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牧場主,用了整整兩個月請獵手清除了狼患。可是過了不久,羊群開始流傳疫病,大批大批地死亡,比遭遇狼患的損失還大。牧場主多次請醫生來牧場防疫治病,疫情都沒有得到控製。牧場主沒有辦法,隻好請來一批專家會診,專家的建議是請回幾隻狼,放到附近的山裏。牧場主依言而行,結果,狼的追殺使羊群常常狂奔亂跑,羊的體格因此變得十分健壯,很快疫病就消失了。
當一個人沒有競爭壓力時,他就會變得懶惰,缺乏鬥誌,他的能力也就得不到發揮。
比賽,也是一樣。跟弱者比,越比越弱;跟強者比,越比越強。
林散之是中國著名的書法家,在中國草書曆史上,他是繼王羲之、懷素、張旭、王鐸之後的又一頂尖人物,書法界稱他為“當代草聖”。他為什麼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呢?也許我們可以從他回答日本書法界朋友的話裏找到答案。他說:“我的座右銘是‘與古人爭地位’。”無疑,與古人爭地位,就是與書法史上的經典和大師競爭,就是接受最頂尖人物的最高水平的挑戰。誌不高者智不達,隻有接受第一流的挑戰,才能成為第一流的人物。所以說:弄斧要到班門。
眼界決定境界,有見識才會有膽識。
比爾·蓋茨如果出生在非洲,連電腦都沒有見過,就算他的智商再高,也不可能成為電腦王國的領袖,不可能成為世界首富。
國際體壇巨星奧運冠軍劉翔如果沒有多次參加世界級的各項比賽,多次與歐洲乃至全世界的跨欄高手過著兒,就不會有如此強烈的挑戰自己的勇氣和決心,也就不會有成為世界第一的迫切願望,自然,他對事業的追求也不會那麼執著與強烈,在世界男子百米跨欄競賽中,他也不會有那麼大的突破。
隻有挑戰“今天的自己”,你才會去研究自己,反省自己。
自己每天到底都在想些什麼?每天都在做些什麼?每天都跟什麼人交往?每天都安排哪些課外活動?每天都有哪些進步?發揮了哪些優勢?還有哪些不足?
在我剛踏入社會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迷茫。在我接觸了成功學以後,我讀到勞厄的一句話:“當一個學生畢業離開學校時,如果把老師教他的知識都忘光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時他所剩下的,才是學校、老師對他進行教育的真正成果。”我覺得勞厄的理念沒有任何功利性,他的教育指向是“人”,而不是知識。我深受啟發,並且處處以這句話來衡量自己的言行。十多年的時間裏,雖然我曾成功地培養了不少優秀的學生,但是源自內心的那種渴望常常使我一次次陷入迷茫。就在我個人事業處於困頓之中尋求自救的時候,我遇到一位導師。
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他的思想是怎樣喚醒我的人生的;我隻知道,他是中國原創成功學第一人,一位渾身閃爍著智慧的生命點燈人。
我相信他,是因為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人。
我尊敬他,是因為他比我們超脫,他是“佛”。
我欣賞他,是因為他的方法、理念,是西方理性和東方智慧完美結合的典範。
他不是指示你去膜拜一些歇斯底裏的自虐式的成功,而是培養我們用智慧統率知識,通過不懈的努力,進行生命的重整,以達到生命的整體豐盈;他教育我們在這段被稱為“人生”的過程中,應用自身的心靈力量,圖強濟世。
在向他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了潛藏於自身的巨大能量。
接受了他的訓練以後,我居然進發出了許多不可預測的智慧。
這使我對自己“心中的巨人”有了全新的認知,同時也拓展了自己的思想疆域。
在向他學習的過程中,他那種想要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其心中夢想的使命感,深深地撼動了我的心靈,他那種“用盡天下智幫助天下人”的胸懷更使我傾倒。
在向他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三十幾年的歲月裏,自己未曾取得大的成就的根本原因在於沒有達到挑戰“今天的我”
的境界。於是,自救的覺悟慢慢地演變為順應自己天性的野心:就算我是一隻蟲,也要做一隻螢火蟲。一種“點亮自我,光照他人”的角色感,使成功學的研究和教育訓練的事業成為我生命的新起點,我將借成功的法則與技術來度己度人,以提升生命品質,實現人生目標,實現心中的夢想!
這個世界上賺錢的行業很多,但是沒有哪一個行業可以比得上幫助別人成功和幫助別人改變命運更有價值、有意義。隻有你真正地關注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智慧與智慧的碰撞,不虛度、不揮霍、不放棄,我們的生命才會豐盈、富足、圓滿,我們最終擁有的,也一定比想象的更多。
親愛的朋友,你找到了你對決的對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