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孟小冬這次去上海演出,本來也是有顧慮的。因為這種類型的演出,梅蘭芳肯定是被邀請的對象,到時候台前台後免不了要碰到。雖然說兩個人的事情已經過了那麼多年,但如果再見麵,依然會覺得有些尷尬。當然,最重要的是,媒體的眼睛都會盯著他們倆,到時候沒事也會弄出事情來。
不過還好,這次主辦人依然是杜月笙,而他也早已經想好了解決辦法。這次演出一共是十場。杜月笙的安排是分別由孟小冬和梅蘭芳唱大軸,其中孟小冬兩場,梅蘭芳八場。這樣,兩個人就不會碰麵了。但是媒體和戲迷們都希望梅蘭芳和孟小冬能夠合作,這不是沒事找事,而是覺得這樣的組合才是當時最強大的組合,才能讓他們好好過上一把戲癮,也生出更多談資。
媒體希望有話題,戲迷們希望有好戲看,這樣一來,話題自然就會出現了。確實,當時有一些小報呼籲梅蘭芳和孟小冬再次合作,以饗聽眾。事實上,如果僅僅合作演戲,也並無大礙。隻是小報們的無良體現在他們不僅呼籲兩人合作,更是表達出了想用個這次演出,讓梅孟重歸於好的意願。這樣一來,就讓孟小冬和梅蘭芳尷尬了。
當然,同時感到尷尬的還有杜月笙。一邊是自己的朋友,一邊是自己事實上的女人,如今被媒體弄得混亂不堪,他自然是不願意的。
不過,小報們的發言是沒法阻止的,所以也隻能當做沒看見,任它去做吧。然而,當時卻有個來頭很大的人物,也參與了進來,要撮合梅蘭芳和孟小冬合演一場。這個人就是黃金榮。
這次的上海義演,同時也兼有為杜月笙慶生的目的。而且,這次杜月笙過生日排場弄得尤其大,賓客足有五六千人,汽車也差不多上千輛。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期間警察局長親自在門口指揮交通,而且當時許多政府的頭麵人物也都來了,像宋子文、湯恩伯等都到了現場,甚至連蔣介石也派了代表祝賀。
黃金榮心想,杜月笙如今雖然是上海的老大,但畢竟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肯定會給自己幾分麵子,所以他也去了,不僅為了祝壽,更是為了告訴別人,我老黃也不是一般人物,你們都看重杜月笙,但杜月笙看重的卻是我老黃。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竟碰了軟釘子。他到現場的時候,杜月笙並沒有出來迎接他,而是推托說身體不舒服,僅派了一個小弟出來。
這下可把黃金榮氣壞了,他覺得太沒麵子了,整天都想著怎麼扳回來一局。後來他就想到了孟小冬和梅蘭芳。
黃金榮跟杜月笙是對手,但也是多年的舊相識,對於杜月笙跟孟小冬的關係,他自然是知道一二的。於是,他就想著趁這個機會,讓孟小冬跟梅蘭芳上台合演,好讓杜月笙出醜。當時一些小報上的消息,就是黃金榮授意發的。
不過,孟小冬和梅蘭芳都是有分寸的人,他們在梨園行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早已經對各種輿論看開了。而且,這麼多年的社會經驗,他們也自然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因此,他二人自然不會被小報牽著鼻子走。事實也確實如此,二人不僅沒有合演劇目,甚至一方有戲的時候,另一方也會故意避開,以免有閑話。甚至就連最後一天有杜月笙本人參加的集體合影孟小冬都沒去,因為那天梅蘭芳在。
也正是因為這次上海之行有太多的閑話,孟小冬演完之後便整理行裝回了北京。杜月笙和姚玉蘭自然是極力挽留的,不過孟小冬說自己離開北京已經好幾個月了,家中老母非常惦念,已經寫信催促了,不得不歸。這個理由是無法反駁的,因此杜月笙和姚玉蘭也不好強留,於是拿了很多首飾出來,作為孟小冬出席此次活動的酬謝。
不過,孟小冬並沒有收受杜月笙給的酬金,隻拿了一塊刻有杜月笙名字的金表。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回京孟小冬並沒有拿戲服,她隻留了自己非常喜歡的一件——演程嬰時穿的褶子,其他的都送人了。其意非常明顯,是想告訴眾人自己在演出之前宣傳的從此不再登台並不是製造噱頭,而是真實的。
當時的人們,尤其是梨園行當的同行以及各類戲迷都覺得十分惋惜。有人也問過她為什麼要從此棄演,孟小冬隻是幽幽一聲歎息:“我現在的樣子,還怎麼演戲呢!”她並不是屈從命運,也不是看透了世事,而是病痛使她不再有長時間演出的體力了。實在是可悲可歎。
提起孟小冬的身體情況,這裏有必要介紹一下。孟小冬本身並不是多病的體質,然而由於少年從藝,自小刻苦練習,再加上很小就四處跑碼頭,風餐露宿的,吃不好睡不好,因此後來得了很嚴重的胃病。再後來又染上了鴉片,因此身體才越來越不好的。
說到吸食鴉片,在當時也是較為流行的。鴉片很早就傳到了我國,並引起了吸食狂潮,後來清政府下令戒煙,情況好轉了很多,但其實那時並沒有徹底杜絕。不過是慢慢演變成了有錢人的專屬遊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