和成員不停地討論和修正。正因為如此,日本人的決策時間經常比較長。特別是如果在談判過程中出現的情況與他們的預想有出入的話,這種長期決定又要重複一次。這種情況與歐美人的果敢和時間觀念相衝突,往往令他們在生意交往中頭痛。需要指出的是,日本人做決策費時較長,但一旦決定下來,行動起來卻十分迅速。
(二)關係是交往中最重要的
由於共同置身於東方文化中,日本人和中國人、韓國人一樣,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生意交往中,都很注意建立人際關係,在日本又尤為明顯。日本人是真正的“友誼第一,生意第二”。在日本人到達時去接他,再安排住宿、共進晚餐等都是很重要的步驟。在談判之前,與日本人多交往幾次,多出去一起玩玩,往往比談判桌上的針尖對麥芒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諸多商界人事提到,隻要能和日本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夥伴朋友關係,以後的生意就會很好做,隻要繼續維持好這個關係就行了。當雙方相互信任時,日本人就不會拘泥於細節,也不會討價還價,當談判陷入困境時他們很容易做出讓步。所以,要與日本人做生意,就首先要有耐心,有耐心去先做與生意無關的事情。
歐美人則習慣就事論事,每次都把合同條款寫得很詳細,以備後麵出現的糾紛。歐美人一旦在對方出現了違約情況,即使是不可控的,他們也會追究懲罰,這讓日本人經常感到極為不滿。這兩種文化在這一點上都極不適應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