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典】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有別也。
【譯文】隻有天下崇高的聖人,才能做到聰明智慧,能夠居上位而臨下民;寬宏大量,溫和柔順,能夠包容天下;奮發勇健,剛強堅毅,能夠決斷天下大事;威嚴莊重,忠誠正直,能夠博得人們的尊敬;條理清晰,詳辨明察,能夠辨別是非邪正。
【諸儒注疏】“聰明睿知”,生知之質。“臨”,謂居上而臨下也。其下四者,乃仁義禮知之德。“文”,文章也。“理”,條理也。“密”,詳細也。“察”,明辨也。
【理學講評】臨,是居上臨下。子思說:“居上位而臨下民,不是凡庸之人可以做得的,獨有天下的至聖,他是天之篤生,時之間出,為能聰無不聞,明無不見,睿無不通,智無不知,智過於一世之人,足以尊居上位,而臨禦天下也,其生知之質如此。以其德言之,為能寬廣而不狹隘,優裕而不急迫,溫和而不慘刻,柔順而不乖戾,足以容蓄天下,而包含遍覆之無外,其仁之德如此。又能奮發而不廢弛,強健而不畏縮,剛斷而不屈撓,果毅而不間斷,足以操守執持,而不為外物之所奪,其義之德如此。又能齋焉而極其純一,莊焉而極其端嚴,中焉而無少偏倚,正焉而無少邪僻,而凡處己行事,皆足以有敬而無一毫之慢,其禮之德如此。又能文焉而章美內蘊,理焉而脈絡中存,密焉而極其詳細,察焉而極其明辨,於凡是非邪正,皆足以分別而無一毫之差,其智之德又如此。”既獨稟聰明睿知之資,而又兼備仁義禮智之德,所以為天下之至聖也。
【元典】
溥博淵泉,而時出之。
【譯文】崇高的聖人,美德廣博而又深厚,並且時常會展現出來。
【諸儒注疏】“溥博”,周遍而廣闊也。“淵泉”,靜深而有本也。“出”,發見也。言五者之德充積於中,而以時發見於外也。
【理學講評】溥溥,是周遍而廣闊。淵泉,是靜深而有本。出,是發見於外。子思說:“天下至聖,既有是聰明睿知之資,又兼仁義禮智之德,其充積之盛,則周遍廣闊,備萬物之理而不可限量,何溥溥也。靜深有本,涵萬化之原而不可測度,何淵泉也。及其事至物來,有所感觸的時節,則聰明睿知,仁義禮智之德,自然發見於外,隨時應接而用之不窮焉。”蓋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如此。
【元典】
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
【譯文】德性廣博如天,德性深厚如淵。美德表現在儀容上,百姓沒有誰不敬佩,表現在言談中,百姓沒有誰不信服。表現在行動上,百姓沒有誰不喜悅。
【諸儒注疏】言其充積其盛,而發見當其可也。
【理學講評】淵,是水深處。子思又形容聖人之德說:“凡物之溥博者,莫過於天,今聖德之溥博,不可限量,就如天之溥博一般,蓋非尋常之所謂溥博而已。物之淵泉者,莫過於淵,今聖德之淵泉,不可測度,就如淵之淵泉一般,蓋非尋常之所謂淵泉而已。由是時而著,見於容貌,則百姓每便都欽敬之,而無有褻慢者。時而發之於言語,則百姓每便都尊信之,而無有違疑者。時而措之於行事,則百姓每便都喜悅之,而無有怨惡者。”夫如天如淵,可見其充積之盛矣,民莫不敬信且說,可見其時出之妙矣。非至聖而能若是乎!
【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