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喜歡談論豐富的文化遺產、動物等,有關足球、網球、棒球和橄欖球的話題都很受歡迎,但他們不喜歡與別人談愛爾蘭的前途、共和製優於君主製等話題,在講到“英國人”時,不要使用“英吉利人”一詞,否則會引起其他民族的不滿。女王在英國人的心目中乃是至高無上的地位,是國家的象征,因此席間不可有對女王不禮貌的言詞。
禁忌涉及個人隱私的話題。西方文化是一種開放的文化,同時,他們也非常注重個人隱私。在談判中,他們不喜歡談論個人私事,特別注重個人隱私。一般而論,在國際交往中,下列八個方麵的私人問題,均被海外人士視為個人隱私問題:收入支出;年齡大小;戀愛婚姻;身體健康;家庭住址;個人經曆;信仰政見;所忙何事。要尊重個人隱私權,首先就必須自覺地避免在對方交談時,主動涉及這八個方麵的問題,這些都會被認為是侵犯個人隱私權的行為。
西方人最不喜歡的就是別人詢問他們的年齡,特別是女性。這和東方文化不同,他們把年齡作為人的一種隱私,不能隨便地被人提起。他們非常地忌老,也非常注重保持青春,因此你千萬不能因為一時的好奇或是一時的疏忽而詢問對方的年齡,這會讓他們覺得你非常的沒有禮貌,而談判也將更加艱難。
2.行為禁忌
西方人十分講究“個人空間”。因此,在和他們進行談話時,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厘米以外為宜,但是在交談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眼神的交流,這表示你在聽他說話,是對他的一種尊重。反之,會讓他們覺得你很難捉摸或是漫不經心。
美國人見麵與離別時,都會和在場的人握手,表示彼此的問候,在談話時,他們習慣保持一定的距離,彼此之間的距離約0.9米,每隔2~3秒有視線接觸,以表示興趣、誠摯和真實的感覺。
同是歐洲人,交往時,法國人喜歡保持近距離,乃至呼吸也能噴到對方臉上,而英國人對近距離接觸會感到很不習慣,步步退讓,維持適合於自己的空間範圍。
3.講究事先預約,禁忌突然造訪
在西方國家,拜訪某人需事先預約,忌突然造訪。否則,受訪者會感到不快,因為這突如其來的拜訪打亂了工作安排,給他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約好的拜訪一般要準時,但習慣上,尤其是宴請或聚會,美國人習慣晚3~5分鍾到達,晚10分鍾也是沒有問題的,這是為了給女主人一點換衣和化妝的時間。
4.時間觀念強,禁忌遲到
在西方文化中,人們時間觀念的意識都非常強,做事效率為先。他們把守時作為一個判斷你是否具有誠意的標準。
西方人對時間非常珍惜,他們認為時間就是金錢,守時是正人君子的品格。因此他們高度重視時間的價值,他們將會麵的準時等候時間的長短,看作對方對自己的一種誠意、一種態度。
在時間麵前人人平等,在美國,辦事迅速、講時效的人是受人尊重的。反之,則被認為是不禮貌、不負責的。在美國人看來,時間是人人都應該遵守的東西,即使是個業務助理員來辦事,把他擱置15分鍾也是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地位相當的人會見時,遲到5分鍾應向對方致歉;就算遲到不到5分鍾,他亦應做一些解釋,哪怕是有一些詞不達意。約會遲到既然是對對方的一種冒犯,那麼約會提前一個小時就是對對方的尊重了,在美國人看來,提前一小時赴約是表示對對方的敬意。
5.禁忌穿著輕鬆隨便
西方文化對服飾穿著也很講究,談判前應該整理好自己的儀容儀表,穿著要整潔、正式、莊重。男士應刮淨胡須,穿西服必須打領帶;女士穿著不宜太性感,不宜穿細高跟鞋,應化淡妝。
特別是法國人,法國的時裝引領世界潮流,一般法國人很注意衣著。在他們看來,衣著代表著一個人的修養與身份、地位,因此,與法國人交往時必須注意自己的服飾。意大利商人也崇尚時髦,與意大利人談判也要注意穿著服飾上的禮儀。
6.西方傳統習俗禁忌
英語國家忌數字“13”。據《聖經》記載,在最後的晚餐上,出賣耶穌的猶大是餐桌上的第13人,因此,13是個主凶的數字,由此,飯店裏沒有13號房間,請客忌諱13人,重要活動避開每月的13日。相反,西方人卻對“3”和“7”很喜歡,認為這兩個數字包含著吉利。
“星期五”在歐美諸國被視作為不吉利的、凶險的象征,是一個不祥的數字。根據文獻記載,夏娃給亞當吃禁果之日是星期五,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也是星期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盡量避開“5”這個數字。
在英美等西方國家,黑貓被視為禁忌動物。如果人們遇到黑貓穿過馬路迎麵走來,那將預示著災禍臨頭。
西方國家有用鮮花送禮的習慣,其中也有一些禁忌。首先,送花忌送雙數,因為雙數的花會招來厄運。其次,忌諱送白色的花,如白色百合花,它被看做是厄運的預兆或死亡的象征。除此之外,給醫院的病人送花忌送白色或紅白相間的花。
(三)東西方文化禁忌的異同
談判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利益集團嚐試著對某個存在共同利益的問題達成一致協議的過程。一般來說談判涉及兩個方麵,即談判的實質和過程。當談判各方是處於同一文化背景時,談判的過程對於談判結果的影響不會很大,但當談判的主體是來自不同的國家或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時,談判的過程對於結果就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不同的習慣習俗、不同的處事方法等因素都會影響到談判的結果,所以在國際性談判中要特別注意東西方文化禁忌中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做到有備無患。
1.東西方文化禁忌的差異
東西方文化禁忌存在很大差異,因而國際談判時往往受文化習俗的影響而表現出不同的談判方式,而不同的談判方式又影響著談判的結果。
讓我們先來看一個實例。
1925年美國總統福特訪問日本,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受命向美國轉播福特在日本的一切活動。在福特造訪日本前兩周,CBS的談判人員飛抵東京商談租用日本廣播協會(NHK)的器材、工作人員、保密係統以及電傳。美方代表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雄心勃勃,爭強好勝。在與NHK代表會談的時候,他提了許多過高的要求,並且直言不諱地表述自己的意見。可是隨著談判的進行,NHK方麵的當事人逐漸變得沉默寡言。第一輪的談判結束,雙方未達成任何協議。
兩天以後,CBS一位要員飛抵東京,他首先以個人名義就本公司年輕職員的冒犯行為向NHK方麵表示歉意,然後就轉播福特訪日一事詢問NHK能否提供一些幫助。NHK方麵轉變了態度並表示支持,雙方迅速達成了協議。當CBS那位年輕職員知道自己的行為方式無助於解決問題時十分驚訝,他向日本方麵表示了歉意,同時說:“我以為在日本談判和在美國一樣呢!”
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受東西方文化的影響,國際進行談判時應該更多地考慮對方的文化習俗和行事方式,而這些文化習俗的不同就成了談判時的一些禁忌。東西方文化禁忌的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麵,相比之下,以下幾點尤為重要,值得大家借鑒參考。
(1)年齡禁忌不同。東方文化認為,年齡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個性也越來越成熟。因此,尊重年長者是東方文化的特點,如在中國、日本、朝鮮等國對於年長者都是相當尊敬的,一般對於年齡也不忌諱。見麵打招呼的時候也會有意無意地詢問對方的年齡,但在西方歐美等國非常忌老,年齡被當作一種隱私,不隨便公開。在通常場合,詢問一個人的年齡特別是詢問中青年女士的年齡,被視作為不禮貌或無教養的行為。美國學者薩姆瓦在描述這種情況時說,“對於年齡人們守口如瓶,大家都千方百計地保持青春,殫精竭慮地抑製衰老,至少是在外表上不顯出衰老來。穿著‘時髦’,為一條皺紋和一絲白發而牽動神經,不惜耗資數百萬美元來消除衰老的痕跡。”所以,在商務談判中,不要隨便詢問人家的年齡,特別忌諱詢問女士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