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心靈就像是一扇窗,裏麵擺滿了珍奇異寶,生怕陌生人進入。即便有陌生人想進入,也得有個可靠的人引薦才行。這是因為從已知到未知的過程中人們總是重複上述行為。一個沒有人介紹的人就會砸壞緊閉著的門,或在門虛掩時偷偷地溜進去。他最終進入這間畫室,就成為一個神奇的人物。當伏特在注視著四肢被剝皮的青蛙還能抽動時,他的神情很驚訝。但是他沒有讓這個瞬間流在,而是迅速跑回實驗室,終於發現了靜電的作用。有個偉大時代的開啟,有時就源自於一件極其微小的事情。
物理學和醫學都對於新的發現有著嚴格的審定標準。在這些領域的一個新發現,可能會揭示出一個人讓人震驚的事實。這種可能被發現的事實,似乎並不存在。這種事實並不依賴於個人的直覺,它總是客觀的。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步驟來新的事實:必須在被分離的狀態下進行研究,但是還是要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其次,必須使新的發現在這個研究環境中得到確認,必須可以再現和真實存在。新的發現必須先解決這個基本問題,然後才能開始研究,並在新的起點發現新的東西,才能為研究者帶來真正的發現成果。我相信,沒有人肯研究一些自己無法證實存在的東西。探究者很可能隻能得到一種幻象而非真相。一種研究方法總是與一種發現的再現、保存和控製緊密相連,因此它不會在電光石火間消逝,最終肯定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
關於兒童的自尊
我們應該更加了解孩子的人格。不論教養的是新生兒還是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教育者的首要責任是察覺孩子的人格,並予以尊重。當我們因為怕孩子吵而不讓孩子和我們在一起時,我們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對孩子的不夠尊重。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正在吃晚餐,孩子此時卻在另一個房間裏哭哭啼啼,他為何會哭?那是因為他被單獨隔離在外,而我們對成人顯然就不會用這麼不尊重的態度把他一個人關在房裏。就像對待任何其他人一樣,我們應該覺得孩子能和我們坐在一起吃飯是我們的“榮幸”;我們應該樂於見到孩子,並讓孩子和我們接近。
有一些人相信,讓孩子在成人的吃飯時間吃成人吃的食物,對孩子的健康不利,但我們實在不必太擔心這個問題。重要的是,如果我們忽視了孩子,我們就傷害了孩子,而我們卻常常未向孩子致歉。
對兒童來說,擤鼻子並不是易事,由於他們屢屢遭成人責備,所以他們在這一點上十分敏感。孩子們聽到的叫嚷和辱罵強烈地刺傷了他們的感情。更讓他們覺得難堪的是,在學校裏穿戴整齊後,還要把手帕別在引人注目的圍兜上,以免手帕丟失。但很少有人真正教他們怎樣擤鼻涕。一旦有人這樣做時,孩子們便感受到了從前受的羞辱得到了補償。他們得到了公正的對待,而且也使他們獲得了新的地位。
長期的經驗表明,事實的確如此:兒童是有著一種強烈的個人尊嚴感的。通常,由於成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便使兒童很容易受到傷害和遭到壓抑。而要在孩子與成人之間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作為強勢一方的成人,就必須首先去尊重孩子,深入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具體說就是,父母、長輩或教師與孩子的關係應是互相尊重,時時想到對方的願望。因此當遇到某個問題時,例如在家庭內部出現的問題,不論是做出什麼行動,都應當征求孩子的意見。作為父母或教師,不隻是努力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更要消除使孩子對他感到不可思議的那些無形的阻力。如果成人對於孩子的要求違反了他們內部發展的不可改變的規律,孩子就不可能服從。孩子的頑皮和不服從往往就是由於他建構自己的內部力量和不了解他與成人之間的矛盾造成的。
可以說,孩子的最大障礙正是成人的權威和驕傲。孩子雖然還意識不到這種不公平,但他會感覺到精神上受到壓製,從而給孩子的個性和心理發展帶來影響。假如成人能做到尊重和了解孩子,不粗暴地拒絕孩子的請求,並從他們心理發展的規律中受到啟示,便會知道孩子的心理和成人的心理是完全不同的。
睡眠問題
當小孩能獨立行動時,他與大人的矛盾就開始了。不過由於孩子弱小,大多時候都任憑大人擺布。大人具有一種貪婪的本性,他們習慣於小心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不允許孩子破壞任何東西。而且,他們討厭孩子打擾他們做自己手頭的事情,於是就找來借口:為了健康,小孩應該多睡覺!然後,打著為孩子健康的旗號,強行把孩子按在床上,讓他多多睡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某些沒有受到太多教育的農村婦女,為了不讓孩子擾亂自己,就會對玩鬧的孩子大罵,把他從家裏轟趕到野外去。孩子大哭著離家出走。然而,等孩子回來後,又把他擁在懷裏熱烈親吻。這樣一來,孩子被搞糊塗了。他不知道自己怎樣做才是對的,也不知道父母對待自己究竟是怎樣一個態度。
城市裏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情況似乎好了很多,然而事實上真的如此嗎?他們總是習慣花錢請保姆,把孩子放心托付,讓保姆帶著孩子去散步,或想盡一切辦法哄騙他們在床上酣睡。孩子真的需要這麼多的睡眠嗎?對他來說,太多的睡眠是一種浪費,浪費了他們鍛煉和開發智力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