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3 / 3)

由於中外生活習慣的差異,許多國內司空見慣的談判時的交流內容往往是觸犯了外國人禁忌的敏感內容。因此基層公務員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尤其要注意回避對方忌諱的話題。例如,過分地關心他人的行動去向,了解他人年齡、婚姻、收入狀況,詢問他人身高體重等,都被外國人視為對其個人自由的粗暴幹涉,是交談所不宜涉及的。

談判中的交談內容要使對方感到自豪、愉快、擅長和感興趣,要格調高雅、歡快輕鬆,不要涉及對方自身弱點與短處、個人隱私、庸俗下流和怪力亂神之類的東西及小道八卦消息。

交談中不要自吹自擂、說個沒完,語言刻薄、逢人訴苦、不言不語都是不受歡迎的。談判時要有禮有節、盡心傾聽、有問必答,不要輕易打斷別人談話或隨便走開,更不能麵帶倦容、打哈欠、看手表,與異性談判要簡短、謙讓,爭論有節製,不要隨意開玩笑。當然,要做到這些方麵絕非一朝一夕或僅靠理論支撐。這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在不斷的積累中學會把握“得體”的尺度,在談判中遊刃有餘。

(四)交談方式

有句俗話說得好,叫“水無常形,話無定格”。這就告訴我們說話並沒有一套固定的方式,談判亦如此。任何談判都是有其內在的策略性的。換句話說,談判的效果是講究方式的。因此,若想使談判升華為一種言語藝術,你就必須重視並學會運用恰當的有“禮”的談判方式。

北京某區一位黨委書記在同外商談判時,發現對方對自己的身份持有強烈的戒備心理。這種狀態妨礙了談判的進行。於是,這位黨委書記當機立斷,站起來對對方說道:“我是黨委書記,但也懂經濟、搞經濟,並且擁有決策權。我們攤子小,並且實力不大,但人實在,願意真誠與貴方合作。咱們談得成也好,談不成也好,至少你這個外來的‘洋’先生可以交上我這樣的‘土’朋友。”

以上這則案例就給了我們一些啟發,所謂的坦誠式的談判方式所帶來的積極的效果,幾句肺腑之言使談判得以順利進行下去。

交談方式其實就是麵對不同的談判對手的策略問題。具體來說,在實踐生活中要學會靈活運用。

第一,要因人而異,隨機應變。

講得通俗點就是“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你談判的時候並不能保證對方和你有著同樣的風俗與喜好,你要學會隨機應變,這樣才是高明之舉。

第二,中途換人的策略。

美國《生活》雜誌曾經介紹了史密斯電影公司的一次商務談判。有一位演員的經紀人和史密斯電影公司商談時,史密斯電影公司先派了該公司經理的弟弟與經紀人進行商談。經過了長時間討價還價,待雙方快達成協議時,弟弟突然說需要請示經理哥哥的意見。可結果哥哥不同意該協議,於是經紀人又與哥哥進行了馬拉鬆式的談判,很少有經紀人有這種耐力和精力,因為他不得不重複自己的觀點。對他來說這將是身心上的雙重打擊和折磨。與此同時,哥哥還對經紀人說到,已經有另一家公司也在和自己進行交流,並且這一家公司的條件更為優惠。聽到史密斯電影公司這樣說,而且這次的談判對經紀人來說又是十分的重要,最後這位經紀人不得不再次讓步,使史密斯電影公司獲得了更為優惠的待遇。

在這次商務談判中史密斯電影公司使用了一種交談方式,即中途換人的策略。中途換人的策略的特點就在於它能夠彌補自己的失誤。前麵的談判可能會遺漏某些要素或談判的結果不盡如人意,更換主談人進行補救,抓住對方的漏洞發起攻擊,最後獲得更好的談判效果。同時,史密斯電影公司也是虛晃一槍,通過“製造競爭”,讓對方感覺到巨大的壓力,從而最後做出讓步,最終也使己方獲得了最大的利益。從這些也都可以看出,這種交談方式是很注重效率和利益的實現,所有的活動都是為了最後的實質性利益而進行。

第三,與人保持適當的距離。

談判時與人保持適當的距離,並非完全出於考慮對方能否聽清楚自己的說話,另外還有怎樣才能禮貌的問題。

從禮儀上說,交談時與對方距離過遠,會使對方誤認為你不願向他表示友好和親切,這就顯然失禮了。然而,如果在較近的距離和人交談,稍有不慎就會把口水濺在別人的臉上,這是最令人討厭的。有些人因為有湊近和別人交談的習慣,又明知別人顧忌被自己的唾沫濺到,於是先用手掩住自己的口,這樣做形同“交頭接耳”,樣子難看又不夠大氣。因此,從談判禮儀角度講,一般保持一兩人的距離最為適合。這樣做,既讓對方感到有種親切的氣氛,同時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談判就勝券在握。

第四,談判遇到瓶頸時,有必要紅白臉同唱一台戲。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在商業談判中的應用是:己方人員有計劃地分工,一個扮演“紅臉”(溫和派),一個扮演“白臉”(強硬派),使得對方人員對“紅臉”建立好感,再由該“紅臉”主導談判,最終達成大大有利於己方的談判結果。或一個人同時扮演這兩種角色,使談判進退更有節奏,效果更好。這裏的“白臉”在談判中態度堅決,寸步不讓,咄咄逼人,幾乎沒有商量的餘地,一般是“放炮”任務;“紅臉”在談判中態度溫和,拿“白臉”當武器來壓對方,與“白臉”積極配合,盡力撮合雙方合作,是收場人物。

唱紅白臉的一個變種是演雙簧。雙簧策略能使談判人員從騎虎難下的狀態中得到解脫,在談判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方談判人員互相之間進行這樣的對話:“老李,你今天上午怎麼那麼別扭?我本來想我們應該可以同意……”“我認為他們有點道理。如果我們同意……”在這裏,同一方的談判人員表麵上好像采取了對方的立場,並向同伴建議做出讓步。可是這種情況多半是在表演雙簧:事先決定讓一個人采取強硬態度,到了適當的時候,再由同伴出麵提出折中方案;可是那位強硬分子卻硬是作出一種姿態,表示極大的不願意。最後,在同伴的反複勸說下,才勉強同意。當然,對方得到了這個好不容易才到手的讓步後,自然會對那個好人做出相應的回報。

在商業談判中,還可以把雙簧表演倒過來做。例如,你可以在不太重要的問題上先做一些讓步。然後,在關係重大問題上你的同伴出麵講話了。他會對你說:“你今天上午表演得很慷慨,但在這一點上,你不能再做讓步了。我們已經讓得太多了。”這時候,你把臉轉向對方,為難地說:“我現在已經無能為力了,一切都隻好由你們決定了。”

從上述的描述中看起來,這種雙簧表演似乎是很明顯的,騙不過一個有經驗的談判者。但是在長時間緊張談判的壓力下,識破這種策略也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在演雙簧的人配合默契,表演自然的情況下。當然,對方也有可能會起疑心,但他不能完全肯定那是表演。他可能會想:“他們的這些話也許是真的,我可以趁這個機會想辦法分化他們。”

除以上介紹的幾種談判技巧外,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談判中的交談方式。

1麵對麵交談

談判中所謂麵對麵交談,是指談判雙方(或多方)麵對麵地、直接用口頭語言就談判議題進行協商、溝通的談判。在所有的談判方式中,麵對麵談判是曆史最悠久、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談判方式。時至今日,它仍舊是最重要和最常見的談判方式。

采用麵對麵的談判交談方式,談判雙方(或多方)可以直接對話,這不僅是語言的直接交流,而且是談判各方均能直接觀察到對方的表情和儀態,從而構成麵對麵交談的優勢所在。

2電話交談

電話交談,是指談判人員借助電話通信進行信息溝通、協商,尋求達成交易的一種談判方式。它是一種間接的、口頭的談判方式。隨著電話通信的廣泛采用和日益普及,人們也越來越多地利用電話溝通信息、洽談商務等。

電話交談方式和麵對麵交談方式都屬於口頭談判,都是用語言表達方式進行磋商,但兩者的不同點在於,一個是遠距離不見麵的磋商,而另一個是近距離麵對麵的洽談。有的時候電話談判自始至終都會錄音,雙方在電話談判交談中達成的口頭協議也會構成有法律約束力的口頭合同。

3函電交談

函電交談,是指通過電傳、傳真等方式進行磋商,尋求達成交易的一種書麵談判交談方式。函電談判交談與電話談判交談雖然是遠距離、不見麵進行磋商,但函電談判交談是用文字表達,而電話談判交談則是用語言來表達。

4網上交談

網上談判交談是伴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借助於互聯網而進行的一種新型的談判交談方式。現在,對於大多數進口商而言,如果需要從國外進口產品,首先要做的是在國際互聯網的電子商務網站上發布求購信息,然後各個生產商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進行交談報價。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已不屑參加各種經貿洽談會或談判,因為那樣做的交易成本太高。

生活中不乏各類談判,在此之後發生在我們身上的談判想必也會越來越多,在談判的過程中要記得做好十足的準備,學會注意運用讚美的語言,交流內容得體,最後交談方式的把握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