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出生於美國亞特蘭大。1957年,舉行南基督教會領導會談,號召反種族主義的非暴力鬥爭。
1963年,組織前往華盛頓,支持通過人權立法。1964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在田納西州孟菲斯被暗殺。
1983年,他的生日被定為全國的節日。
他領導了一場爭取種族平等、消滅種族隔離的群眾性鬥爭,並且永遠地改變了美國。
幾乎在美國的所有重要城市中,都有一條街道或一所學校是以馬丁·路德·金的名字命名的,這足以說明馬丁·路德·金的偉大。這些街道和學校大多設在黑人社區內,這也足可以說明馬丁·路德·金的事業是多麼深地被人所誤解。
馬丁·路德·金是在田納西州孟菲斯的一家旅館的陽台上被暗殺的,他已經離開我們將近30年了,人們一直把他看成為黑人爭取平等的黑人運動領袖,並因此而深深地愛戴著他。
他所做的一切,不僅使黑人擺脫了長期種族隔離政策的束縛,而且也使白人從長達幾個世紀的虛偽的種族政策中解脫出來。正是因為由於金和他領導的運動,才使美國能夠在不遭到任何非議和鄙視的情況下,洋洋自得地宣稱自己是”自由世界的頭領”。相反,如果金和他領導的運動失敗了,美國大部分地區將仍然保持著與實行著“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相似的狀況。
美國怎能在痛斥“鐵幕”時,又明目張膽地在美國南部拉下一個同樣的“棉幕”呢?
甚至在1954年高級法院廢除種族隔離政策後,世界所倡導的人權保護在美國的多數地區仍既是一項法律又是一項慣例。在金和他的運動之前,曾發生了多起黑人受歧視事件。疲憊而體麵的女裁縫羅沙·帕克斯就曾因為在一輛阿拉巴馬的公共汽車上拒絕給一位白人讓座,被判處監禁。6歲的黑人小女孩盧比·波瑞芝因為想與白人孩子讀同一所學校,而受到新奧爾良的一位孩子的欺侮和唾罵。14歲的黑人男孩艾米特·迪爾因簡單地批評了一位白人婦女幾句,而被密西西比的一個匪幫追捕並且殺害。甚至,受過高等教育的黑人仍然沒有選舉權,他們不能在法院中任職;他們不能夠與白人在午餐桌上共進午餐;不能在旅館登記,不能使用僅供白人休息的房間;他們不能購買或者租用白人選好的房子。在美國南方的某些鄉村小鎮中,如果一個白人過馬路,黑人甚至要被迫離開人行道。
馬丁·路德·金的運動把所有這些一掃而光。他取得了如此徹底的勝利,即使這些事情再發生在新生一代的記憶中,它們看起來都好像是古代史一樣,一去不複返了。並且盡管這場革命是兩個世紀以來成千上萬勇敢的男人和婦女共同鼓動的結果,馬丁·路德·金卻把這場革命推到了極點。不能想像如果沒有他的領導,這場革命會不會展開。正如我們平時所說的,他是在適時的時間出現的適時的人物。首先,馬丁·路德·金是一個傳教者,他的演講抑揚頓挫,他是一個理想的領導人們邁向自由的人物,並且他從以色列的《舊約》故事和耶穌基督的《新約》傳奇中汲取了勇氣。牧師職業不僅使他接觸到了黑人群眾的靈魂,而且給他奠定了在黑人教會(這個過去和現在最具權威和最具獨立性的黑人團體)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