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是群居動物,所以彼此搞好關係在狼族內部非常重要。它們愛好和平,友好相處,互不侵犯,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它們不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狼群也有自己的領地,它們有時用樹枝、石頭等東西做標記來劃分自己的地盤,有時用咆哮聲宣告它們的領地,甚至還撒尿劃分界限,讓其他動物以氣味辨別屬於狼群的地盤。如果有私自闖入領地者,就可能發生一場血淋淋的廝殺。
一般情況下,狼不會輕易與本族或異族發起進攻,它們與外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希望創造出和平安定的生活環境。狼群主要把精力用在捕捉獵物上,這樣它們就可以有充足的食物做保障,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許多經驗豐富的老狼,總會教育自己的子孫,使它們明白其實各個族群都在自己的領地周圍做好標記,隨時提醒彼此不要過界,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樣能夠換來和平與安定,能夠節省大量的爭執時間。可見,狼的處世智慧很高。
狼通過營造和諧的狼群關係促進了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狼用大量的時間捕捉獵物,創造長久且穩定的生活環境。商人們如果能像狼一樣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氛圍,使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關係融洽,那麼企業勢必越做越火。
埃德沃·波克被稱為美國雜誌界的一個奇才,但很難想象的是,他是在美國的貧民窟中長大的窮孩子,他的一生中僅上過6年學。
在波克6歲的時候,他就跟著家人移民到了美國。為了賺錢謀生,波克上學時還要每天工作:打掃麵包店的櫥窗,派送報紙,到車站賣冰水,每天晚上還要為報紙傳遞以女性為主的聚會消息……生活所迫,使他從小就成為了一個“工作狂”,無論什麼樣的髒活累活他都幹過。
13歲時,波克便輟學離開了學校,來到一家電信公司工作。然而,他並沒有忘記學習,而是仍然不斷地自修。他省下了車錢、午餐錢,買了一套《全美名流人物傳記大成》。
以後的日子裏,波克做了一件其他人難以想象的事情:他竟然直接寫信給那些書上的人物,詢問書中沒有記載的往事。例如,他寫信詢問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哥菲德將軍在拖船上工作過的情況,寫信給格蘭特將軍,詢問他有關南北戰爭的事情。
當時,這個年齡隻有14歲、每周薪水隻有6元2角5分的小波克,就是通過這種方法結識了美國當時最有名望的大人物,其中包括哲學家、詩人、名作家、軍政要員、大商賈、大富豪。而且,那些名人都很樂意接見這位充滿好奇心的、積極可愛的波蘭小難民。
自從獲得了名人們的接見後,波克便為自己立下了鴻圖大誌,他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幹出一番事業。為了這個夢想,他努力學習寫作技巧,為上流社會的人物寫傳記。
不久,要求他寫傳記的訂單便像雪片一樣飛來,波克雇用了6名助手幫他寫簡曆。那時,波克還不到20歲,卻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不久之後,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年輕人被《家庭婦女雜誌》邀請擔任編輯。波克在這裏一幹就是30年,現在這份雜誌已經變成全美銷量最高的著名婦女刊物。
從波克的成功中可以看出,成功和財富可以通過豐富的人脈資源創造而來,人脈是打開財富與成功之門的鑰匙。
我們不否定許多海外華人富豪依靠高智商致富成功,但一些華商是依靠華夏民族的文化底蘊,靈活地運用各種人脈關係去攻克海外“商城”的,他們的成功也顯得是那麼得心應手。沈鵬衝、沈鵬雲兄弟兩人便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1955年,沈鵬衝、沈鵬雲兄弟來到巴西聖保羅市尋找致富之路。有一次,沈鵬衝到南裏奧格蘭德州首府阿雷格裏港旅行,在一間餐館吃飯時,他發覺一種意大利肉雞的味道非常好。他不僅飽餐了一頓,同時還打聽到,這種意大利肉雞是一種有名的肉食,當地人也十分喜歡。沈鵬衝頓時心花怒放,他顧不得旅行,火速趕回聖保羅與弟弟商量怎樣養意大利肉雞一事。經過一番商議,兄弟倆覺得幹這行雖然很有前途,但是自己沒有資金,怎麼辦得起雞場呢?他們連續幾天向銀行貸款都沒有成功。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弟弟沈鵬雲突然想到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完成資金的籌備。兄弟倆使用巧妙的方法,策劃組織了一個互助會,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合作社的形式,他把相識的朋友、鄰裏、工友招募進來,並且講明這些參加互助會的成員所投入的本金和以後的利息一定能夠按時返還,而且社員還能獲得較多的分紅,因為互助會所籌集的資金是用來創辦有發展前途的意大利肉雞場的。經過兩人的廣泛宣傳,他們籌集到了1萬美元的資金。他們憑著這1萬美元在阿雷格裏港郊區辦起了一個小養雞場,取名為“阿維巴農場”。該養雞場的經營一直很順利,肉雞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現在,兄弟倆的公司每周可供應180萬隻雞,僅此一項業務,每年營業額就達1.65億美元。隨著養雞廠的不斷發展,沈氏兄弟的財富也在不斷地增多,他們更加積極地拓展業務,先後又辦起了4家貿易公司,僅僅在這些方麵的年營業額就已經達到了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