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在港授徒為國獻藝(3 / 3)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她考慮到了諸多不便。那時候,梅蘭芳已經成為了中國戲劇研究院的院長,是中國戲曲舞台上絕對的領軍人物。如果孟小冬回去的話,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平時人際交往上,想要真正避開梅先生怕是很難。而她又不想經常跟這位曾經的愛人相見,不是彼此有怨念,而是太為尷尬。第二,孟小冬畢竟跟馬連良他們不一樣,她是杜月笙的太太,而杜月笙曾經對共產黨做過什麼,她是清楚的。因此,雖然大陸方麵承諾不追究,但孟小冬到底還是沒底兒。還有就是她如今年歲已大,身體更是大不如前了,像現在這樣偶爾在雅集上唱幾句還行,如果擔任日常的教學任務,身體是吃不消了。

正因為有這些顧慮,所以孟小冬最後婉拒了大陸方麵的好意,執意留在香港。

不過,孟小冬畢竟是生在內地,長在內地的,她雖然有諸多顧慮不願回來,但對內地的感情依然是在的。她經常關注內地京劇事業的發展。當時,內地排的昆劇舞台藝術片《十五貫》曾上映香港,孟小冬竟然一反常態,不顧虛弱的身體,前後一共到影院看了15場之多,而且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1963年的4月,京劇名角兒馬連良、張君秋等率領北京京劇劇團去香港演出。這次演出中央方麵很是重視,赴港之前,每次排練的時候,周總理都會到場,親自審看演出劇目,並時常跟大家交談,問還有什麼問題,哪些是需要他配合的,一定會給予支持。此外,劇團臨行前,周總理的愛人鄧穎超大姐還在家中設宴,親自為主要演員們餞行。

就在餞行宴上,周總理又一次提到了孟小冬。他說自己曾經看過孟小冬的戲,極為好看,並跟馬連良先生說,這次去一定要想辦法跟孟小冬見上一麵,做做她的工作,即使她不能回來唱戲,也要跟她商量一下,錄錄音也好,像孟小冬這樣的藝術家,是應該有作品傳世的,不然太過可惜了。

內地劇團來港演出,這自然是大事,孟小冬肯定是知道的,而且來的多是她的老朋友,她就更為關注了。在港演出期間,演出團的主要成員馬連良先生等人,曾宴請孟小冬。席間,馬連良說了周總理的意思,又一次向孟小冬發出了邀請,想讓她回大陸唱戲。孟小冬沒有立即答應,而是說自己會考慮。這時候馬連良先生見孟小冬氣色甚好,精神也佳,便說即使不能立即回去,灌幾張唱片也是好的。孟小冬對這個提議很是感興趣,說會好好考慮。

最後,孟小冬思慮再三,給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說,大陸方麵再三邀請,讓她倍感榮幸,可是由於身體等原因,實在無法登台唱戲,所以暫時沒有回大陸的打算。至於灌唱片,她也覺得沒多大意義,原因是她的恩師餘叔岩先生有18張唱片傳世,自己的手藝都是從師父那裏學來的,兩人演出相差無幾。如果再灌製唱片,會有一定的重複。不過,雖然這兩樣她無法完成,但孟小冬說自己對拍攝電影很有興趣,如果大陸想就這方麵跟她合作,她一定配合。

不過孟小冬提了幾個條件,分別是指定了一些演員和樂隊配置,還有就是她希望劇組人員能夠在影片攝製之前先到香港,他們一起排練,之後再行拍攝,為的就是彼此有一個磨合跟默契,好拍出更好的片子來。

大陸方麵對她提出的幾個條件是表示理解的,並且說前兩條絕對沒有問題,但第三條需要向上級請示一下。

概因當時大陸正處在自然災害期間,財政有些困難,而讓劇組人員提前到香港排練,需要很大一筆經費,批示上可能會有困難。

就這樣,這件事暫時擱置了下來,後來又由於種種原因,為孟小冬拍攝影片的計劃遲遲未能施行,最後竟不了了之了。

從這一係列事件中可以看出,孟小冬對大陸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不過,她好像依然沒有走出曾經生活的陰影,因此有太多的顧慮,以至於大陸之行始終沒能實現。但她想為大陸的戲迷獻技是真實的,可惜並未成功。這是大陸億萬戲迷的損失,亦是整個中國京劇界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