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衣食住行防過敏(1 / 3)

在人類生存的自然界裏,能引起人體過敏的物質多達千萬種。日常生活中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種種東西,都可能成為過敏原,引起過敏反應。例如對某一種花粉過敏的人,當他吸入這種花粉後,存在於血液中漿細胞內的免疫球蛋白2便會遊離出來,吸附在呼吸道血管周圍的肥大細胞上。如果再次吸入這種花粉時,花粉中的蛋白質分子便與肥大細胞上的免疫球蛋白2相結合,從而使肥大細胞土崩瓦解,釋放出組織胺、5—羥色胺、緩慢反應物質等介質。這些介質在體內興風作浪,引起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水腫,平滑肌痙攣等現象,發生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等症,令人痛苦煩惱。

那麼,可成為過敏原的東西是通過哪些途徑進入體內的呢?常見的有:

1.吸入性過敏

許多過敏原存在於空氣之中,如灰塵、花粉、真菌孢子、動物皮屑、鱗毛、某些化學氣體等,有過敏體質的人吸入後就會發生過敏反應。在家庭居室中,屋塵是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引起過敏性鼻炎、哮喘的元凶。花粉中常見的是風媒花植物的花粉。我國有種叫蒿草的野生植物,在八九月份開花時,大量花粉彌散在空氣中,如外出旅遊或在野外勞動,吸入後會發生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還會引起眼結膜發炎、紅腫、劇癢,同時伴有咽喉、外耳道發癢等,令人煩躁,坐臥不安。真菌過敏大多有季節性,每年六月到九月,由於氣候溫暖潮濕,黴菌大量生長繁殖而把眾多的孢子逸散在空氣中,人吸入後會發生過敏性鼻炎、哮喘、肺炎等疾病,居家生活中常常會遇到蟎這種小生物,它分粉塵蟎和屋塵蟎兩種。粉塵蟎生長在米麵之中,屋塵蟥遍布室內各個角落,床上被褥、枕頭、席、衣服、沙發等處,都有蟥的蹤跡。如果室內潮濕,不衛生,更易生蟎。如人吸入蟎的軀體、殘片及排出的卵子或糞便,就會發生過敏反應。

2.食入性過敏

指吃了某一食物或藥物後發生的過敏反應。常見的食物有各種肉、魚、蝦、螃蟹、蛤蚌、牛奶、蛋類、豆製品、某些野菜等。這些食品大多數人吃了是平安無事的,而少數人吃了其中某一種就會過敏。如有的小兒吃了牛奶便起癢疙瘩,嚴重的還流黃水。對雞蛋過敏的人,吃了就腹痛、腹瀉,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藥物過敏所致皮損人們叫它“藥疹”。常見的藥物有解熱鎮痛藥、磺胺類、抗生素類藥等,有人脤用後皮膚出皮疹、紫癜、泡疹,甚至潰爛。個別人會發生休克現象。

3.接觸性過敏

指皮膚或粘膜接觸某些物質發生的過敏反應。如使用化妝品、染發液、肥皂、洗衣粉、油漆、瀝青,穿某些化纖織物等,皮膚上起疹子,紅腫滲液,瘙癢難忍。

4.注入性過敏

常見的注射青黴素、鏈黴素等藥引起的過敏反應,被毒蛇咬傷、昆蟲螫傷引起中毒或過敏性皮炎。

由此可見,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過敏是相當多的。當今社會,眾多的日用品、化妝品、化學物品及其它新產品不斷進入家庭之中,有可能成為新的過敏原,引起新的過敏性疾病。因此,應當引起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視。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注意預防過敏性疾病。

首先要搞好環境衛生,尤其是室內衛生。凡是有過敏體質的人,住室應保持清潔幹燥,被褥等用品常換洗,並常通風,以減少黴菌、塵蟎等微生物的孳生繁殖。住室不要堆放柴草雜物,不亂放有怪味或揮發性氣體的東西;不隨便噴灑敵敵畏等農藥;冬天生煤火應裝煙囪讓煙氣排出室外,防止不良氣味的刺激。

在穿著打扮上,對化纖織物過敏的人,不要穿化纖類的內衣;不濫用化妝品,防止引起過敏;對某一食物或藥物過敏的人應記清楚不吃不用。這樣,便可相安無事。

在野外作業或外出旅遊的人,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

對患有過敏性疾病的人,除了用藥物來抗過敏,以減輕症狀外,目前常用脫敏療法來解除病人的痛苦。如對花粉過敏的人,采用花粉抗原脫敏;對塵蟎過敏的人,用塵蟎抗原脫敏。這樣,經過治療後,病人體內會產生對這種物質的免疫力,以後就不發病了。

一、防癌需要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現代生活中,人們幾乎是“談癌色變”。多年來,科學家們不斷探索癌症的病因,發現癌症是由環境、飲食、營養、遺傳、病毒感染和生活方式的選擇等多種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所以,對我們來說,治療癌症的靈丹妙藥就是預防,取決於我們能否在營養、吸煙、喝酒以及其他生活方式方麵做出正確的選擇。

從對現有大量資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兩個因素可能與今天50以上的癌症有關,就是吸煙和飲食。其他與癌症有關的因素有酗酒、陽光的過分曝曬以及暴露在有害物質之中。吸煙厲害的人得食管癌的相對風險比不吸煙的人幾乎高5倍,酗酒者比不喝酒的人幾乎高10倍;兼嗜煙酒的協同作用引起食管癌的風險比不吸煙也不喝酒的人高155倍。有肺癌家族史的不吸煙者得癌症的風險是無家族史的不吸煙者的5倍;有家族史而又吸煙者的風險約為無家族史的不吸煙者的14倍。

我們已知道X硝胺與胃癌有關,特別是飲食中缺乏維生素時更是如此。

酒精消耗量的增加與頭頸癌和肝癌有關,喝酒和吸煙的協同作用能使患口腔癌、喉癌、呼吸道癌和食管癌的風險更大,喝啤酒太多的人得結腸癌和直腸癌的風險也較大。

乙型肝炎、肝硬變與肝癌的聯係比酒精性肝硬變與肝癌。

乙型肝炎、肝硬變與肝癌的聯係比酒精性肝硬變與肝癌的聯係要大。

結腸癌大多出現在高脂肪、高熱量,以及高飽和脂肪飲食的人中。飲食中的纖維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然而,很多物質引起的癌症有一定的潛伏時間,所以很難弄清什麼是真正的致癌的風險因素。不過可以肯定地說,酒和煙或肥胖和吸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都會增加每種因素單獨作用時的風險。換句話說,在癌症的易感性方麵1+1可以大於2。因而,如果你又吸煙又喝酒,經常一周吃7次或更多次的肉,超過標準體重7.5—10千克,又從事精神緊張的工作或處於暴露於致癌物之中的環境,那麼你就必須重新考慮你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戒煙,少喝酒,肉食減掉一半,如能照這樣做,你就向健康的生活方式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顯而易見,我們的生活方式對很多疾病起著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心血管病、高血壓、潰瘍、哮喘以及癌症。攝入的物質(如煙、酒、藥)、性生活及分娩等都對身體有各種影響。避開或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就可以減少風險。但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是那麼簡單易行,譬如說吸煙成癮與嗜酒成性者都是劣習難改。飲食習慣更是從小就養成的,很難改變,但保持這些習慣需要付出多麼沉痛的代價!

癌症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我們要重視癌症的預防問題,至少要減少一些得癌症的風險。我們可以停止吸煙,少喝酒,避免過度的日曬等等,來防止或減少對已知致癌物的接觸。

一個人要想長壽、健康,不得癌症是需要做出努力的。減少癌症風險的決定要依靠自己做出。

二、年齡與腫瘤

雖然癌症的發生與年齡的關係十分密切,但這並不是說癌症隻侵害中、老年人,而隻是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癌症多發生於中、老年人。那麼引起老年癌症的主要因素是什麼?隨著年齡的增大,免疫功能逐漸降低,具有殺傷癌細胞功能的淋巴細胞數量減少,功能減退;產生抗體的淋巴細胞的抗體生成能力也減弱了,以致免疫監視功能下降,體細胞突變,內分泌紊亂。飲食不當,營養失調,精神抑鬱等有害作用日積月累,促使老年人癌症發病率增高。老年癌症的特點:

①老年人一般患癌症後其症狀與體征常被其它疾病所掩蓋,往往是多種病並存,一髒多病或多髒同病。

②有些老年人患癌後,在臨床上並無症狀,或症狀很不典型,以致生前未能診斷出,死後屍檢才發現。國外從老年人屍檢發現,在死亡的老年人中約有半數患有無癌症狀的潛伏癌。

③老年人癌症原發癌的數目有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趨熱力。

由於癌症的病因十分複雜,至今尚未全麵闡明,尚難進行確實有效的預防,但以下措施對癌症預防有意義:

①盡量減少環境汙染的程度。資料表明,人類癌症約降。

②已知黃曲黴毒素是極危險的肝癌致病因子,故應防止食入被汙染的食物與糧食。

③應改變喜食滾燙熱食的習慣,避免因食管粘膜經常燙傷而引起癌變。

④有飲酒嗜好者應少量飲酒及減少飲酒次數。因酒精有促進某些致癌化學物質的溶解與吸收作用,從而促進癌瘤發生。特別應注意的是吸煙加飲酒危害尤甚。

⑤平時應多進食一些含纖維素豐富的新鮮蔬菜和粗糧,減少脂肪量。因膳食中缺少纖維素和脂肪含量高,對結腸癌的發生有促進作用。

⑥注意保持情緒穩定,心情要舒暢,精神抑鬱、優怒、焦躁可引起機體功能紊亂,促進癌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