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退而求最優(1 / 1)

我們的同學麵對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老師,考試成績為什麼卻有天壤之別?

我認為有兩個問題是關鍵:第一,方法;第二,基礎。如果不解決這兩個問題,學習就不會取得與付出的努力相符的結果。

經常會有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找到我說:“數學越學越難學。”“老師講的內容很多都聽不懂。”“學過的內容還是稀裏糊塗的。”“不管怎麼努力,就是不能提高成績。”

接觸多了,我發現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學不好數學,隻是不知從何時開始被別人拋在後麵,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基礎薄弱!於是我給他們開了一個“處方”:找到你的薄弱之處,從基礎做起,並夯實它!一定要退,退到最後,哪怕是小學的知識。比如分式的運算,是以小學的分數運算為基礎的,如果你還不能熟練地運用運算法則,那就把小學的課本找來,再做一遍分數運算,直到熟練掌握為止。如果整數的計算還有困難,就再找低年級的題做……一定要追到源頭,快速地學習那些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題型,一口氣把相關的問題全部解決,然後再一點點地趕上來。

美國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說過:“如果你解不出某道題,那肯定是有一個更容易的問題你尚未解決——找到它!”

拳擊場上有一句口號:“收拳是為了更好地出擊。”

退的時候,要保持絕對的冷靜,雖然這一點很難做到。若是沒有最平和的心態和嗬雪成冰的耐性,你永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成績。任何患得患失、急於求成,都將導致事倍功半,回到效率低下的死胡同。

著名哲學家柏拉圖說:“耐心:黽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認為:天才即耐心。他一生中有20多年的時間是在房間裏夜以繼日地寫作,平均每5年才出版一本書。

成功的人大多耐心十足,他們兩眼直視目標,不管環境如何考驗他們,他們都是屢敗屢戰,屢伏屢起。被譽為“把美國帶到輪子上”的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在建立汽車公司前曾5次宣告破產,但他耐力驚人,終成偉業。

對於問題的根源,我們要有用針挑土般的細致和耐心,才能找得到。

多年前,美國華盛頓的傑斐遜紀念堂前的石頭腐蝕得厲害,令維護人員大傷腦筋,也引起遊客的紛紛抱怨。但如果更換石頭需要花費一大筆錢。這時有的管理人員開始不斷思考,追究原因:石頭為什麼會腐蝕?後來他們發現維護人員過於頻繁地清潔石頭導致了石頭的快速腐蝕。勾什麼需要這樣頻繁地清潔石頭?是因為那些經常光臨紀念堂的鴿子們留下了太多的糞便。

那為什麼有這麼多的鴿子來到這裏?因為這裏有大量的蜘蛛可供他們覓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蜘蛛?因為蜘蛛是被大量的飛蛾吸引過來的。那麼,為什麼會有大量的飛蛾?大量的飛蛾是黃昏時被紀念堂的燈光吸引過來的。通過不斷的問題倒推,退到最後,問題的根本找到了。之後,管理人員找到一個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推遲開燈時間,不但為管理部門節省了一大筆開支,而且又解決了上述問題。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成因,想要發掘真相,必須放大我們觀察事物的角度,開拓視野,要做到上述這兩點,就要從事件當中拔身而出,退出一定的距離。就像一隻在捕捉兔子的鷹,必須飛得足夠高遠,才能以廣闊的視野發現獵物;同時它又必須飛得足夠低,以便看清細節,瞄準目標進行攻擊。解決問題也是如此。因為許多問題不是你輕易可以捕捉得到的,它隻會在你發現它之後再用心去接近的那一刻,悄然地出現。如果不找準問題,所有的手段都是無的放矢。隻有把問題想透徹,抓住問題的根源,弄清楚問題到底是什麼,才能找到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才能獲得最好的結果。

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有時候,退卻比進取更需要勇氣。

IBM董事長郭士納說,IBM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它一向腳踏實地,追根究底,從基礎的地方著手,在探究到事物的根源之後,切切實實地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