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2 / 3)

因此,當他在稱我信件的時候,我很熱情地說:“我真的很希望有您這種頭發。”他抬起頭,有點驚訝,麵帶微笑。“嘿,不像以前那麼好看了。”他謙虛地回答。

“雖然你的頭發失去了一點原有的光澤,但仍然很好看。”聽了我的話,他高興極了,對待工作也一下子顯得積極起來。我們愉快地談了一會,我寄完信臨走時,他竟興奮地對我說:“很多人都稱讚過我的頭發。”

我敢打賭,這位仁兄當天接下來的工作時間裏一定工作得很愉快;我敢打賭,他回家以後,一定會跟他的太太提到這件事;我敢打賭,他一定會對著鏡子說:“這的確是一頭美麗的頭發。”

從上麵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在社會交際中要善於運用讚美的語言。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證明,交談中過於誇張的語言會讓對方感到尷尬,失實或者不恰當的語言則顯得虛偽。同樣在談判中我們也要注意交談語言的運用。隻有真誠的話語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若缺乏真誠的動機,容易使人反感,往往導致交流的阻塞和失敗。當我們談話的時候寓於真誠的話,對方也會接收到你真誠的信號,為你打開一扇心扉的大門,自然而然地也就創造了此次談判的和諧氣氛。

第一,我們要使我們的交流的語言盡量做到平易近人。

正如社會學家埃米利·波斯特在《西方禮儀集萃》中所言:“公關禮儀表麵上有無數清規戒律,其本質在於,使人類充滿生機活力,使人人變得平易近人。”可見在談判中,平易近人、務實有多重要。也許你會說應該在開始就表現出強勢,但是事實上這要看和你談判的那個人。不錯你是想讓談判在你的主導中前行,但是可千萬別忘了有些人可是穩中求進的,到時候你被對方擊了一下都不知道。談判中的語言應當通俗活潑、親切謙和,猶如家常話。不要端架子、擺派頭,以上壓下,以大欺小,官氣十足,倚老賣老,盛氣淩人,隨便教訓、指責別人。如果是滿嘴的專業術語和子曰詩雲,堆砌辭藻、賣弄學識,則隻會讓人聞之生厭,不知所雲。以上種種說明語言的平易近人在展示我們美好個人心靈的同時,也讓別人感受到了一種幸福的美感。

第二,談判的語言一定要簡潔明了。

交談時務必要使用明確的語言。這裏的“明確”,應當包含兩層意思。

(1)要求發音標準,吐字清晰。

(2)要求所說之話含義明確,不可產生歧義,模棱兩可,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在交談時,應力求言簡意賅,簡單明了,節省時間,少講廢話。不要沒話找話、短話長說、囉裏囉唆、廢話連篇、節外生枝、任意發揮、不著邊際,讓人聽起來不明不白。要言不煩,是交談中不應忘記的重要一點。從這個層麵來說,萬一用詞不夠準確,糾紛不說,損失也可大可小,到時候你連喊冤的地方也沒有。

第三,在交談的時候一定要多用禮貌用語。

一些禮貌用語例如“謝謝”、“麻煩了”、“不客氣”之類的話語要常掛在嘴邊。我們要學會發掘對方的優點,進行讚美,他會很樂意與你多交談。也許有時候多吹捧幾句,對方也就答應你了,往往語言的藝術就在這時候體現出來了。但是讚美要適度,要有具體的內容,絕不能曲意逢迎。最後要堅持“求同存異”,既表明了必要的原則性,又不損害談判的進行。

第四,根據環境適當幽默一下。

假如在特殊環境中需要,也可適當地運用幽默的語言,適當地運用幽默的語言,能使談判進程更勝一籌,成功化解談判中的瓶頸問題。

一家商場與供貨商就產品質量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談判。供貨商拒絕承認其產品在質量上的問題,拒不承擔應對用戶所負的賠償責任,反而厚著臉皮大吹特吹其產品所具有的優良性能。商場的主管經理沒有正麵予以反駁,而是笑著對供貨商說:“老兄,什麼時候開發新產品的啊?”“新產品?什麼新產品,這不就是一直賣給你們的產品嗎?”“不會吧,你一定是記錯了。”說著,經理揚了揚手中質檢部門的檢驗證明。“我們賣的產品不但質量有問題,而且也不具備你所說的性能,怎麼會是你介紹的產品呢?老兄,別開玩笑了。”說完,他哈哈大笑,供貨商無言以對,隻能尷尬賠笑。

經理聰明地和供貨商進行談判,讓他在無話可說的同時,感到慚愧,同時也使供貨商感激經理的嘴下留情,得理讓人。於是供貨商積極地配合商場,把問題成功地解決了。

包括在談判桌上,有時由於語言的不合,把話題轉入雙方難以應付的事情,氣氛會突然變得尷尬、沉悶,這時如何將有“禮”的幽默語言靈活運用,是談判中的“靈丹妙藥”。

一次一位女士怒氣衝衝地闖進一家食品店,向營業員喝道:“為什麼我兒子每次在你這兒買果醬都缺斤少兩?”

營業員並沒有慌張,仔細想了想,猜中了其中的原因。於是禮貌回答:“夫人,你為什麼不稱稱你那可愛的小寶寶,看他是否長重了?”

這位母親一愣,繼而恍然大悟,怒氣全消,心平氣和地對營業員說:“哎,對不起,誤會了。”

談判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合作,並通過合作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在談判過程中沒有必要抓住一些枝節性小問題不放,而應著眼於全局,否則就會顯得你很無“禮”而失去了談判優勢。當談判出現問題時,運用好有“禮”的談判語言無疑是最佳選擇。

當然了在我們人類浩渺的曆史當中,有聲語言隻是人類語言的一部分,人類還有類似於手勢語言之類的肢體語言。在日常的人際談判中,我們的肢體語言往往傳達了一種極為重要的禮儀信息。所以我們應該避免以下幾點:

(1)不要在與人談判的時候東張西望,那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2)不要在與人談判的時候幹一些有損自己形象的小動作,例如蹺二郎腿,更不要將蹺起的腳尖衝著他人。

(3)避免打哈欠或伸懶腰。

(4)不要用手挖耳朵、鼻孔。

(5)不要跺腳或擺弄手指。

(6)在友好的氣氛中,不要模仿他人的消極手勢和姿態。

(7)避免同對方坐得過近或過遠。

(8)不要揉眼睛、搔頭或過分昂頭。

(9)講話時,嘴裏不要含食物。

(10)調整自己的交際策略。例如,看到對方將一隻腳別在另一條腿的某個部位,這是害羞、忸怩或膽怯心理的流露。在和持有這種姿態的人談條件時,往往為了談判更好地進行,就需要采取一種熱情、友好的方式,確保雙方的談判可以順利進行下去。

(三)交談的內容

有了內容才能談判,沒有內容,談判也不會存在。依附於內容,我們才能更順利地進行談判。交談之前首先要確保內容得體。它主要是指更為實際的方麵:時間與場合,因此也更富指導意義。在這裏,“體”是得體的意思。所謂得體,就是說話要適時、適情、適機,一切以適度、恰當為原則。對於這一點,呂叔湘先生是這樣描述的:“此時此地對此人說此事,這樣的說法最好;對另外的人,在另外的場合,說的還是這件事,這樣的說法就不一定最好,就該用另一種說法。”要做到這方麵的得體,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談判的目標一般都是確定的,我們始終是朝著目標出發的,但是我們在談判之餘也該適時地考慮下談判之餘的調味劑。

1.要注意強調對方的價值

交談時應將對方當成交流內容的中心,將其視為主角。選擇交流內容時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的隱私,例如個人收入、年齡之類的。因此,交談時要注意觀察,如果對方回避這個交流內容的話,你就應該立即將話題轉移;如果是對方的談話觸及自己的隱私應敷衍搪塞過去,不要生氣,因為對方是無意的。注意附和別人時的表達方式,對方講完一句話,我們有“啊,是嗎”、“好極了”、“啊,那還了得了”種種隨聲附和的講法,“前些日子,我到博物館去參觀書畫展,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啊!”如果當對方講完了以上的話,你如果說“噢,是這樣啊”就不太高明了,事實上你就該多提一些問題,引導他繼續講下去,如“噢,是這樣嗎,參觀的人多嗎?是國畫還是水彩畫?有沒有什麼你特別喜歡的作品?”這樣的話,對方滔滔不絕的心態也得到了滿足,你也成功地進行了一次禮儀公關。總之,附和對方的話會使對方有興趣,使他有講話的衝動,你們之間的對話,當然會越說越精彩了。

2.盡量將雙方談話內容引入談判內容之中

除了要投其所好,引起對方交談的興趣外,將話題引入談判內容才是其中的關鍵。一個優秀的談判高手會在雙方談話交流中不知不覺將談判完成,這是談判的最高境界。

3.忌搬弄是非,非議別人

正所謂“禍從口出”,不要捉弄別人,致使別人下不了台,我們要明白這樣做不隻對自己不好,而且對雙方的關係來說也是壞事。

4.承認自己的弱點

如果你想讓人覺得你很容易親近,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一個平常人的麵目出現,對方知道你也是有缺點或弱點的凡人,把自己的弱點告訴他人等於表達了你對他的信任,反過來對方也會覺得你在個人信用上是值得信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