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患者,可養一籠畫眉。因肩周炎的一大症狀為關節活動受限,故需多活動肩關節;而畫眉則生性好動,逗鳥時,需邊走邊甩,可起到按摩療法中動法的作用。

心髒病和高血壓患者可養一籠百靈。百靈也需要逗,但與畫眉相比,真可謂“靜若處子”;而心髒病和高血壓患者則需安靜的慢步活動,養百靈無疑是他們的一項輔助療法。

我們知道,胎兒不僅從母體獲得養料,而且還從母體獲得信息。孕婦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胎兒的心理。因此,一些胎教者主張孕婦應多散步,多聽音樂。我們認為還可以養一籠白玉鳥,因其鳴聲極為悅耳,對母子雙方都有益處。新生兒初來到這個世界,對世間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如果家裏養一籠小鸚鵡,一定有益。鸚鵡有著炫麗的羽色,對提高孩子的辨色能力有很多幫助。

養鳥作為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和其他療法一樣也有副作用。如鳥籠不清潔,不僅影響鳥的健康,還會汙染環境。養的鳥過多,既費人力又費物力更費財力,養鳥若成為一種負擔,也達不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有人說,養鳥與吸煙一樣,是導致肺癌的一大誘因。其理由是鳥羽上沾有各種灰塵,人和鳥經常接觸,吸入的有毒物質不亞於吸煙。孰不知,鳥是極愛清潔的,隻要給它們提供水浴和沙浴的條件;不要經常把鳥籠捧在手上,接觸鳥體後立刻洗手,注意保持鳥籠清潔,晚上不要把鳥籠放在室內,同時養鳥不宜過多等。養鳥得法,問題是不難避免的。

三、不容忽視的寵物病

報載:上海、溫州、廣州等地開建“動物市場”,不少離退休的人及富裕起來的“專業戶”開始寵養鳥,鴿、貓、狗等小動物,以解悶博趣,遣懷怡情。但是,對此不具備應有的衛生保健知識,就會帶來令人難堪的“寵物病”。

1.飼鳥者病

鴿子是和平和善良的象征,又具有勇敢頑強和堅貞不二的“高風亮節”,深得人們的喜愛。但是在鴿子的呼吸道和鴿巢中,存在著一種多量的曲黴菌,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一次大量或長期吸入,就可能得肺曲菌病。表現為支氣管炎、肺炎、肺膿腫、肺肉芽腫等,出現發冷發燒,刺激性咳嗽5咳棕黃色膿痰,乏力,盜汗,食欲減退等。在鴿子的唾液中,還含有一種隱球菌,可能引起人的肺隱球菌病和隱球菌性腦膜炎。近年來荷蘭醫生報告:鴿子'還會引起一種“養鴿者鼻炎”,主要症狀是經常感到鼻子不通氣或有噴嚏,嗅覺不佳,咽喉不適等。在長於模仿,善解人意的鸚鵡身上,也常常帶有一種叫做衣原體的病原體,使感染者發燒、咳嗽、咳痰、胸痛、發冷等,俗稱“鸚鵡熱”。在一些鳥類的羽毛和分泌物中,則有一些特殊物質,可以使一些過敏性體質的人發生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肺炎、外源性變態反應性肺泡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等。此外,在許多鳥的糞便中,含有一種組織胞漿菌。人們打掃鳥巢時,幹燥的鳥糞可隨灰塵一起吸入人體,引起肺組織胞漿菌病。

對“飼鳥者病”應著重於預防:要經常更換鳥巢的鋪墊物,避免發黴;打掃鳥糞時要采取濕掃法,最好戴上口罩。一旦出現上述疾病的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就診時要注意向醫生提供自己的鳥類接觸史。如果被確診為“飼鳥者病”,則應當機立斷,忍痛割愛。

1“貓抓熱”與寄生蟲病

貓不僅是捕鼠能手,還以性情溫順,憨態可掬而倍受嬌寵。但養貓可使人患“貓抓熱”和寄生蟲病,對此應該提防。“貓抓熱”是由貓抓傷人的皮膚或人的皮膚受到損傷時與貓密切接觸,病毒由傷口進入體內,引起的一種以淋巴結腫大、疼痛和發燒為主的疾病。春秋兩季多發,兒童多見。首先表現為發燒,倦怠,惡心,隨之出現淋巴結進行性腫大,順序一般是腋下、頸部、耳前、頜下、鎖骨下和腹股溝(大腿根部)淋巴結,並伴有疼痛。治療主要是對症療法:皮膚抓傷處可塗些碘酒或紅汞,有紅腫時可塗些四環素膏;發燒時應臥床休息,多飲水,補充維生素8和仏同時適當使用解熱鎮痛劑。一般體溫在兩周左右遂漸消退,淋巴結腫大則需1個月左右才能恢複。

除了“貓抓熱”之外,養貓還可能引起一些寄生蟲病。據武漢市衛生防疫部門屍檢三百多隻死貓,百分之百感染寄生蟲。其中的弓漿蟲、肝吸蟲、抱莖棘隙吸蟲、橫川氏後殖吸蟲、弓首蟈蟲、旋毛蟲等,都可以使人感染發病。其中比較嚴重的是弓漿蟲病,據醫學家估計,全世界約有5—10億人受到感染。病貓的唾液、糞尿中都含有弓漿蟲,如果讓它舔手、上床、上桌等,就可能感染此病。成人發病後出現淋巴結腫大和精神神經係統症狀,如腦膜炎、腦炎、癲癇、精神錯亂等;還可能出現眼脈絡膜炎、視網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和葡萄膜炎,甚至發生繼發性青光眼;此外還可出現心肌炎、心包炎等。孕婦如舉感染了弓漿蟲,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使胎兒患先天性弓漿蟲病,表現為出生後小頭顱型、小眼球、腦積水、癲癇、癡呆,甚至出現流產、早產和死胎。也有的胎兒出生後暫時無症狀,但在生後一段時間甚至成年後,才出現眼部和神經係統的拫害表現。據報導,美國每年出生的新生兒中大約有三千個患先天性弓漿蟲病。最近醫生在家貓身上還分離出了流行性出血熱病毒,由此證實了家貓也是流行性出血熱的傳播者。

預防“貓抓熱”和由貓傳播的寄生蟲病的關鍵是不要對貓過分嬌溺。不要經常撫摸貓或讓其舔手舔臉,也不要讓其上床或上飯桌。要給貓備專門食具和便溺場所,並注意經常洗刷。

養狗與畸型性骨炎

狗除能傳播狂犬病外,還能引起一種叫做畸型性骨炎的疾病。畸型性骨炎又叫派蓋特氏病,多發生於成年人和老年人。病變常累及肱骨、頸骨、腓骨、肱骨頭及顱骨,病程較長。症狀有骨胳疼痛、畸型,並容易發生骨折和惡變。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隨訪性調查表明,許多養狗家庭長大的兒童,成年或晚年後常罹患此病。這種病的病因是由於寄生在狗體內的慢性局灶性副粘液病毒感染人體,使骨胳中破骨細胞活躍而使骨質破壞。由於病毒感染後往往不一定馬上發病,常常是兒童或青年時期感染老年時發病,因此容易被人忽視。

預防畸型性骨炎的關鍵是不要與狗密切接觸,也不要接觸狗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搞好狗舍清潔衛生等。

四、抄麻將與高血壓

近年來抄麻將很時興,而且抄麻將的人越來越多,覺得很有趣味。抄麻將在健身效益上有一定的好處,可以提高智力,豐富娛樂生活,度過閑暇時間。但是,如果抄麻將“成癮”,連日繼夜,難以罷手,也會對身體帶來一些危害,可以誘發高血壓,對原患有高血壓者還會促使病症發展,甚至演變為動脈硬化、冠心病等更為嚴重的疾病。

由於抄麻將總想爭輸贏,精神很緊張,而且在抄麻將過程中,精神大多高度集中,加上過分思慮,大腦處在高度緊張狀態。這樣,全身神經也就會出現緊張。而全身血管是由神經支配的,神經緊張時就會導致血管收縮甚至痙攣,長年累月抄麻將,血管不斷收縮痙攣,就會引起血壓持續升高,形成高血壓病。

對於原患有高血壓病者抄麻將,尤其是經常抄麻將,造成血管收縮痙攣的程度則更為嚴重,容易使高血壓病症頻繁發作,甚至致使血管壁損傷,心髒活動機能紊亂,而引起動脈硬化、冠心病、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等病症。

可見,抄麻將對高血壓及其它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麻將愛好者,尤其是中老年人,不宜天天玩與連續不斷地玩,應當有較長的間隔。特別是原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等病症者,更應該控製抄麻將時間,少玩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