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行為惰性俗語道:“樹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隨著歲月流逝,人到中年,其體力精力都在走下坡路。易疲勞,愛發“懶”,生活上貪圖安逸,工作上迷戀輕閑。其實惰性堪稱是人類健康之敵,蘇聯醫學博士茲馬諾夫斯基認為,健康有賴於心理上的平衡,有賴於神經係統保持一定緊張性。懶惰可使人體生理係統,尤其是神經係統處於鬆弛狀態,應激性變差,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低,因而疾病就容易找上門來,調查表明,平時不愛運動者比愛運動的人,其心髒要早衰10—15年,冠心病發病率要高出1一15倍。抵禦各種傳染病的抵抗力也相應下降。臨床實踐證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膽結石、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等,也紝找懶惰人的麻煩。
③病態惰性本來精力充沛勤奮肯幹的人,一下子變得懶惰鬆懈,萎靡不振,往往是疾病發生的先兆,醫學上稱為病態惰性。這種現象在中年人中不乏其人。醫學研究證明,中年人患病前出現懶惰現象者約占病例總數70%左右。抑鬱性精神病和一些器質性軀體疾病,如冠心病、貧血、腎髒病等,事先都毫無例外地出現“懶惰”征象。
古人雲:“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中年人要注意防惰性。
首先應高瞻遠矚,心胸開闊,向往崇高的理想境界,這樣自然與惰性一刀兩斷;其次,應擠出時間,在8小時之外培養起各種有益的興趣,如下棋、養花、釣魚、社交等,並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登山、打球、遊泳等,體質增強,工作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除此以外,對於病態惰性萬不可掉以輕心,應順蔓摸瓜,請醫生查出身體上的隱患,並積極治療。
七、中年須防膝老化
常言道,人老先老腿。在40歲以後,如果上下樓梯時膝部疼痛難忍,就應想到膝關節是不是老化了。
膝關節是人體支持體重和行走的主要關節之一。支配膝關節活動的,主要是大腿前後的肌肉。根據日本等國有關專家的研究,人在40歲左右肌肉明顯萎縮,當然,與膝關節有關的肌肉力量也會弱化。由於重力作用,膝關節上下關節麵上的軟骨遭到破壞,關節間隙狹窄,骨刺形成,有時還有關節積液,即發生了退行性關節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關節老化。
人在走路時,膝關節要承受相當於2—3倍體重的力量,上下台階時更要大些。如果是已經發生病變的關節就會產生劇烈疼痛。疼痛時使人不願意活動,而活動減少又會使肌肉進一步弱化,肌力弱化又促進關節進一步老化,形成惡性循環。長此以往,不僅膝關節而且全身健康情況都會隨之惡化,使人未老先衰。
由此可見,膝關節的功能,特別是增強與膝關節有關的肌肉的力量,是防止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
那麼,應該怎麼鍛煉膝關節的肌肉呢?日本有關專家提供了一個較好辦法。采取仰臥位,窩下麵放一個10厘米厚的小枕頭。讓兩側小腿交替上抬直至膝關節完全伸直,然後再放下。每次做20—30次。利用每天早晨醒來和晚上未睡前的時間躺在床上各做一次。10天左右肌力便可明顯增強。不要坐著或躺著做膝部伸直的練習,因為那種做法會損壞膝關節的結構,這是經過科學實驗證實過的。
中年朋友們,為了您後半生的生活、工作愉快。從現在起就應該抓緊鍛煉,防止膝關節過早老化。
八、一勞永逸
成語“一勞永逸”出自《文選“班固(封燕然山銘)》:“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在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有:“此物長生,種者一勞永逸”。意為費一次力而永久安逸。男青年及早徹底治療包莖或包皮過長,就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
“包莖”是因包皮口狹窄或與陰莖頭粘連,使包皮不能上翻外露陰莖頭;“包皮過長”是包皮覆蓋於全部陰莖頭,但能上翻外露出陰莖頭。在嬰幼兒童時期,包皮過長是正常現象,但在青春期以後就是一種危害健康的情況了。
包莖或包皮過長的人,包皮下常常可以發現一團團黃白色的包皮垢(是包皮上脫落的上皮細胞和皮脂腺分泌物積聚形成、長期不衝洗出去,會有細菌大量繁殖,結果引起陰莖頭包皮炎,病人感到局部癢、痛難忍。陰莖頭是比較敏感的部位,長時間的慢性刺激,往往成為青年男子陰莖頻繁勃起,遺精,神經衰弱,慢性前列腺炎等病的誘因。長期的炎症還可能使包皮與陰莖頭發生粘連而形成繼發性包莖、尿道外曰狹窄,甚至陰莖頭瘀血、水腫、潰爛。
醫學科學研究表明:包莖或包皮過長的人,陰莖癌的發生率遠遠高於正常者,而且在婚後,包皮垢還可誘發女性生殖係統惡性腫瘤,是子宮頸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猶太民族由於對男嬰實行“割禮”,即從小切去過長的包皮,結果不但包皮炎、繼發性包莖等疾病絕跡,陰莖癌、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也大大低於世界其他民族。
患有包莖與包皮過長的男青年們,不要羞澀,也不要害怕,到醫院去做一次隻要十幾分鍾的門診小手術一一“包皮環切手術”,就可以把上述一切痛苦與煩惱永遠趕跑,這真是“一勞永逸”!
九、不宜提倡的呼吸捷徑
由於口腔比鼻腔寬敞,空氣由這裏出入既比較省力,又免於鼻腔經常堵塞之苦。可是,醫學家一直在諄諄告誡我們,這是一條不宜提倡的捷徑。
鼻子屬於呼吸係統,在漫長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它的形態和結構已經完全適應這種機能。
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生有濃而密的鼻毛,不僅能防止風沙的吹入,還能有效地減少呼吸道水分的散發。在人類,雖然鼻毛已有所退化,變得有些稀疏,可是仍然具有阻擋灰塵的作用。有的人喜歡拔鼻毛,這既減弱了它的柵欄作用,又容易被細菌感染而罹患急性炎症。
被吸入的空氣難免混雜著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由於鼻粘膜表麵均勻地分布一層粘液,具有很強的粘性,不僅能將細菌粘附,而且還含有溶菌酶,把細菌就地“正法”。從鼻腔到氣管和支氣管,粘膜最表層的細胞都生有纖毛,不停地作規律性的擺動,使表麵的灰塵及病原體以每分鍾兩厘米的速度被迫向上移動,最後隨鼻涕或痰排出體外。
如果吸入的空氣比較涼,通過鼻腔時可以加溫。這是因為整個鼻腔被鼻中隔分為左、右兩部分,側壁上又有三個卷曲的鼻甲,這樣就增加了和空氣接觸的表麵積。再加上鼻腔粘膜的下麵有十分發達的毛細血管網,所以能像“空調機”一樣對冷空氣加溫,以減少對氣管、支氣管和肺的刺激。
若吸入的空氣過於幹燥,鼻腔還可以把它變得濕潤。其機理是鼻粘膜上有分泌細胞,一晝夜能分泌500—1000毫升的液體。感冒時,由於炎症的刺激而使分泌物增多,致使清涼的鼻涕長流不斷。
鼻腔還有嗅覺作用,當某些有強烈刺激的氣體,如氨氣、氯氣、硫化氫等被吸入鼻腔時,除引起噴嚏之外,還將通過神經反射導致呼吸暫停。這在醫學上叫“防禦性呼吸反射”,其意義在於防止有害氣體的侵入。
如果您用口腔呼吸,不僅鼻腔上述的種種防禦機能難以發揮作用,而且還會給口腔及全身帶來災難。
由於口腔沒有對空氣進行“加工”的機能,幹燥的空氣會引起口唇皸裂;細菌和其他病原體的長驅直入將促成咽峽炎、扁桃體炎或急慢性咽炎;過冷的空氣常誘發上呼吸道感染,並會由此發生肺炎、支氣管炎、急性喉炎或中耳炎等。嬰幼兒長期用口呼吸,必將有礙於麵部的正常發育,出現所謂“增殖腺麵容”。其表現為嘴常張開,鼻根下陷,鼻翼萎縮,嘴唇增厚,鼻唇溝淺,上唇翹起,上頜高拱,下頜下垂,牙列不齊,麵容呆板,宛如有三分傻氣。
對於成年人來說,如果養成用口呼吸的習慣,當進入熟睡時,會因舌根後墜而出現鼾聲。大多數打鼾者並不因此而影響健康,也有個別的人,規律的震耳鼾聲常常突然中斷,好像被繩索絞了脖子一樣,呼吸暫停竟達十分鍾以上,然後隆隆鼾聲驟然再起,一個夜晚會有七八次之多,這時便是病態,醫學上叫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它會造成睡眠時機體供氧不足,輕者晨起頭暈、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有所下降;重者可造成繼發性肺原性心髒病乃至心力衰竭。若既往罹患冠心病或高血壓症,會由此而導致猝死。
如果過去一直用鼻腔呼吸,現在因鼻腔有堵塞而被迫改為用口呼吸,可能是患了感冒、扁桃腺炎或急慢性鼻炎,也可能是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機械性的壓迫。對健康威脅最大的是鼻咽癌。自己一時難以弄清楚,應請醫生作全麵的檢查,及時診治,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