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大業博得數畝田(1 / 3)

中原大亂,北歸無望了,楊廣在大雷宮召集群臣,商議建都丹陽一事。

丹陽,即過去陳朝的國都建康。楊廣的意思是,建都丹陽,有長江天塹能守,可保據江東。

虞世基以為這是一個絕好的主意,他上奏說:“江東百姓仰望聖駕已久,陛下過江,安撫黎民,這是大禹之舉!”

來揚州的時候,宇文述突然得了種不知名的急病,死在南下的船上。如今,楊廣最可信賴的臣將,隻有內史侍郎虞世基了。

右侯衛大將軍李才站出來厲聲喝道:“虞世基!你還想欺君誤國到什麼時候!”

這一聲喊,把所有的人都嚇了一跳。虞世基這麼多年身居高位,備受聖寵,絕沒想到有人敢在皇上麵前指名道姓地罵他,一瞬間氣得臉色煞白,結結巴巴地說:

“陛下,他,他……”

楊廣正色喝道:“李才,有話好好說,不得無禮!”李才向楊廣跪下,說:“陛下,江東卑濕,地域險狹,若遷都丹陽,內要供奉皇上和百官公卿,外要供給三軍,百姓必不堪重負,恐怕終究還會散亂的。臣以為,遷徙丹陽不是上策!”

這時虞世基緩過勁兒來,大聲吼道:“大膽李才,竟敢胡言亂語,誹謗朝政!江南是肥腴之地,物富糧豐,難道連公卿三軍也供養不了嗎?一派蠱惑人心的鬼話!”

李才說:“陛下,就算是內史侍郎的話有些道理,臣將還是請陛下三思。此次隨駕揚州的有十五萬之眾,軍中驍果衛士多是關中人,隨駕久居揚州,無不思念家鄉。如果陛下詔令北返,將士們一定個個奮勇,不怕什麼盜賊草寇橫行。但是,假若他們知道皇上意欲定都丹陽,回鄉無望,萬一驍果人人逃亡,其後果不堪設想!”

“人人逃亡?還萬一?”楊廣冷笑著說,“不是已經有人逃亡了麼?虞卿,那個帶領幾個驍果西逃的郎將竇賢怎麼樣了?”

虞世基會意地答道:“陛下,叛將竇賢已經追回,與隨他逃跑的衛士一起全部斬首!”

“嗯,好極!”楊廣得意地說,“李才,你是不是也要逃亡呀?”

“陛下,臣將絕無此意。李才如果想逃,今天就不會在陛下麵前了。”言外之意,我要想逃走,也不會被追回來的。

楊廣笑笑說:“好,一片忠心難能可貴。你可以退下了。”

李才剛走出殿門,楊廣對虞世基說:“派人盯著他,隻要他走出江都宮一步,就以叛逆謀反論處,就地斬首!”

楊廣又看看侍立殿下的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司馬德戡幾個人,問道:“遷都丹陽之事,幾位愛卿以為如何?”

幾個人齊聲回答:“臣永遠遵從皇上聖意!”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是宇文述的兩個兒子,曾犯罪該斬,楊廣念及與宇文述的交情,免了他兩個的死罪,賜給宇文述為奴。宇文述死後,楊見這兄弟兩個有其父遺風,忠勇能幹,況且自己身邊缺人,便任命宇文化及為右屯衛將軍,宇文智及為將作少監。還讓宇文化及承襲父親爵位,掌握侍衛大權。

司馬德戡也是一名楊廣寵信的侍衛將領。楊廣見他們幾個都表示了忠君之意,心裏就踏實些了,揮揮手說:

“你們都可以走了。”然而楊廣有些疏忽,他沒有看到宇文化及他們在表示忠心的時候,眼睛裏隱含的那種陰森冰冷的神情。一場大的變亂正在醞釀之中。

看到臣僚們都走了,虞世基才又對楊廣說:“陛下,李才說的驍果思鄉,並非都是妄言,還需早作安定之計。”

楊廣說:“這件事朕也想到了,不知虞卿有什麼好辦法。”

虞世基說:“驍果衛士都是青壯,所謂思鄉,不過是想女人了。陛下隻需下詔,允許驍果在此地娶妻,他們就不會再惦記關中妻室,定能安心了。”

楊廣一聽笑了,說:“你真是多智多謀,這是條奇計。隻是哪裏有那麼多人為驍果們牽線說媒?”

虞世基搖頭說:“不用說媒。陛下敕令揚州城裏及其四鄉的寡婦和未嫁女全都集於宮監,再讓驍果兵士前往,任意挑選一個為妻就行了!”

楊廣覺得這個辦法太妙了,高興地說:“好!這件事就交給你了,你覺得怎麼好就怎麼辦!”

這一夜,楊廣回到了歸雁宮。他果然沒有問及柳娣的事,隻是吩咐內侍備了佳肴,讓蕭後陪他一起喝酒。蕭後陪坐在側,卻滴酒不沾,眼看皇上一杯接著一杯地喝。許久,蕭後終於忍不住問:“陛下,真的要定都丹陽麼?”

楊廣點點頭說:“天下已亂成這個樣子,恐是無藥可救。朕意已決,隻有如此了。”

“可是,妾聽說軍中為此有些動蕩。”“不足為慮。”楊廣喝了口酒說:“就是竇賢帶了幾個人想逃回關中,已經抓回來殺了。”蕭後憂慮地搖搖頭,說:“恐怕不僅如此,妾還聽說驍果將士有許多人在謀反呢!”楊廣一驚,問:“皇後聽誰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