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自行車飛呀飛(1 / 2)

連城

1

小時候,自行車是個稀罕物件,常常是一個村也找不出幾輛。於是,僅有的幾輛車就落在全村人的眼睛裏,一有事,東家去借,西家也去借。

“二大爺,我今天去趟縣城,借你車子騎一天。”

“他大哥,你嬸今天要回娘家,車子借我騎騎,叫你嬸子也長長臉麵!”

雖是稀罕物件,架不住村鄰的情麵,最後車子還是借出去了,樂不樂意,隻有自己知道。

我爸也借過人家的自行車。家裏沒車,他是如何學會騎車的,到今天還是個謎——我爸那時候年輕,又是個特別能幹的人,估計是無師自通吧。

我的堂伯是位村醫,不曉得他有沒有借過人家的車子騎。但是他可能覺得好歹是個村醫,按身份怎麼也該有輛自行車,也方便每天出診。

於是堂伯找到我爸,叫我爸的小名說:“三鍋子,我想置輛自行車,你置不置?聽說你上海有親戚,要是想置,咱們一起去。”

上海的親戚是我媽的舅舅,解放前逃難去的,住蘆灣區,聽說過著天堂般的日子——大都市上海,在我們眼裏,繁華富麗,冠於全球。

當年爸爸是個時髦人,很快接受了堂伯的建議。兩個人就坐火車去了上海,托我那位從未謀麵的舅姥爺,買緊俏貴重的物資——自行車。

爸爸走後,我們在家天天盼,盼自行車,盼爸從十裏洋場帶來高級氣息。過了幾天,終於讓我們盼來了,堂伯神情嚴肅,爸也繃著個臉,仿佛不是置了樣長臉的家具,而是幹了一樁見不得人的事——到很久很久以後,我才知道,他們這樣叫“端著”,還是最莊嚴、最隆重的那種“端著”。

自行車是由火車托運的,人到車還沒到。但是我們見到了大白兔奶糖——半個村的小孩都來吃我們的大白兔奶糖。還有西服、紐扣!於是我家不斷有人進進出出,愛時髦的大姑娘跟我媽買大上海來的西服、紐扣。西服一看就是高檔貨,挺括、精致,買去的姑娘愛不釋手,珍重地收在箱子裏,隻在吃喜酒和相親的日子才拿出來穿,當禮服。

我也擁有了一件西服,因為它太小,始終沒姑娘穿得上,到最後也沒賣掉,於是就便宜我了。那是件橘紅色的西服,我穿了它上學去,在校園裏當了好幾年的風雲人物。

還是來說自行車吧。大白兔奶糖吃得差不多的時候,自行車到了,結結實實地封在木箱裏。連木箱拉回家,拆開來,兩輛自行車,一般漆黑、一般鋥亮,閃花了我們的眼。

那兩輛自行車,一輛叫鳳凰,一輛叫永久。屬於我們家的那輛,是鳳凰。

2

家裏有了自行車,完全不同了。爸騎著它去縣城,走親戚。也有人來借我們家的車子騎了。我記得三舅舅,步行八裏路,來借自行車,借去後,一騎好多天……

那時候冬天特別冷,鄉下沒辦法洗澡。爸騎自行車帶我們去縣城的澡堂子。媽、我、妹妹,他要往返兩趟。把妹妹放在自行車的前橫梁上,媽坐車後座,爸一蹬腳踏,就帶她們走了。到了縣城,把她們放下來,再回來帶我。我一個人在家等著,是什麼感覺呢?都忘了。隻記得坐在自行車後座上,圍巾嚴嚴實實地包著臉,什麼也看不見。白瞎了二十裏長路。

我從來沒有坐過自行車前梁。我的個子太大了。坐在自行車前梁是什麼感覺呢?視野更開闊吧?好風景看了滿眼,而我能看到的,隻有爸爸的脊梁。

我嫉妒妹妹,直到今天不能釋懷。春天,柳樹都綠了,爸騎車帶我們在村上轉,暖風撫摸著妹妹的臉蛋,就算是一枝野桃花也總是妹妹先看見。怎麼不讓人嫉妒呢?

不過,現在回想起來,坐在自行車後座去遊春,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因為是爸帶著我們!那時候爸爸又年輕,又帥氣,敏捷開朗,做他的閨女,怎麼能不幸福呢?

3

作為家裏的頭一號貴重物資,自行車也有媽媽的一半。但是她不會騎。逢到趕集的日子,或需要回娘家。隻好央爸爸載她去。可是爸爸脾氣大得很,載著媳婦東顛西跑,他可不情願。

幾次三番被拒絕,媽媽傷透了心。她發誓,一定要自己學會騎自行車!

媽媽是怎麼學的呢?冬天農閑時,麥場也閑下來了,媽媽把自行車推到麥場上,練車。先由人把她扶到車上坐穩,再幫她推著車子跑,媽媽隻管掌住車把、拐彎——當然,也包括蹬腳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