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建立了個性化紀律後,我們將安排孩子各就各位,讓他們到自己喜愛的位置,保持秩序。我們要盡力讓他們明白這樣的道理,即這樣的安排看起來很好,這樣的井然有序是件好事,房間的布置非常好並令人愉快,他們為此應保持秩序,安靜地呆在教室裏。後來,他們就安安靜靜地呆在自己位置上了。這是一種教育的結果,而不是強迫接受的結果。讓他們明白道理,而不是強迫他們去做,這才是最重要的。事實上,這種行為也是在訓練孩子的反省能力。
孩子們經過這樣的訓練後,他們就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可以選擇自我行為的傾向。這種傾向一開始與不自覺的活動相混淆。但隻要這樣進行下去,孩子將能清晰地表現自己的個性。
也有一些孩子,他們靜靜地坐在座位上,顯出毫無興致或昏昏欲睡的樣子。有的孩子則會離開位置,去同別人爭吵、打架或打翻各種各樣的木塊和玩具。後來則有另外一些孩子開始做明確的判斷性行為,如,把一張椅子搬到一個特殊的地方,然後坐在上麵,把一些不用的桌子搬過來,像她們玩遊戲一樣布置它們。
由於孩子生來具有的不能自立的特性,以及作為社會個體的性質,孩子總是被鐐銬限製著自己的活動。我們必須采用以自由為基礎的教育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各式各樣的束縛。盡管兒童看起來行為自由,但他們給人的印象總是非常有紀律性的。每一個兒童都安靜地、全神貫注地進行自己的工作。他們取出或歸還教具時,走路的聲音很輕。他們離開教室時,在院子裏張望一下就回來,從不久留。他們對我們的要求執行迅速。這位教師告訴我:“兒童這樣聽話,使我開始注意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為每一句話負責。”我們要求兒童安靜地進行的練習,在她提出要求之後,他們就會帶頭表率。這種紀律的服從不僅沒有阻止兒童的獨立行動,更沒有給他們按自己愛好——每天的活動造成障礙。他們各取自己工作所需要的教具,並保持整潔。如果我們來遲了,或隻有兒童們留在教室裏,一切都照常進行。他們把秩序和自發的紀律結合在一起,這是最吸引參觀者的表現。
他們十分安靜,同時也表現出極好的紀律性,在我們提出要求之前就表現出服從。原因是什麼呢?兒童工作時,教室裏非常安靜。沒有人試圖破壞過這種安靜氣氛,也沒有人能通過虛假的形式來獲得這種安靜。可能是這些兒童找到了適合他們的生命的道路吧,就像星星在運行中不停地閃光一樣。這種自然規律已經和環境無關,並成為宇宙規律的一部分。人們應該具備這種觀念,自然界的規律肯定為所有其他形式的諸如社會生活的規律提供了基礎。事實上,能激起最大的興趣,並更能為教育理論提供營養的事情,就是闡明了自由隻能誕生在秩序和紀律的基礎上。很多人很難理解這一觀點。
一天,意大利總理的女兒陪同阿根廷共和國大使來“兒童之家”參觀訪問。這位大使要求不要預先通知,她覺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所以要更確切地證實一下。但當他們到了學校時,才知道那天是假日,學校不開門。院子中的一些兒童馬上走過來,其中一個兒童和他們解釋說:“但這沒有關係,雖然今天是假日,但我們都在這幢大樓裏,可以到門衛那裏取鑰匙。”於是,這些兒童跑到各處把他們的小夥伴集合起來。他們打開教室的門後,自動工作起來,向客人證實了他們令人驚訝的自發性行為。包括意大利國王、王後以及一些名人都來了,訪問者到院子裏看望她們的孩子,引起這些住在公寓大樓裏的家庭的驚訝,因為這種場麵她們以前從未見過。兒童們的母親經常會跑到我這兒,高興地反映她們的家裏所發生的事。悄悄地告訴我:“如果不是我們的小孩,這些三四歲的小孩所說的話會令我們生氣的。例如,他們會說:‘該洗一洗你的髒巴巴的手了。’或者會說:‘你是不是該把衣服上的髒東西擦掉。’聽到他們的這種話時,我們不僅不惱火,而且覺得像在夢中一樣。”
如今,兒童們使這些貧困的家庭變得更清潔,更整齊。孩子們把破碎的鍋罐從他們的窗台上清理掉了。把窗戶玻璃擦幹淨,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他又把院子花壇中的天竺葵也侍弄得花枝亂顫了。一些婦女經常把天竺葵放在學校的窗台和地板上,並做一些受人喜愛的好吃的飯菜送到教室,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而且還不讓我們知道是誰幹的。
教育有哪些原則
教育應該通過什麼手段才能更好地實現呢?下麵我將通過對某些事情和印象的簡單描述,來闡明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