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如此,兒童3歲時候的生命將重新進入一個新階段。因為意識在這個時期出現,並開始發揮作用,兒童的心理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界限,區分開無意識和有意識兩個階段。無意識階段被忘記,成為過去。3歲前的是兒童各種功能的建立時期,3歲後是各種功能的發展時期,在這兩個階段之間存在一條遺忘河。一個普遍的心理現象是:人們大都記不起3歲前的事情。心理分析專家一直在努力,試圖喚起人們3歲前的記憶,但他們的努力落空了,沒有入能想起這個時期發生的事情。這是多麼富有戲劇性的事情!人經曆了一個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卻對此完全缺乏記憶。
3歲之前,各種功能尚處於被創造的階段,而3歲之後,它們即處於發展的階段。這兩個階段之間的分界線使我們聯想到了希臘神話中的那條遺忘川。我們發現,沒有誰能將其記憶推回到比3歲更遠的時期。所以,即使某種情境很激動人心,身曆其境者也不能告訴我們有關它的任何情況,因為此時造化正在從無到有地創造我們。該潛意識的創造者,即被忘卻的生活,恰似從人類記憶中被抹去了,因而我們發現,3歲時來向我們致意的兒童,是一個我們無法理解的人。把我們與他聯結在一起的紐帶被本性的利刃割斷了。成人摧毀本性正在試圖從事的工作之所以極其危險,其原因就在於此。因為我們必須記住,在生活伊始的初期,兒童是完全依附於我們的。他尚不能自我照料、自謀其生。因此,除非我們成人熟知其心理發展方式——無論是由於本性的啟迪,還是由於科學的啟示,否則我們就可能成為其進步的最大障礙。
兒童在3歲之後,開始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隻要他感覺受到約束,就會用語言抗議,或者搞惡作劇。兒童反抗的真實目的並不是保護自己,而是要獲得自由,以便了解周圍的環境,促進自身的發展。那麼,兒童發展什麼呢?兒童所爭取發展的,就是前一階段形成的各種能力。從3歲到6歲,兒童將有意識地介入周圍的環境,對它們進行研究,進入一個真正具有建設性的階段。他們身上的各種潛在能力逐漸展現出來,這些都離不開意識取得的經驗,這些經驗不再是玩耍或者盲目行為,必須從環境中獲得。兒童那雙靈巧的手開始從事人類特有的活動。如果說在第一階段,兒童隻能被動地觀望世界,隻能默默地打好心理基礎的話,那麼在第二階段,他就能實現自己的意願了。於是,兒童那雙智慧的手忙開了,他將自己動手改造這個世界。
剛剛開始的另一種發展就是各種習得能力的完善。語言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為它的發展要持續到5歲左右才告一段落。在兒童2歲半的時候它就出現了,但要到此時它才發展成熟,因為兒童現在不僅能構造詞語,而且還能使用語法正確的句子。但是,那種特別的敏感性(我們稱其為語言的敏感期)仍在驅使兒童去更加準確地掌握語音,尤其是驅使他去擴大詞彙量。因而,存在著兩種傾向:一是通過作用於環境的活動來延伸意識;二是完善和豐富習得的各種能力。這說明,3至6歲是一個通過活動進行“建設性的完善工作”的階段。
在上一個發展階段,兒童的大腦依靠感覺能力感知周圍環境,如今這種吸收、學習的能力還在,當然已經脫離了無意識狀態,在主動經驗的幫助下發揮作用,因此更加豐富了。兒童不僅感知環境,而且親自參與其中,手的使用延伸了大腦的功能。以前,兒童隻能在成人的帶領下接觸周圍環境。現在,他們能夠介入這些事物,並對它們進行鑒別。所以,這個年齡的兒童總是非常忙碌,他們不停地忙碌著,興奮不已。此時,兒童的智力發展已經走出發生階段,邁上了形成階段。由於兒童對世界的強烈要求,這一階段還將出現進一步的心理發展。人們稱它為“幸福愉快的遊戲時期”——人們對此已有所了解,但隻是最近才開始對它進行科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