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巨無霸型客機需要2.5萬名員工,還是1.1萬名員工就可做到?這是檢驗研究或生產組織效率的一項基準。改善生產或組織效率,必能得到超越預期的結果。波音公司由於裁員人數相當多,有人預測以後需要再雇傭新人,事實上並未發生這種事情。
有一位高級經管理人說:“不斷減少人員時才發覺我們原來就不需要這麼多人。”
一分鍾提醒:
管理者要給員工安全感,但過多的安全感會使他們成為蟲。所以,人員臃腫時,一定要下狠手裁決。
43.功臣不可得罪更不可辭退
秩序和紀律是企業的生命
一個公司,人才很重要,但紀律和秩序更加不容忽視,如果對有功之臣聽之任之,隨意非為,勢必會動搖管理者的威信,麵對此種情況,經理人必須拿出手段,甚至要進行“殺無赦”。
日本伊藤洋貨行認為企業的發展要有嚴明的紀律,其公司岸信一雄盡管是個經營奇才,但他居功自傲,不守紀律,屢教不改,領導者最終還是下決心將其解雇,以一儆百,維護企業的秩序和紀律。
伊藤洋貨行的董事長伊藤雅俊突然解雇了戰功赫赫的岸信一雄,在日本商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就連輿論界也以輕蔑尖刻的口氣批評伊藤。
人們都為岸信一雄打抱不平,指責伊藤過河拆橋,將三顧茅廬請來的一雄給解雇,是因為全部榨光了他的東西,已沒有利用價值。
在輿論的猛烈攻擊下,伊藤雅俊卻理直氣壯地反駁道:“秩序和紀律是我的企業的生命,不守紀律的人一定要處以重罰。即使會因此削弱戰鬥力,我們也在所不惜。”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岸信一雄是由“東食公司”跳槽到伊藤洋貨行的。伊藤洋貨行是以從事衣料買賣起家,食品部門比較弱,因此從“東食公司”挖來一雄。“東食”是三井企業的食品公司,對食品業的經營有比較豐富的經驗,於是有能力、有幹勁的一雄來到伊藤洋貨行,宛如是為伊藤洋貨行注入了一劑催化劑。
事實是,一雄的表現也相當好,貢獻很大,十年間將業績提高數十倍,使得伊藤洋貨行的食品部門呈現一片蓬勃的景象。
從一開始,伊藤和一雄在工作態度和對經營銷售方麵的觀念即呈現極大的不同,隨著歲月增加裂痕愈來愈深。一雄是屬於新潮型,非常重視對外開拓,善於交際,對部下也放任自流,這和伊藤的管理方式迥然不同。
伊藤是走傳統保守的路線,一切以顧客為先,不太與批發商、零售商們交際、應酬,對員工的要求十分嚴格,要他們徹底發揮他們的能力,以嚴密的組織作為經營的基礎。伊藤當然無法接受一雄的豪邁粗獷的作法,伊藤因此要求一雄改善工作態度,按照伊藤洋貨行經營方式去做。
但是一雄根本不加以理會,依然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而且業績依然達到水準以上,甚至有飛躍性的進展。這樣充滿自信的一雄,就更不肯修正自己的做法了。他說:“一切都這麼好,說明這路線沒錯,為什麼要改?”
從短暫的目光看,這樣發展確實不錯,但公司畢竟要有長遠的目光,如果功臣的路線與公司長遠目標有很大的分歧,那麼勢必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若還一意孤行,隻能給公司帶來災難。
為此,當雙方意見的分歧愈來愈嚴重時,終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伊藤隻好下定決心將一雄解雇。
這件事情不單是人情的問題,也不盡如輿論所說的,而是關係著整個企業的存亡問題。對於最重視紀律、秩序的伊藤而言,食品部門的業績固然持續上升,但是他卻無法容許“治外權”如此持續下去,因為,這樣會毀掉過去辛苦建立的企業體製和經營基礎的。
從這一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伊藤的做法是正確的,嚴明的紀律的確是不容忽視的。
一分鍾提醒:
小公司,功臣不守紀律,辭退他可能會影響全局。若大公司,功臣居功自傲,沒有紀律,一個會帶壞一批人,與其留下,不如殺一儆百。
44.權力集中抓住,何必要下放
一個人撐不起一片天
明智的企業管理者都是善於把決策權下放給部下的,因為不可能出現所有的、最高的智慧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情況。能不能適當地處理好集權與放權的關係,是公司能不能很好地發展的重要條件。
權力過於集中,有許多弊端。其一是個人的權力無法受到約束,獨斷專行。其二是這樣做的後果必然會壓製人才,影響屬下發揮能力和智慧。避免這種問題發生的重要條件就是改變管理方法——下放權力,在這方麵,發達國家的一些企業做得很好,並從中受益。
shv控股公司的總部在荷蘭,是一家經營能源和消費品的企業。它的老板範·弗利辛根是歐洲最富有的人之一。1995年,公司的銷售額為110億美元,收入為3.15億美元。在過去的幾年裏,由於範·弗利辛根新的人才使用策略的優勢,公司的銷售額和收入都增加了9倍,現在公司的收入已達30億美元。
範·弗利辛根的人才使用策略就是給下屬更大的權力,讓他們發揮巨大的能量,在他看來,給下屬一些權力。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同時讓他們承擔更多的責任,他們就會有更大的發揮能量的空間,這就是放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