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分鍾改變管理決策的弱點(3)(2 / 3)

美國一家洗衣機公司的廣告中這樣寫道:“本公司負責維修的人員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如果負責產品維修的人真正孤獨了,那麼,產品本身一定有很多的朋友。事實上,他們也正是靠質優來取勝的。

產品質量關係著公司的效益,關係到公司市場競爭的勝負,關係到公司的生存與發展。產品質量的高低不僅是衡量一個公司素質和實力的基本標誌,而且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素質、技術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縱觀國內外所有獲得成功的公司,無不十分重視產品質量及其管理。有人說:“質量在哪裏,市場就在哪裏,質量有多高,市場就有多大”,“質量好走遍天下,質量差寸步難行”。也有人說:“質量是公司的生命線,係著公司的生命”,“公司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取決於質量”。還有人說:“質量就是效益,沒有質量就沒有效益”,“質量是效益的保證和階梯”。這些話都是具有深刻道理,並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因此,作為一個管理者,必須要把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作為經營、競爭的一個戰略重點來抓,使自己公司的產品不斷地上等級、上水平,成為名優產品、一流產品。

產品質量是產品的魂,是公司的生命線。

由於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大大地推動了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並顯著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水準;廣大消費者對產品從以往隻求耐用與廉價的觀念,變為日益追求個性化和多元化。伴隨著這些引人矚目的變化情勢,從世界範圍來看,產品質量管理的觀念、重點、標準和程序等方麵都在發生明顯的變化。海外不少市場營銷專家認為,在當今和未來,對產品質量的管理,管理者必須注意以下四個主要的新趨勢。

1.顧客主宰質量

在當今和未來的市場激烈競爭中,任何新產品的推出,要是得不到消費者認同,銷售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無法銷售。同時,消費者由於教育水準和收入的提高,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獲得更多信息,對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產品在市場上的定位將不會像以往那樣可以由生產廠商隨意決定,而必須先要認真調查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其中包括質量問題。這就是說,產品質量的要求和水準將不是由公司說了算,而是由消費者說了算,由顧客來主宰。可以說,隻有顧客所認定的“質量”,才是決定市場競爭成敗的關鍵。

2.質量從設計開始

長期以來,許多公司為改善產品質量,常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分析生產線上所出現的不良產品,采用很多“防堵性”的質量檢驗人員與設備,以防止不良產品流出生產線。近年來,日本著名管理專家田口玄一博士對產品質量的管理,做了許多精辟論述。他認為,“要控製產品質量,與其按傳統方法把注意力放在生產程序和設備上,還不如在產品設計一開始,就考慮如何使該項產品足以經受生產過程的變異,而不致影響質量水準。”

由此可知,如何把品質“設計到產品內”,是保證產品質量合乎要求的關鍵所在。在海外的工業產品生產行業中,流行一種所謂“1:10:1000”的成本法則。就是說,假如在生產前發現一項缺陷而予以改正,隻要花1元錢的話,若此項缺陷到了生產線上才發現,則需花10倍的錢來改正;假若在產品銷到市場被消費者發現而要改正,就不是花100倍的錢而是要花上1000倍的代價。

3.產品質量取決於公司的人員質量

不論多麼好的管理製度,都要由人來執行,來實施,來完成。無數的實踐證明,產品質量取決於公司的“人員質量”。但是,“人的質量”除指公司人員的學曆深淺、學問的高低、知識的多少等“有形”的“質量”外,還應涵蓋經驗、技術、進取心、向心力、愛心、熱心、公德、尊重消費者等等這些無形的“質量”。這一切凝結成人的“質量”。海外有的管理學者為了強調人的“質量”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明確提出:“產品質量不是製造出來的,質量是一種習慣”,“對產品質量的尊重,等於對消費者的尊重”。顯然,這就把產品質量問題推向人的“文化層麵”。ibm管理學院有一句名言指出:“質量是90%的態度,知識隻占10%。”對於公司來講隻有在把握了質量的本質及其深層上的外延之意才能更好地貫徹它。

4.產品內外質量缺一不可

產品的內在質量是就產品的可靠性、耐用性和保險性等方麵而言的。產品的外觀質量是就其外表的好壞而講的。產品的內在質量與外觀質量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二者處在相互依賴,又相互製約的矛盾統一關係之中。

產品的內在質量是外觀質量的基礎。內在質量是產品立足的根本,在產品質量中居於首要地位。一件產品,首先應具有可靠性、耐用性、保險性,其次才談得上外觀問題。沒有內在質量做保證,產品外觀質量的價值就難於被消費者接受。因為一件劣質品,盡管外觀質量很好,消費者也是不肯問津的。所以,公司要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必須紮紮實實在產品的內在質量上下大工夫,不要擺“花樣兒”,要靠過硬的內在質量去占領市場,贏得消費者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