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中的接待是否有“禮”,事關談判的氛圍。利益對抗劇烈的雙方,可以因為一方接待的周到得當,先入為主地為談判準備好恰當的氛圍及感情基礎,而化解雙方矛盾,促成談判的成功;利益較為協調的雙方,也完全可能因為接待不熱情、不得當,導致雙方情緒對立、談判氛圍惡化,使談判無功而返。因此,做到有“禮”的接待對於談判來說十分重要。
(一)乘車接待禮儀
荀子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乘車接待也是如此。無訓練有素的乘車接待禮儀則無成功的談判結果。因此,除了要注意著裝的禮儀,談判時的乘車接待禮儀也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乘車接待存在著座次安排問題。
一般來說,座次禮儀規則可概括為“四個為尊,三個為上”。“四個為尊”是客人為尊、長者為尊、領導為尊、女士為尊,此四類人應為上座;“三個為上”是方便為上、安全為上、尊重為上,以這三個原則安排座次,其中“尊重為上”原則最重要。談判亦是如此。
我們這裏所說的乘車接待禮儀是指公務交往中的,換言之,接待談判客戶是一種公務活動。參與活動的車輛一般是歸屬單位的,有專職司機,假如是雙排座轎車座次上座是後排右座,也就是司機的對角線位置。然後是司機後位、後排中間位,最後是副駕駛位。因為後排比前排安全,上下車方便(我國交通規則是靠右行駛,上下車方便),完全遵循了方便為上、安全為上的原則。所以作為你的談判對象,你應該打開右側車門引導商務客人坐入正位。
有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品學兼優、精明能幹的女大學生,被一家外資企業看中了,但就因為她不知道有關轎車座次的禮節,而大意失荊州。當那位外資企業的外方總經理親自駕車時,這位女大學生卻坐在了轎車的後排座位,這通常被理解為有意怠慢親自駕車的主人。這樣一來,其結果便可想而知了。
你可能會說,如果以安全來看,車上最安全的位置當數後排左座,即司機後麵的位置,卻因何未被視為上座,是否意味著方便優先、安全次之呢?也不盡然。在一些政務或外交禮儀中,確是把後排左座視為尊位的。因為這時車上坐的都是重要外賓或前來談判的客戶,在這種情況下安全性就被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了。從這兩種不同的排位方式你大致可以理解方便為上和安全為上的禮儀規則了。但什麼是尊重為上呢?所謂尊重為上就是在遵守禮儀規則的同時還要尊重客人的生活習慣和認知水平。比如說有時候客人在並非出於謙讓的情況下坐錯了位次,即坐在了下位,而這種錯誤又不影響別的客人,我們就應當將錯就錯尊重他的選擇,而不必告訴對方您坐錯位置了,否則談判的成功僅僅隻是和你擦身而過。這就是商務禮儀中通常說的客人坐的位置即為上的道理。在前麵的故事中如果女大學生堅持和經理爭辯她應該坐後排的話,也是違反了尊重為上的原則。
坐小轎車和出租車時,以後排右座為首,左座次之,中座再次之,司機旁邊座位為末座。女士坐車時不要一隻腳先踏進車裏,也不要爬進車裏,必須先站在座位邊上,把身體降低,讓臀部坐到位置上將雙腿一起收進車裏。雙膝一定要保持合並的姿勢。下車時記著拿回物件,包括果皮等,不要把別人的車當垃圾箱。不僅如此,一般在談判時多為正式場合,所以盡量避免用吉普車、麵包車,以公務車、商務車為佳。
假如條件限製,沒有專屬的接待車輛,了解其他車子位次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麵包車。麵包車內的位次是中間為上,前後兩端為下,即第二排(緊挨司機後麵的一排)的位置為上,第三排次之,最後一排和第一排(副駕駛座)居末。在同一排的兩(三)個座位中,又以裏麵(左麵)的座位為尊。也就是說,正對司機後麵的座位(二排左座)是全車中的首席。
隻要真正掌握了這些規則,在任何談判場合你就不至於手足無措了。
其次,是上下車方麵的禮儀。
一般情況下讓談判客戶先上車,後下車。在客戶上車時,應該主動為客戶打開車門的同時,禮節性地左手固定車門,右手護住車門的上沿(左側下車相反),防止客戶碰到頭部,確認領導和客人身體安全進車後輕輕關上車門。下車時,我們先下車,以便在客戶下車時為之提供必要的服務或幫助。當然如果很多人坐在一輛車上不方便,那麼誰方便先下車誰就先下車。
當然,如果是一起去出席某個跟談判相關的重要活動,我們到達時已經準備了十分隆重的歡迎儀式,這個時候一定要等客戶下車後我們再下車,否則就會有“掠光”之嫌。也許你會問,難道我們先下車為客戶開車門也不好嗎?如果我們是與客戶一起坐麵包車的話,客戶邊上的人可以為客戶打開車門後再避到車的後排去,為客戶下車讓出通道即可。若是坐轎車去,我們則不必為客戶開車門了,因為我們坐在車上根本無法為領導開車門。這種情況,歡迎的人群中自然會有人為客戶開車門。
不過,上麵隻是兩種特例,客戶後上或先下車的情況還有一些,這裏就不再一一列舉了,但無論是先上後上,還是先下後下,隻要我們能夠遵循“方便客戶、突出(突出就是尊重)客戶”這樣的原則,再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我們對上下車的順序就不難作出正確的判斷了。
最後,坐車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充分的乘車接待準備,在體現你良好的業務素養和禮儀時,更能使談判更勝一籌。
1.掌握抵達時間
接待人員應當準確掌握對方抵達時間,提前到達機場、車站或碼頭,以示對對方的尊重,隻能由己方去等待客人,絕不能讓客人在那裏等候主人。
2.選擇適當的位置
與客戶同車時,最好同客戶並排坐,同時可以在車子行駛期間與客戶進行進一步交流,這樣除了可以為客戶消磨時間外,並排坐通常還有保護領導和尊重的含義。
3.車上不要睡覺
長時間行車時,特別是在午後或酒後乘車時,特別容易犯困,但這種時候要盡可能不要打瞌睡。原因有三:一是對同車客戶的不尊重。如果同車的客戶沒有睡覺,而我們卻睡著了,顯然是過於放肆了。即使客戶有疲態休息了,我們也還要為客戶做到保駕護航的責任。二是不利於安全行車。如果乘車的人都睡覺時,司機也容易犯困,而司機一旦打瞌睡則是十分危險的。所以,無論從保護客戶還是從保護自身的角度出發,我們在乘車時都不要睡覺。三是有損自身形象。在車上睡覺時,一般睡姿都不太雅觀,而有些人在睡覺時還會有一些不良習慣,如說夢話、打鼾等,這些本來都是很私密的事情,我們為何要示於他人呢?損害自己形象是小事,失去了談判機會就得後悔莫及了。
4.談話要適當
與同車客戶交談時一定要適度。如果此時客戶的心情或精神狀態都比較好,我們可以主動地選擇一些比較輕鬆的話題與其交談,這樣不僅可以使乘車的時間變短,還可以拉近你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如果客戶已經很疲憊,則不應過多地打擾,簡單地聊上兩句,就應及時提醒客戶休息;如果此時客戶心情很糟糕的話,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客戶容易感興趣的話題,轉移客戶的注意力。但這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你自忖無把握將客戶的注意力轉移開,則幹脆保持沉默。如果客戶此時正在思考問題,則千萬不要打擾他。如果還有其他隨行客戶同車,且一起聊天時,你插話時要掌握好時機,話應少而精。
總之,學習乘車禮儀,主要目的是找準自己的位置,掌握應知應會,更好地為領導、客人、長者和女士服務。至於他(她)們的乘車規範,完全依賴於個人的認知水平和愛好,突出“尊重為上”原則,可以相讓,但不要強求,不必認真計較。
(二)前台接待禮儀
我們可以永不向他人低頭,但要摘帽行禮。作為前台人員,是客戶了解公司最初的窗口,其言行舉止與綜合素質,將是公司形象直觀的寫照。前台接待禮儀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十分重要,它是談判能否成功的一個前提基礎。現實中,絕大多數前台人員沒有經過係統訓練,將無法從全方位角度認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所從事的工作中感覺缺乏理論支持;工作中總是被動行事,不能主動掌握工作節奏;想努力提升工作的效益,但卻不知從何處下手、如何節省。這些都是每個前台人員所麵對與困惑的,如何把握正確方向從而迅速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將談判和前台接待禮儀相結合,成了我們必須麵對與解決的課題。前台接待禮儀可以分為日常接待和不速之客的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