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深入調查研究顧客心理。不掌握顧客心理就等於不掌握市場動態,不尊重顧客心理就不可能贏得消費者。公司要研究消費者群體中各種心理活動,預測消費者心理變化趨勢,使產品開發、產品命名、商標設計、商品定價、產品廣告、服務方式等各方麵適應不同的消費心理。隻有真正了解顧客,服務於顧客,把顧客的利益和需要作為公司的最高宗旨,才能獲得顧客對企業的信任和好感,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要認真對待顧客的投訴。再好的顧客關係也難免有差錯和糾紛,對待顧客的投訴,首先記住一條定律:“顧客永遠是正確的”,也就是說顧客的不滿意和提出的要求,是顧客的神聖權利,公司應盡全力滿足顧客的要求,實在不能滿足的,應向顧客表示歉意。其次要看到消費者投訴對公司是一件好事,它是送上門來的信息,能使公司從中發現問題,改進經營。因此對待投訴一定要認真,耐心聽取意見,迅速答複投訴者,甚至要給予獎勵,感謝他們對企業的關心和愛護。如果新聞媒介發表了顧客的投訴意見,更應該引起重視,迅速調查事實真相,立刻向顧客賠禮道歉,同時要把企業的態度和改進工作的措施通過新聞媒介向社會公布,以挽回影響,重新獲得顧客的信任。
4、對顧客的引導。企業與顧客不僅是買賣關係,公司還應當承擔對消費者的教育和引導。消費促進生產,生產引導消費。優秀的公司應有社會責任心和超前意識,不斷以新型產品、新型服務、新型消費觀念和新型消費方式,促使顧客不斷提高生活樂趣,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作顧客的良師益友。
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邀請顧客到企業參觀、召開座談會,參加對企業產品及服務的評價活動,並可以通過各種平麵的和電子的傳播媒體加強與顧客的平時聯係,加強交流與溝通,增進感情,努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學會與同行協調發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同樣,一個企業或商人不論它發展到什麼程度,總會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不足,如果與能彌補自己所短的企業合作的話,也許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同時,也用自己的長處去幫助合作者,讓雙方相互取長,共同發展,並且也容易取得合作者的共識,為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正所謂聯合起來力量大,那麼,怎樣與人聯手禦敵,怎樣更好地協調與合作者的關係,把蛋糕做大,無疑是商家重要課題之一。
1、取長補短。鬆下與菲利浦都是世界聞名的電器公司,信譽高,產品質量可靠,然而兩家公司又都曾存在著不足。比如,有一次兩家公司有意合作時,鬆下的資本、技術都比菲利浦低,而在經營管理方麵又比菲利浦高出一籌。如果兩家合作,就可以取長補短,菲利浦向鬆下轉讓技術,鬆下向菲利浦提供管理指導。最後兩家約定進行合資辦廠,各以技術、資金入股。投資股本份額是顯在的,難以衡量的是其他軟件方麵。菲利浦提出了一次性技術轉讓費50萬美元,技術指導費7%,鬆下力爭技術指導費降到了4.5%,同時又向菲利浦提出了支付30%“經營指導費”的條件。菲利浦公司對所謂的“經營指導費”感到有點意外,但考慮雙方合作的目的正是為了取對方之所長來補自己之所短,就答應了鬆下的要求。結果雙方合作的非常愉快。
2、強強聯合。關於聯合經營,利益共享的商業方式,在商業發達的西方國家,不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已經是非常成熟和普遍了。美國的一位社會學家曾經指出:一個人,一個工廠,一個公司、商業機構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是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良好的合作關係,可以使眾人的力量,多個集體的力量擰成一股,萬眾一心向一個目標前進,充分調動每一個人、每一個小單元的積極性,也使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個人、工廠、企業、商業機構、公司充分利用社會分工的優勢,充分聯合同行業的“戰友”,充分利用、分享社會的信息資源,為自己的事業添加成功的潤滑劑。聯合起來,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共同奮鬥、共同競爭、共同發展、共享利益,這在日漸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也是必要的,因為聯合起來後規模大,實力雄厚,共同來對付相同的競爭對手就更容易取得勝利,這就好比用航空母艦代替小艦艇一樣,規模大了,抗風險的能力就強了。
長期以來,美國的波音飛機製造公司、麥道公司以及歐洲的空中客車公司一直占據著國際客機市場的絕大部分。三家公司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你追我趕,互不相讓。1966年,美國的波音與麥道宣布合並。合並後,兩家公司將以一個整體在市場上出現。這樣一來,美國方麵的競爭力大大增強,也從另一方麵消弱了歐洲空中客車的競爭力。
3、有難同當。合作夥伴在合作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應當注意。首先,既然成了合作夥伴,那麼夥伴之間就要保持平等的合作關係以及民主協商的管理方式,企業之間應是兄弟式的平等的經濟協商關係,不論自己在共同體中所占的位置多麼重要,都不能以老大自居,那樣會影響兄弟企業的感情,進而會影響共同體的整體合作關係和利益。企業之間有什麼建議和意見,應在民主平等的情況下進行積極交流,在一種比較積極的氣氛中使每個合作者各盡其力。當然,民主歸民主,還必須有一個核心,否則,豈不成了群龍無首的局麵?如果那樣,共同體就會失去其應有的凝聚力,也可能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其次,既然是在一個利益共同體中,那麼夥伴的利益就關係著己身的利益,這樣就應當講點義氣,“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切不可為了一己之利而傷害群體利益,那樣最終也會傷害到自身,這方麵的教訓是深刻的。90年代初,我國東北生產的一次性筷子占據了日本絕大部分的市場,但我國出口給日本的筷子的價格卻遠遠低於國際市場的平均價格。為了保護自身利益。東北的幾十家筷子公司聯合起來,統一對日提價。這本是件好事,並且日本已準備接受我國公司的提價意見。正在這時,有幾家公司為了一己之利,擴大自己公司的銷售量,擅自降低了出口價格。結果,聯合協議無效,各廠家的價格都降了下來,有的廠家為此而關門停產。
按照通常的習慣,大概“有福同享”容易,“有難同當”較難。企業之間搞聯合,建立利益共同體,有了利益分享,大家都高興,若有了風險和困難,也應當眾誌成城,共同承擔,這也是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的一個很有力的措施。
綜上所述,建立起利益共同體來求發展,一方麵看企業管理者的協調能力,即能否把最合適的一些企業有效地聯合去闖海;另一方麵,已經聯合起來的企業合作夥伴,對全局利益要多一份責任心,切不可短視求近利,否則,所謂的利益共同體就會毫無意義可言。最後,讓我們牢記一句意義深遠的話語:眾人捧台,好戲連台;眾人拆台,立即垮台。祝願在商海中馳騁的企業家們都能“好戲連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