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煙與戒煙心理淺探
從心理角度來看,吸煙是某些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染上的習慣,與人們通過應用某些興奮劑,產生一定心理、生理效應,久而久之成為生活中的特定習慣很相似。假若能闡釋吸煙者的心態定勢(為什麼吸煙、從改變吸煙者的心理態度入手,輔以宣傳和戒煙手段,定會收到較好的戒煙效果。
不同年齡吸煙者的心理特點青少年吸煙:發展心理學證實,少年青春期有“英難崇拜”的心理趨勢,以成年人為目標尋找自己的內在平衡,力圖使自己具有成年人的形象。社會上成年男性的吸煙現狀和電視、電影、小說等文學作品中男英雄的吸煙形象引發了當前青少年的吸煙上升趨勢。從社會調查分析來看,青少年主要是覺得吸煙神氣,像個男子漢;吸煙好玩,鼻子冒煙嘴吐霧;沒事做,心裏發悶,吸煙解煩;甚至認為吸煙是結識、交際朋友,擴大社會交往的手段。
中年人吸煙:國外一位研究者分別對吸煙者與不吸煙者進行了電擊試驗,發現吸煙者在吸煙時能忍耐更強的電擊,不吸煙者在吸煙與不吸煙的情況下都一樣。結論是,對常吸煙的人,吸煙能提高機體喚醒水平,可使生理煥發和心理放鬆,焦慮程度降低。當然,這種效果產生的原因,目前難以結論。但所有的資料證實,吸煙對不習慣於吸煙的人不會產生放鬆作用,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加重心理負擔。
成年男性承受著社會主要勞動和家庭中對上贍養老人對下承養兒女的三重負擔。慣於吸煙的成年男性很容易建立吸煙效果的心理一生理感覺一心理的反饋激蕩效應,認為吸煙能提神,工作勞累時可解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緊張壓抑時可放鬆壓力,排遣心思。因而,無論如何宣傳,有些人總認為吸煙畢竟有好處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難以戒斷。
老年人吸煙主要是囿於傳統心理習慣的延衍。例如“飯後一支煙,快活似神仙”。以及用吸煙來驅逐老年寂寞感等。此外,婦女解放的口號也可能使一些“新女性”錯誤地產生“向男性看齊”的心理定勢。當前一部分青年女性吸煙可以用此種心理解釋,
“習慣”與“成癱”的區別習慣與成癮二者是有區別的。從心理學來看,吸煙是一種條件反射,吸煙者從吸煙中獲得自我滿足感,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嗜好。飯後一支煙,實際上是吸煙者形成了吃飯後吸煙的條件反射;吸煙者把吸煙的需要與動作同生活、休息、工作、環境、情緒、待人接物等因素聯係起來,逐步形成了條件反射這就是“煙癮”。
戒煙難的心理原因
一是習慣論,習慣本身帶有惰性的特點,即人們常說的習慣勢力。一個有吸煙念頭的人,不吸煙就感到不愉快(包括感覺乏味、易怒、缺乏精力、疲勞和饑餓等)。一個吸慣卷煙的人,一吸鬥煙或雪茄,即使煙質很好,也會感到不夠味。英國詩人亞曆山大波譜(巧一)744)在他的《飲煙習慣》四行詩中曾有這樣的妙語:習慣是個如此恐怖的怪物,如同可憎的需要;她那熟悉的麵龐,依然時時見到,我們先是忍耐,繼而憐惜,終於擁抱。二是欲望說。按照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的說法,人類行為的動力,在於設法滿足自我“欲望”,但人的欲望在現實世界上很難樣樣都得到滿足。當這種欲望受到壓抑或阻礙不能滿足時,造成心理上的衝突,人們便在行為上尋找發泄的辦法,而吸煙正是這種心理衝突發泄的辦法之一。
三是補償論。或稱擱置作用。有人認為:這個世界缺陷太多,怨恨、悲憤、嫉妒、哀感、不平、苦惱……到處可遇,充塞地球上的每個角落。持有這種一切黯淡、悲慘世界觀的人,也並不意懶心灰,而是采用種種方法,來防衛自己,醫療自己“補償”與“擱置”的作用正是種種逃避現實生活的一種方法。胸中無數煩惱、苦悶,無處排遣,姑且抽支煙,看煙雲嫋嫋,縹緲幻變,別有情趣,於是滿腔心事,就好像被暫時“擱置”起來一樣,取得心理上的暫時“補償”。
四是交替反應論。有些人吸煙並非全為滿足欲望,但在吸煙時,往往有其他刺激相伴而生,諸如閑暇、談天、飯後、入廁或寫作時吸煙等等。這些相伴而生的刺激,本來不一定會引起吸煙的反應,但因過去這些刺激常與吸煙反應同吋發生,久而久之,它們之間便構成了一種“交替作用”,以後遇到閑暇、談天、入廁或寫作時也就會出現吸煙念頭,成為交替作用的必然產物。
五是條件反射論。狗聞鈴聲而垂涎,人“過屠門而大嚼”或“聞鼙鼓而思戰陣”都是條件反射的具體例證。當今之世,社會發達,人群密集,社交頻繁,平時所接觸或交往的人群大都染上吸煙習慣,而吸煙幾乎成為社會性的共同行為,煙來茶往,更是公認的禮貌之一。即使懷有戒煙的抱負和決心,當看到他人手持一支,吞雲吐霧,悠然自得之時,也難免不怦然心動,癮從中來。當別人以煙相敬時,即使你心裏不想抽煙,可能你的手已經不由自主地伸將過去,接下煙,點起火,也一道大吸起來,於是打開話匣,侃侃而談。自然,這一行動,並非完全的出於文明禮貌或免於“一人向隅,舉座不歡”的孤獨感,而是由於吸煙環境激起那根深蒂固、潛在已久的思煙之情,最後,終於破戒,繼續那快意的享受。(陳鬆峰)
二、患者在手術前應戒煙
長期以來,外科醫生一直建議患者在手術前要停止吸煙,而且時間越長越好。但是有些嗜煙者對此卻漠然視之。
最近,英國麻醉師協會專家阿納斯指出,麻醉與手術前吸煙有相加的作用,即吸煙可使肺排出量下降。每日吸煙10支以上者,手術後呼吸係統並發症比不吸煙者高6倍,而且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因此而大大降低。
據研究,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在微循環中可使白細胞粘附力增強和紅細胞異常聚集,從而造成血液循環障礙,使機體組織的供氧能力下降。經測定,吸煙量多的人,其體內供氧量比不吸煙者少25%,血紅素的氧結合部位中,有15%被一氧化碳所占據。此外,尼古丁亦可增加人體心肌耗氧量,對患有動脈硬化症的外科手術病人危害更大。故此,外科手術前6周,患者一定要下決心來戒煙。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講,對於那些嗜煙如命的人,利用這個機會將抽煙這種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毛病徹底改掉,可以說是因禍得福的做法。
(李聖融)
三、戒煙前的準備
上山容易下山難,抽煙容易戒煙難,或許這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據科學家調查,在抽煙的人群中,有一半以上將在半年內複發。戒煙比戒酒和戒海洛因還難,研究表明:嗜酒者戒酒的成功率為10%,而戒煙的成功率僅7%。科學家還發現,一旦戒煙一年以上,一般來說就不會再複發。
為了使戒煙更容易取得成功,美國健康基金會戒煙係統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幫助戒煙方案,其中有10條措施是在戒煙的準備階段進行的,現介紹如下。
①大約在1周之前定一個“戒煙日”,並在你的日曆上標記這一天為“喜慶日”。
②保持每日記錄抽煙的情況,即寫抽煙日記。
③把所有的煙蒂都收集在一個廣口瓶中。
④一次隻買一包香煙,不能多買。
⑤在煙癮出現後點燃香煙之前,耐心地硬熬五分鍾的時間。
⑥抽煙時,僅僅在強烈渴求香煙時吸上一口;隻有當實在忍熬不住時,才開始點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