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些日子,去打探消息的人回來向諸葛亮報告,說魏軍也用木牛流馬運糧。諸葛亮命大將王平前去劫糧。他告訴王平說:“如果魏兵來追趕,隻要把木牛流馬的舌頭一扭,牛馬便走不動了,你們就可以撤走。見有蜀兵來幫忙,你們再返回去,把牛馬的舌頭重新扭過來,牛馬就又能走了。魏軍見了一定驚慌,不敢再追。”王平領命而去。諸葛亮又命令張嶷帶人裝扮成天上的神將,帶上能放煙火的東西在路旁埋伏,其他將領四處接應。眾將領命,依計行事。
卻說魏軍將領岑威押送木牛流馬到半路,就被王平劫了,岑威也被王平一刀砍死。王平剛走不遠,就有魏軍的大隊人馬趕了上來。王平命人把牛馬的舌頭扭過來,便往後撤退。魏軍得到木牛流馬後,怎麼也驅動不了它。正在著急時,忽然蜀軍的大軍殺到,又奪回了木牛流馬。王平叫人把木牛流馬的舌頭扭過來,它們果然又會動了。魏軍在遠處看見,想再去追趕,忽見一隊神兵,駕著煙火,從山坡後湧了出來,驅趕著木牛流馬,不一會兒,就走沒影了。那些魏兵以為有神兵在幫助蜀軍,都不敢再去追趕。這一仗,蜀軍不僅繳了上千匹木牛流馬,還獲得了大量的糧食,滿載而歸。
諸葛亮在祁山準備和司馬懿打持久戰,但司馬懿一直堅守不出。於是,諸葛亮設下一個計謀,準備誘司馬懿上鉤。諸葛亮命令高翔假裝運糧上方穀。夏侯惠等人不知道這是諸葛亮的計謀,經常截殺蜀軍,一連幾日都勝利成功了,司馬懿也很高興。
又有一天,魏軍又捉到了幾十個蜀兵。司馬懿親自審問:“諸葛亮現在屯兵什麼地方?”蜀兵回答:“諸葛丞相屯兵在上方穀,那裏是我軍的糧倉。”司馬懿放了被俘蜀兵,然後命人帶兵去攻打祁山的蜀軍大寨,自己則領兵進攻上方穀,命令部將張虎、樂綝各領五千人馬在後麵隨時接應。
諸葛亮見狀,秘密傳令將領們:“如果司馬懿親自帶兵進攻,你們便去攻打魏軍營寨,搶占渭南地區。”魏軍都衝殺向祁山大寨,蜀軍四處呐喊奔走,虛張聲勢,假裝來救援祁山大寨。司馬懿見蜀軍都去救祁山大寨,馬上帶他的兩個兒子領兵往上方穀衝殺上來。
魏延守在上方穀口,隻盼司馬懿快點到來。突然,他看見一支魏軍氣勢洶洶殺了過來,仔細一看,正是司馬懿。魏延大喊:“司馬懿拿命來!”司馬懿和魏延交了手,隻打了幾個回合,魏延掉轉馬頭就往穀內逃去。司馬懿見狀,命令前軍哨兵進穀內去偵探情況,哨兵馬上回報穀內沒有蜀軍埋伏,山穀中都是草房。於是他命令部隊前進,一會兒,魏軍全部進入穀中。司馬懿忽然看見草房上堆滿了幹草幹柴,魏延的部隊已經不見了。
司馬懿心裏頓時疑心大起,他還沒來得及說什麼,忽然上方穀四麵八方傳來了連綿不斷的喊殺聲,山上滾石大木紛紛落下,不一會兒就堵塞了穀口。山上蜀軍又不斷地扔下大火把來,一時之間,上方穀內草房全部燒起,地雷爆炸,幹草迎火燃燒,濃煙烈火,蔓延穀前穀後,上方穀被旺火燒得通紅。魏軍死的死,傷的傷,損兵折將,傷亡慘重。司馬懿從馬上跳下來,抱著他的兩個兒子大哭:“我們父子三人就要死在這裏了。”
這時,忽然天上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雷聲轟隆,大響不斷,一會兒就下起了傾盆大雨。上方穀的大火全部被澆滅了,地雷不再爆炸,火藥也不能再點燃。於是,司馬懿帶著他的兩個兒子拚死衝殺。這時魏軍將領張虎、樂綝帶兵來救援司馬懿。司馬懿父子和張虎、樂綝一起衝殺,終於殺出了一條血路,一同逃往渭南營寨,沒想到渭南營寨早被蜀軍搶占了。郭淮、孫禮正在浮橋上和蜀軍交戰,司馬懿帶兵趕來,蜀軍全部撤退而回。司馬懿下令燒斷浮橋,據守北岸。其他魏軍將領正在攻打蜀軍的祁山大寨,他們得知司馬懿在上方穀中了諸葛亮的埋伏,大敗而逃,還丟失了渭南營寨。一時之間,魏軍軍心大亂,站不住陣腳,沒有心思再攻打下去,殘餘部隊逃過渭北,再也不敢回頭後望。諸葛亮當時在上方穀高山處看到司馬懿和他兩個兒子帶兵進入上方穀中,一會兒就被大火圍困,心裏很高興,以為這次司馬懿一定會燒死在上方穀中。不料天降大雨,澆滅了大火,司馬懿父子乘機逃走了。諸葛亮仰天長歎說:“出謀劃策做實事要靠人,大事成功與否取決於上天,不可以強求。”
司馬懿傳下命令:“我軍大敗,現在渭南營寨丟失了,如果誰還敢說要領兵出戰,我一定按軍法斬了他。”各級將領吸取了教訓,再也不敢出戰。
浮橋
浮橋古時稱為舟梁。它用船舟來代替橋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橋”之稱,屬於臨時性橋梁。由於浮橋架設簡便,成橋迅速,在軍事上常被應用,因此又稱“戰橋”。浮橋的結構形式有兩種:一是傳統形式。在船或浮箱上架梁,梁上鋪橋麵。二是舟、梁結合形式。舟體、梁、橋麵板結合成一體,船隻首尾相連成縱列式,或舟體緊密排列成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