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鄰居有個一歲半的小男孩,他總想跟著3歲的姐姐學跳舞。舞蹈教師對我說:“這麼小的孩子,我怎麼能教他歌舞劇呢?”我對她說,別管孩子能學到多少,隻要盡力教就行了,教師勉強同意了。不料,那個的小男孩突然跑上前,對我大喊:“我也要!”在我們的要求下,教師擺出一個舞姿,可嘴裏還在不停地叨咕,這樣小的孩子不可能學什麼舞蹈。這時候,那個孩子突然顯得很生氣,站在那裏不動,教師說她早就料到會這樣,但我知道孩子並沒有注意教師的舞姿,他之所以生氣,是因為教師把帽子放在沙發上。孩子還不會說“帽子”和“教師”這兩個詞,卻一直氣呼呼地重複“大廳”、“柱子”,他要表達的意思是:“帽子不應該放在這兒,應該掛在大廳的柱子上”。這使孩子失去了跳舞的興趣,他急切要求改變眼前這種無序的狀態。當我把帽子掛在柱子上以後,孩子們立刻平靜了下來,並且開始跳起舞來。這件事表明,孩子對秩序的要求很強烈,超過其他方麵的要求。
對詞和兒童的敏感性的研究,使我們能夠深入到心理學家很少涉獵的兒童的內心深處。
上麵兩個例子引起了我的興趣,一個是有關兒童的耐心,一個是有關兒童的秩序感。還有一個同樣有趣的例子,我在這裏就不詳述了,這個例子可以歸結為“孩子不同意說話者的結論”。我們從這幾個例子中發現,除了表中列出的情況之外,兒童心理還有許多我們並不了解。
對這一時期的兒童心靈的每一發現,都應該公之於眾,因為這有助於兒童更好地適應環境。無論我們感到多麼厭倦,隻要是有益於人類生活,就有著相當重要的價值。在嬰兒期,兒童的助手有著崇高的任務。這個任務就是開始並協調發展,這種發展是未來的科學,心理的發展和性格的形成最終必須依靠它。同時,我們也應該挑起這副重擔,以防止損害兒童個性的偏差和缺陷,以及因偏差和缺陷而產生質量低劣的成人的現象發生。最後,我們必須記住:
1.最初兩年的發展將影響人的一生;
2.兒童具備很大的心理潛能,而且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3.兒童極為敏感,一點點粗魯行為都會在他們的心裏留下傷痕,進而影響他們的一生。
想象力與文化之間的關係
兒童的手受到智力的影響,手的活動是對大腦活動最好表征。可以說,如果沒有手的幫助,智力可以發展到一定水平,但是有手的幫助會發展到更高,性格也會變得更加堅強。兒童快樂地工作著,興致勃勃,不知疲倦,他們的大腦會更加活躍,對獲得知識的要求也更加強烈。
這是“書寫爆炸”以後的事。此事使幼兒那人所不知的精神生活第一次受到了廣泛的注意。但是,書寫爆炸實際上隻是“火堆裏冒出的一縷輕煙”。真正的爆炸發生在從人格內部。我們不禁聯想起那些內蘊著熔爐的山嶽。從外麵看,它們似乎堅不可變。但是,某一天,轟轟的巨響和濃濃的火焰從巨大的岩石中噴湧而出。根據湧出的火焰、煙霧及陌生固體物質的特性,專家們就能推斷地球內部的情況。
我們特意製作了許多小物件,這些物件非常適合兒童,這樣,就能夠使他們融入與實際相似的生活之中,其結果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應該對此有所理解,並且努力實施這種教育。正規的教育方式不曾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果,當然,這些教育實驗為我們提供了指導。我們不應該為兒童的發展設置障礙,要盡可能地為生命提供符合自然的條件,讓兒童能夠自由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這就是兒童心理研究給我們的啟示。著名北極探險家派利稱我們的工作是對“人類心靈的發現”,他說,這不僅是在推行一種教育方法,而是找回人類的天性。
我們的研究發現了兩個不同的事實。一組事實是,兒童能夠獲得文化的年齡比人們通常所想象的要早得多,但是他是通過某些含有動作的活動來吸收知識的。該年齡的兒童隻有憑借行為活動才能進行學習。為了發展其正在綻開的自我,他4須從事某種活動。現在,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他在3至6歲期間接受能力的大小,那麼對此就再也不會有任何疑問了。第二組事實與性格形成有關,但是我將把它們留待以後去討論。在此,我隻集中討論第一組事實,即通過自發的活動來吸收文化。
我們發現,兒童對曾經玩過的東西很有興趣,他們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事物上。比如,上文提到的“書寫爆發期”,它的出現就與兒童特殊的語言感覺能力相關,這種感覺能力到6歲左右就消失了。因此,兒童在6歲之前對書寫練習會很熱情,超過這一年齡就失去了天性的幫助,必須做有意識的努力了。不過,由其他經驗可知,流暢的書寫不能僅僅依靠使用敏感期,還必須依靠兒童在早期所做的一種預備練習。在童年早期,兒童的雙手正在忙於玩弄為鍛煉其感官識別能力而精心設計的器具。因此,我們的教育方法中增加了一條新的原則,即“間接準備”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