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防病小顧問(1 / 3)

一、牙病的預防

口腔衛生的主要措施有刷牙、漱口,充分咀嚼粗糙而富有纖維的食物,矯正食物嵌塞和戒除不良習慣,刮除牙結石等。口腔衛生的重點,是清除牙菌斑、軟垢、牙石、食物碎屑和牙麵色素等。使口腔和牙頜係統有一清潔健康的良好環境,以發揮其生理功能,從而達到預防口腔疾病的目的。

漱口和刷牙人人皆知,但為何仍有不少人患牙病呢?這與漱口刷牙的方法不正確有很大關係。漱口的用水量、含漱的力量和漱動的次數均與效果有關。漱口是利用水力反複多次衝刷口腔全部,使滯留在牙齒窩溝、裂隙中之食物碎屑和部分牙垢得以清除,從而使口腔微生物密度相應減少。漱口液用清水或加少量食鹽,也可用含氟或含洗必太的漱口劑。刷牙是日常生活中清潔口腔,清淨牙齒,按摩牙齦,保護牙齒和牙周組織健康的有效方法。

刷牙要有好的牙刷,即經衛生部擬定的保健牙刷,柄長商直,刷頭是兩排12束毛,使用靈便,易於清潔。

正確的刷牙方法是,刷上牙時順著牙間隙從上往下刷,刷下牙時順著牙間隙從下往上刷。內麵(舌、齶麵)也用同樣方法刷。刷前牙內側時,可將牙刷豎起,刷上牙時用拉下的動作刷,刷下牙時用提上的動作刷。牙麵則可用牙刷毛的尖端在牙齒麵上前後動作刷。隻有這樣才能把牙刷淨,減少牙病發生。很多人刷牙方法不正確,而且用力猛,在牙頸部形成楔狀缺損,引起牙疼。

刷牙不僅成人要刷,更重要的是要從嬰幼兒開始。在嬰兒時,做母親的就應用一塊紗布不斷按摩嬰兒的牙床直到乳牙萌出。乳牙萌出後用一把刷毛柔軟的小牙刷,在牙刷上塗上氟化鈉牙膏,輕輕刷-3隻牙齒,這樣將全部牙齒刷完。如果兩個牙齒的間隙有食物應該刷出。這對年輕的母親來說是非常艱巨的,要像給小孩換尿布一樣,天天堅持下來,直到幼兒自己能刷牙止。這項工作在國外已經普遍開展,我們也應把這項工作趕上,使我國兒童將來不為牙痛而煩惱。

嬰幼兒有很多不良習慣,如單側咀嚼、口呼吸、吐舌、咬頰,還有吮吸拇指或其他手指、咬鉛筆、咬筷子、睡前吃糖果和一側性睡眠等習慣。這些壞習慣如果不糾正,直接妨礙牙齒位置的排列,影響頜骨的生長發育以及喪失生理性刺激。為使嬰幼兒有一個美好的麵孔,做父母的應特別重視糾正小孩的壞習慣。

口腔定期檢查也是口腔防治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很多口腔疾病如:齲齒、牙周病、口腔白斑,或早期癌症等都是通過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兒童頜麵發育及乳、恒牙交替期更應定期檢查,達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一般1一12歲的兒童每半年檢查一次,13歲以上每年檢查一次,孕期可每隔2—3月檢查一次。孕婦飲用些含氟量高的水,也可增進嬰兒牙齒發育。

(吳名)

二、不衛生的“講衛生”一一刷牙的衛生學

刷牙漱口是現代文明在生活中的一種表現,是防病治病的一項重要衛生措施。牙刷、牙杯、牙膏是保持口腔清潔衛生不可缺少的工具。但不少人對這些工具本身的衛生學要求以及使用方法上的衛生學並不甚了解。其表現在下麵這些地方:

全家合用漱口杯

一家多口,牙刷各人一把,牙杯合用一隻,偶有親朋來訪,也會借用幾日。無形中這隻漱口杯就成了病原微生物的傳染媒介。像感冒這種常見病,除經呼吸道傳染外,也可通過漱口杯接觸傳染。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庭對肝炎病人實行餐具隔離,可漱口杯仍是合用,以致造成全家肝炎。

全家牙刷放一處

一般人認為,牙刷是很幹淨的。其實不然,有關研究人員做了這樣一項實驗:挑選有咽喉炎和無咽喉炎的人各10名,取其牙刷尋找病原菌。結果均發現有常見的口腔內細菌。有些家庭,將全家所有的牙刷放在一個杯裏,相互緊挨,牙刷相互汙染,疾病也相互傳染。美國一位牙科專家指出,咽喉病和其他一些傳染病可通過細菌汙染的牙刷傳染。

刷頭經常潮濕

不少人不太注意牙刷頭的幹燥。如用後不甩淨刷毛上的水分;不洗幹淨附著在刷毛間的牙膏和食物碎屑;隨便將刷頭朝下放進漱口杯;外出時喜歡將牙刷放進塑料袋或使用盒裝封閉的旅行牙刷。凡此種種,造成刷頭經常潮濕,刷頭上病菌孳生繁殖。

不正確的刷牙法

有些人,喜歡將刷毛當牙簽。邊刷牙邊用刷毛挖剔牙縫中的食物殘渣。這既容易損傷牙齦,又會將病菌帶進牙縫,引起牙周炎。還有一些人,當刷牙結束時,總是習慣性地含一口水,仰脖咕嚕一通。殊不知,混在這口水中的病菌會乘機感染咽喉。

(王孝富)

三、戴假牙的學問

當您的牙齒因某種原因缺失後鑲上了假牙,您是否懂得怎樣戴好假牙?

戴上假牙後先會感到有異物感,說話不便,有時還會出現假牙不穩固以至滑脫下來的現象。前兩種情況不需要整修,慢慢就適應了。後一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固定義齒的金屬套沒有粘固到鄰牙上或活動義齒的卡環位置不恰當,也可能是基托與口腔粘膜之間空隙過大而引起的,這些經過醫生修複後就會好的。

戴上假牙後還有一部分人有疼痛感。這大多是因假牙基托過長或假牙體積過大,牙床局部有過高的骨尖而引起的,也可能是因印模不準確造成的。前三種原因經修改後疼痛就會迅速消失。如屬後一種原因則需重新印模。

假牙的主要部分是塑料製品,它很容易折斷,因而不能嚼過硬的食物。戴活動義齒的人最好每餐後將假牙洗刷一次,以保持清潔。睡覺前應將假牙取下放在涼水中,以免變形。

假牙配戴的時間大約為五六年,因為經過一段時間後假牙會有一定磨損。另外,由於年齡的變化,口腔組織也會有一定改變,因而原來的義齒就不一定合適了。

(李建民)

四、談談口臭

口臭,是指患者呼吐出的氣息具有令人難聞的氣味。它不僅給患者帶來卑怯與煩惱,也會使周圍的人產生不悅與厭惡。有口臭者大多自己並不覺察,有的雖自感口鼻氣味難聞,也不知何故。凡事都“事”出有因,現將引起口臭的一些常見原因簡述如下:

1.生理因素

人在睡眠時,涎腺分泌減少,口腔缺乏唾液的衝刷自潔作用,細菌容易繁殖,醒來後或清晨可能口吐臭氣。有些老年人呼出臭氣,與消化功能減退和機體代謝改變有關。有習慣性便秘、睡眠不足、日夜班生活顛倒的人或強烈的情緒激動時,消化功能受影響,也可能出現口臭。婦女月經期或妊娠期,偶爾也有口臭。至於吃韭菜、大蒜、蒜苗等食物所引起的口臭,是屬於食物性,很快就會消失。

病理因素

口腔疾病。是最常見的原因。齒源性上頜竇炎、牙根尖炎、齒槽的骨質受到炎症的破壞,均可以與上頜竇穿通引成瘺管,並把細菌帶入上頜竇,引起頑固的炎症。炎症分泌物奇臭,使呼氣散發臭味。牙齦炎及牙槽溢膿,係慢性牙周炎所致。牙周炎可使牙周組織感染,以致牙周袋時時有惡臭膿液溢出,張口說話時就有異臭散發而出。齒列不齊,齲齒,缺損,殘根或補牙的充填物影響,口腔惡性腫瘤有壞死或出血時,都可發生口臭。②鼻咽部疾病。萎縮性鼻炎,亦稱臭鼻症。由於鼻腔粘膜全層萎縮,腺體分泌減少,血液循環障礙,為各種微生物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其代謝產物結成幹癡,發出陣陣惡臭。慢性扁桃體炎反複發作,使扁桃體窩產生疤痕組織,形成小袋狀,食物碎屑沉積於小袋內,加上細菌生長繁殖,局部潰爛,腐臭的食物夾雜細菌分泌物,散發口臭。③其他疾病。多種消化係統疾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潰瘍病、胃癌、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饑餓或較長時間的禁食、發熱、感染、中毒、出血性疾病、尿毒症、昏迷等也是常見的口臭原因。

對於口臭應先做相應的口腔科檢查,針對病因,徹底治療。同時,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生活要有規律,情緒要安定,並堅持早晚兩次刷牙,每餐後漱口。有活動假牙者,餐後需脫下清洗,清除齒隙食物殘渣。至於隻在清晨口臭的人,可通過漱口、飲食、說話等使口臭減輕或消失。

(倪根寶)

五、易患感冒的十種人

第1種嬰幼兒身體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其免疫功能還很不健全,身體不能產生抗體抵禦感冒病毒的侵襲。尤其先天畸形、發育不良的嬰幼兒更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