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譯文】這樣,美好的名聲廣泛流傳在中國,並且傳播到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凡是車船行駛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蒼天覆蓋的地方,大地承載的地方,日月照耀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凡有血氣的生物,沒有不尊重和不親近他們的,所以說聖人的美德能與天相匹配。
【諸儒注疏】舟車所至以下,蓋極言之。配天,言其德之所及,廣大如天也。
【理學講評】聲名,是聖德的名聲。洋溢,是充滿。施,是傳播。隊,是落。凡有血氣者,指人類說。配,是配合。子思說:“聖人之德,充積既極其盛,發見又當其可,是以休聲美名,充滿乎中華之國,而傳播遍及乎蠻貊之邦,華夷之人,皆敬信而悅之焉。極而言之,凡水陸舟車之所可到,人力之所可通,天之所覆蓋,地之所持載,日月之所照臨,霜露之的墜落的去處,凡有血氣而為人類者,一皆尊之為元後,而無有不敬者,親之如父母,而無有不愛者,即此可見聖德之廣大,就與天一般。”蓋天之所以為大者,以其無所不覆也,今聖人之德,既光四表而格上下,則與天配合而無間矣。所以說配天。
右第三十一章。
【心學講評】天地之小德川流,其可見者,以其高明為日月星辰之久照,為萬物生動之所依,以其元享利貞為春夏秋冬之化,而使萬物資之以生長收藏。凡此諸德,因乎物而與之以所宜,因乎時而行之以其理,存之無盡之藏,發之不窮之運,故覆冒群生,而無不仰焉。則以此思聖人之小德可知已。
夫聖人誠之至而自無不明也,乃以通乎眾理,而為天下之至聖,則凡其為德,無不至也。統之以德之至,而因其加乎物者不一道,則德亦各著其能焉。其居乎君民之上而臨治之,則有臨之德焉。唯至聖為能聰焉,而所聽之藏束無疑也;為能明焉,而所視之得失無蔽也;為能睿焉,而思之所入無微之不審也;為能智焉,而心之所喻,無理之不昭也。如是者,天下之誌以通,天下之情以得,而居上治物之大權足於已矣。
乃臨天下者,其事不一矣。天下之人望恩於我,我必有以容之;天下之事待決於我,我必有以執之。我之待物與其執事,必有敬也;我之辨人才與其審物理,必有別也。容天下之德,仁也。而唯至聖為能寬焉,大綱舉而細目不苛;裕焉,恩有盡而意尚有餘;溫焉,和緩而物見其可親;柔焉,慈藹而物依之以為命。如是者,與天下以順而得其心,受天下之逆而消其意,而容保斯民之至愛足於已矣。執天下之德,義也。唯至聖為能發焉,奮起以任難而不怠;強焉,堅忍以任大而不怯;剛焉,持其至正而無所屈;毅焉,貞其可久而無所息。如是者,事幾百變而持之益固,議論雜起而守之益堅,而裁斷大事之大用足於己矣。敬天下之德,禮也。而唯至聖為能齊焉,用心恒一而不雜;莊焉,整躬常肅而不褻;中焉,酌乎情而適得其宜;正焉,準乎理而一依乎則。如是者,事無大小而無怠無荒,人無眾寡而有嚴有翼,而攝天下於一心者無不足矣。別天下者,智也。而唯至聖為能文焉,有其情則必有其儀;理焉,治其事則必循其序;密焉,詳萬事而無所或疏;察焉,辨群情而無所不析。如是者,極天下之至賾而有以達之,處天下之至變而有以審之,而通天下以皆照者,無不足矣。
夫其所以足焉,聰明則誠乎聰明也,非資見聞之益也;睿智則誠乎睿智也,非待思慮之勞也。仁則誠仁,義則誠義,禮則誠禮,智則誠智也。仁非市恩,義非示斷,禮非外飾,而智非逐物也。誠之至者聖之至,自有川流之小德可以應天下之用也,而其積於中者將何如哉?一念如是也,萬念亦如是也,其溥而周遍矣乎!無遠之或忘也,無多之或遺也,其博而廣闊矣乎!涵之心者密,而顯之用者不輕,其靜深而淵乎!體皆原於性,用皆根於心,其有本而泉乎!唯其積於中者如是其盛,則在吾心見為至足者,在天下而無不足。時而容,則容以臨之;時而執,則執以臨之;時而敬,則敬以臨之;時而別,則別以臨之,而臨天下之大用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