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分鍾改變管理決策的弱點(3)(1 / 3)

這些方式既能得到優秀的人才,又可以少支付現金,不愧為管理者員管理的最佳的薪酬製度。但“員工持股計劃”往往會因為企業規模擴大後,員工持股或減少管理者的利潤及員工因持股而得不到現金這兩重矛盾遭到不少管理者和員工的反對。

一分鍾提醒:

要想企業有所發展就要舍得錢讓員工安心地工作。

59.當生產跟不上進度時,沒有及時有效的決策

公司的效益來自及時有效的決策

效率是企業經理考慮的重要問題,因為一個沒有效率的公司,一定不會產生效益。甚至可以說,效率高與低是考評管理者的一個重要方麵。你是否會碰上你的生產跟不上進度而影響效益,卻總是拿不出好的辦法的情況。

無論事先多麼小心,每個管理者都會遇到生產進度問題。當跟不上進度時,你該怎麼辦?急躁,報怨……其後果隻能降低你在下屬心中的地位,失去你工作能力的魅力,與其這樣,不如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鞏固自己的魅力。

當跟不上進度時,管理者應采取以下措施:

(1)立刻向高級管理層彙報。

(2)當管理者向高級管理層報告問題的時候,應當有一個補救行動的計劃。高級管理層希望知道問題,但更希望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

(3)揭示引起延誤的原因。隻有知道了症結所在,才能解決問題。

(4)進行調整。

(5)召開一個部門會議,征求大家的建議。

(6)如果不能糾正整個問題,就尋求妥協的辦法。

(7)如果別無他法,失去的時間不可挽回,就向高級管理層提交一份修訂過的日程表。

總之,正確掌握處理低效的方法,才能證實老板的強效能力。一分鍾提醒:

效益是公司的生命,當企業跟不上進度時,管理最需要做的是及時地決策與協調。

60.環境改變而決策不變

企業的決策應與企業的發展同步

對管理者來說,管理成長和管理衰退是完全不同的挑戰。在成長繁榮期表現出色的管理者也許會在衰退來臨時準備不足。然而,更糟的是,今天的許多管理者不僅不知道如何在一個發生了變化的、與以前不同的環境中進行管理,他們甚至沒有認識到自己對此一無所知。

今天所取得的經濟成功中,相當一部分並不是深刻了解企業製定有效決策和執行有目的行動的結果。對許多企業而言,成長取代了戰略。成長使勞資雙方相安無事,使企業與供應商保持很好的合作關係。簡而言之,成長就像上漲的潮水,讓所有的船隻都浮了起來——但是,如果開始退潮,將會發生什麼?

繁榮時期的誡令是“建設、建設、再建設”,而衰退時期的決策原則與此完全不同。處在一個下滑的、不成長的環境中,你必須要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思考企業的根本問題。

在繁榮時期,許多製造企業與工人達成了一項實際交易: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將穩定不變。這一原則的必然後果是,勞動生產率的增加幾乎自動轉化成為收入的增加和工作的保障。然而在衰退時期,同一原則就表現為削減收人和裁減人員。不可避免的後果是:對於工人們來說,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於是怒斥“他們完全食言了”。並大喊這是血腥謀殺,威脅說要聯合起來作鬥爭;而堅持運用這一原則的管理層則大為惱怒:“這些忘恩負義的人!我們的原則並沒有發生變化,現在輪到他們,就不遵守交易規則了。”

繁榮時期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創造出對額外生產能力的持續需要,企業對新設備的投資出乎計劃之外,這對於保持其在工藝技術方麵的領先地位有著樂觀的影響。但市場需求收縮後,新的資本投資就要延緩,不久之後,企業就要離前沿越來越遠了——事實上,他們的技術將比行業領先者相差一至二代。如果管理者在計劃中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就調整企業的技術戰略,必將稀釋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在可能的選擇範圍內,企業必須選擇最優資產配置。在成長的環境裏,需要做的隻是盡可能地進行擴張,增加新的生產能力;但當成長的風光不再時,製定有節製的決策就變得非常重要。盡管人人都會出現對衰退的恐懼,但目前經濟情況似乎不像想象的那麼差。即便如此,成長還是必將在某一點停止。管理者越早轉變繁榮時期的思考方式,企業對新情況做出的反應就越好。

一分鍾提醒:

要用一顆變化的心去適應市場。

61.貪快不求質

質量是公司的生命線

一些公司為了一時的產量與指標,認為生產越多的產品,就會占據越大市場,也就會有越大的效益,因而盲目生產,以致忽視了產品質量的把關,往往“欲速則不達”。

在競爭中,各公司的產品常常會“勢均力敵”,不分上下,這時競爭的勝負便取決於產品質量的高低。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消費者在比較中就會知道誰優誰劣,那麼,他們會擇優而汰劣,而劣者將無市場。所以,很多公司都將提高產品質量作為取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