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現在就做(2 / 2)

有許多同學認為,隻有具備了全麵的知識才能解決難題。

然而事實表明,解決問題的高手,都是在知識不多時就直接對準了目標,然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根據需要隨時補充知識,直到把問題解決。

對一件事,如果等到所有的條件都成熟了才去行動,那麼他也許得永遠等下去。著名科幻小說家弗雷德裏克.波洛說過,不要幻想自己一開始就寫得很“精彩”,起碼在頭腦中,在還沒有寫到紙上之前是這樣。你要是先把它寫下來,然後,你就能有一個明確的東西,可供你去改寫、去修正、去提高……先幹起來吧!

“先幹起來吧!”決定要做的事,不要老停留在計劃上,也不要一開始就想做得十全十美或一鳴驚人。

差不多就做,不要在起點耽擱。

不去行動,想法再好也永遠是想法。

“明天再說”、“以後再做”常常是不做的借口,現在不做等於永遠不做。

請記住《福布斯》雜誌創立者福布斯的名言:“做正確的事情,把事情做好,立即做!”

3.限時突破

也有些同學說,我基礎太差,現在努力也沒有用。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許多事不是你會不會做,而是你有沒有去做。一件事,你不去做,怎麼知道有用還是沒用,你能做好還是做不好?與其說是因為恐懼而不去行動,毋寧說是因為拖延而導致恐懼。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地戰勝恐懼與擔心,但我們能不斷地建立起自信,用行動來降服不良隋緒。隻要你行動,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為遲。

著名畫家齊白石衰年變法,60歲後,畫風遽變,重視創造,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畫藝仍然獨領風騷。他從對藝術難題的不斷設置和逾越的過程中,獲得了藝術生命力的極度延長。

宋代文人蘇洵中年開始讀書作文,終成一代名家,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成功不在於你什麼時候開始,而在於開始之前就設定一個期限,開始之後就不要停止。

有些同學也願意努力,但總是抱著等一等的心理,拖延著將夢想付諸於行動。遇事拖拉,不僅影響學習,而且在自己的精神上也是一種負擔。事情未能隨做隨了,就會堆積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敢忘,實在比多做事情更加疲勞。對於每天必做的事情,如果你養成了遇事就做、隨做隨了的習慣,你會覺得生活充實,心情爽快。如果你每天拖延一點點,一個星期之後就會有一大堆事情等著你去完成;事情越堆越多,會讓你感到身心疲憊,壓力越來越大,最終被拖延的事情所埋葬!

加拿大幽默作家S.利科庫曾寫道:人生的進程實在很奇妙,孩童時常說,如果我長大了,要如何如何;到了少年時則又說,如果我會賺錢的話,要如何如何;結婚後呢……再順延下去,人們又說,等我退休後……終於退休了,當這些人回顧過去的生活曆程時,隻覺得一片朦朦朧朧,內心一片空白,曾經的夢想一個也沒有實現……待他了悟人生想努力奮發時,發現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告訴你一個檢驗自己是否有拖延毛病的辦法:假如你每天都有數學、物理、化學、英語、語文5門功課要做,第一天你先做數學,可能要耗時一個小時,其後是物理一個小時,化學50分鍾,英語40分鍾,等到你做語文的時候,看看時間已經很晚了,很可能隻花20分鍾就解決了;同樣的作業,第二天你倒過來做,先語文、英語,再化學、物理、數學,如果你發現語文要用一個小時而數學隻用了30分鍾,說明你有拖拉的習慣。

行動至上,拖延必敗!

日本著名的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說:人隻有逼急了,才能產生創造性。克服拖延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強迫自己為每件事設定最後期限,限時突破!

趕快行動起來吧,明日自有明日的事情,今日事今日畢,凡事馬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