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餐餐前禮儀
西餐用餐時最好從左側入座,對同桌進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談話,大概要比對飲食更感興趣。因此進餐時,應該盡可能地少一些聲響,少一些動作。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麵上,不可蹺足,與西餐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西餐餐具為佳。西餐餐台上已擺好的西餐餐具不要隨意擺弄。西餐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2.西餐餐具禮儀
家庭或餐廳西餐宴會時,西餐餐具的種類和數量,因西餐餐會的正式(Formal)程度而定。談判時更要注意西餐餐具禮儀。越正式的餐會,刀叉盤碟擺得越多。西餐中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形,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
吃完主菜,把刀和叉平行地斜放在主菜盤(MainPlate)上,是向侍者表示可以把主菜餐盤拿走了。
有一次赴西餐宴會,一名女孩子坐在筆者的對麵。她大概為了顯示自己斯文秀氣,刀叉拿錯了,變成左刀右叉。當時除了左右手擺著刀叉之外,每人的左前方還有一副黃油刀,像鏟子似的。它是用來抹黃油的。那個女孩不懂行,結果拿了那把黃油刀去切牛排,自然很難切塊。她急了,最後狂剁,把肉濺到別人脖子上去了。
3.西餐用餐禮儀
正餐通常從湯開始。在你桌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湯匙,它就在你的右邊的盤子旁邊。不要錯用放在桌子中間的那把匙子,因為那可能是取蔬菜和果醬用的。
喝湯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舀湯時,湯匙由內向外舀,每次約八九分滿即可,以免滴落四處。
(2)西餐湯無論多燙,都不可用口吹涼,可用湯匙加以攪拌散熱,待涼後再喝。
(3)以湯就口,用湯匙將湯送入嘴裏喝下,絕對不可發出聲響,把湯吸入,這在歐美人看來是極不禮貌的行為(注意,吃日本菜時,喝湯聲音卻是越大越好),也絕不可以將湯碗捧起來喝。暫停喝湯時將湯匙放在湯盤(碗)內。湯快喝完時,一手將湯碗或湯盤由內向外傾斜,另一手持湯匙由內向外舀湯喝。
(4)喝完湯,將湯匙放在靠外側整盤內。
如吃麵包,也有一定的禮儀講究。吃麵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麵包卷起,然後送入口中。麵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麵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抹。吃麵包可蘸調味汁,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
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當談判會餐在一流餐廳裏,你除了吃以外,諸如倒酒、整理餐具、撿起掉在地上的刀叉等事,都應讓侍者去做。在國外,進餐時侍者會來問:“Howiseverything?”如果沒有問題,可用“Good”來表達滿意。
另外,席間要輕聲談些輕鬆愉快的話題,盡量避免一聲不響地悶著頭吃飯,沉默地各吃各的會很奇怪。但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也是極失禮的行為。音量要控製在對方能聽見的程度,別影響到鄰桌。
西方人與東方人的習慣相反,在西方,飯後極少使用牙簽。因此,如果你與外國人一道就餐,你要暫時擯棄這個習慣。切記在餐桌上誇誇其談,要用手捂住嘴去答話,盡量少說客套話。切記不要讓你的客人看見或者猜到賬單的金額。絕不要議論價格和對賬單提出質疑,最好的辦法是吃完飯後你最後起身以便結賬。如果要向請你吃飯的主人道謝,應在飯館外而不要在付賬時進行。
4.西方宴請禮儀國別差異
(1)美國。美國人性格外向,熱情直爽,不拘禮節,他們的宴請風俗禮儀存在著許多與眾不同之處。美國是一個時間觀念很強的國家,各種活動都按預定的時間開始,遲到是不禮貌的。同美國人談判約會聯係簡單,打個電話,對方會很高興地同意在最短的時間內見麵。美國人也有禮尚往來的習慣,但他們忌諱在宴請時接受過重的禮物,一則是美國人不看重禮品自身的價值,二則法律禁止送禮過重,從家鄉帶去的工藝品、藝術品、名酒等是美國人喜歡的禮物,除節假日外,應邀到美國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飯一般不必送禮。
美國人宴請吃飯,屬公務交往性質多安排在飯店、俱樂部進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費用,關係密切的親朋好友才邀請到家中赴宴。美國人的食物因地區、民族不同而種類繁多,口味各異,漢堡包、“熱狗”、餡餅、炸麵圈以及肯德基炸雞等都是風靡世界的食品,但美國人待客的宴請談判則是經濟實惠、不擺闊氣、不拘泥形式的。通常是一張長桌子上擺著一大盤沙拉、一大盤烤雞或烤肉、各種涼菜、一盤炒飯、一盤麵包片以及甜食、水果、冷飲、酒類等。賓主圍桌而坐,主人說一聲“請”,每個人端起一個盤子,取食自己所喜歡的食物,吃完後隨意添加,邊吃邊談,無拘無束,談判氣氛輕鬆活躍。
(2)加拿大。加拿大人的宴請談判多采用自助餐的形式,主人將飯菜、盤子、刀叉放在一張長桌上,每個人自己動手選取自己所喜歡的食物,邊吃邊談,氣氛親切。
此外,加拿大人喜歡喝冰水,無論檔次高低的宴席,加冰塊的涼水總占有一席之地。
(3)德國。德國人重視禮節,受到邀請後應準時到場。衣著要整齊,舉止大方得體。交談時不要將雙手插入口袋,這些都是不禮貌的行為,談判時尤其要避免。應邀去私人住宅用晚餐或是聚會,應隨帶鮮花等禮物。習慣上,就餐前應說“Guttenappetite”(好胃口)。如果有人向你舉杯,你應該在隨後的就餐時間內回敬答禮。就餐期間,雙手要放在桌麵上,直到最後一位客人用餐完畢上過咖啡和白蘭地後,才能吸煙。客人要在晚餐或聚會接近尾聲時,主動提出告辭,不要逗留過晚。
德國人喜歡送禮,以表達友情,但贈送的禮品是直接送給個人而不是給公司,尤其對權力大的德國人送禮時應予以特別關照。
(4)法國。法國人的商業款待多數在飯店舉行,隻有關係十分密切的朋友才邀請到家中做客。在餐桌上,除非東道主提及,一般避免討論業務。法國人講究飲食禮節,就餐時保持雙手(不是雙肘)放在桌上,一定要讚美精美的烹飪。法國飯店往往價格昂貴,要避免點菜單上最昂貴的菜肴,避免飲食過量。吸煙要得到允許,不要在公共場所吸煙。受到款待後,應在次日打電話或寫便條表示感謝。
(5)英國。英國人大部分宴請在酒店和餐館中進行,若配偶不在場,可在餐桌上談論生意。社交場合不可大聲說話或舉止過於隨便。英國人招待客人的時間比較長,先喝果汁蘇打,接著換成白葡萄酒、紅葡萄酒,然後是雪茄煙,再加上一道白蘭地酒,總共要花上三個小時。一旦接受英國人的邀約就必須排除萬難參加宴會。受到款待之後,一定要寫信表示謝意,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貌。贈送禮品是交往禮節,所送禮品最好標有公司名稱,以免留下賄賂對方之嫌,或捎帶鮮花、巧克力之類的小禮品。
在談論時要避免政治、宗教和私人問題,也不要對英國皇室地位、財富或角色加以評論。多談論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動物等。足球、網球、棒球和橄欖球在英國是很受歡迎的體育運動。
(6)俄羅斯。俄國人典型的晚間款待是觀賞馬戲表演、音樂會,或上酒店進餐。幾乎沒有人會邀請外國客商去其私宅拜訪。
俄羅斯人的地位意識較強,稱呼是要適當地加上些頭銜,談論話題可選俄羅斯人引以為豪的建築、文學、戲劇、芭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