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管理者認為一個下屬犯了錯,不應隻指責他本人而須指責全體,更有的管理者認為進行集體糾正、指導,更能有效地發揮組織的總合力。以實踐的經驗來說,這樣做一點效果也沒有。
發生一件事情,以全體人員為對象,追究其共同責任,則所有下屬大概都不會把它當成是自己的事。肇事的當事人雖知道是自己的錯,但還可能抱著一種“大概還有其他人犯錯”的心情,反正又不隻是他一人的錯。於是責任就分散了,到最後誰都不負責任。這種指責全體人員的情況還有一個缺點,人數多的團體更為顯著,當管理者指責某件事時,恰好此事過去曾發生在某人身上,舊事重提,使聽者有“又算老賬”之感。
3.不要衝動
一個公司的管理者為了達到公司的目標廢寢忘食,對下屬也全力指導,但是錯誤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在發現下屬是由於沒有責任感而犯錯誤時,不禁怒氣上升。
感受性強的管理者,具有瞬間捕捉違規及錯誤的能力,且反應快捷。不可否認,感受性強是身為管理者的重要條件之一,但從另一方麵來說,感受性強亦是造成衝動的主要原因。如何壓製不合時宜的衝動?不防試用下述一些辦法。
(1)趕快離開。變換場所,遠離造成衝動的現場,哪怕去衛生間一趟也可。
(2)喝茶。利用茶水將怒氣一起吞下,也能收到效果。
(3)抽煙。煙草在這種情況下也能起到緩衝作用。
(4)趕快轉移方向。去忙別的事,轉移注意力。
(5)看書看報。不必精讀,很快地翻動,隻讀一些大標題就可。
(6)打電話。拿起話筒,找人談點旁的事,轉移注意力,改變氣氛。
總之,就是換氣氛,而且要留下緩衝時間,不要使自己陷入惡劣氣氛中。停一下,如果能覺得“怎麼這麼糊塗,真是迷糊蛋!”然後哈哈一笑的人,他的衝動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消失了。
另外,指責下屬還有四大禁忌。
由於指責方式不當而造成雙方不愉快的情況是有的,但也有的使雙方從此有個新開始,彼此去除心理障礙。在指責的場合中,千萬不要使用令對方下不了台的話。
哪些是不可使用的話語呢?這根據下屬的性格和環境而各有不同。至少身為管理者,須設身處地地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多想一下,謹慎地千萬不要說出傷人話。指責可糾正下屬並給予他們希望和底氣,也能削減當事人的銳氣。以下列舉一些禁忌。
(1)勿揭人的短
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的。當別人指責其弱點時,猶如短刀插心般痛苦。例如,在個子矮的女性麵前說“你是矮冬瓜”。她心中一定像沸水翻滾一般。對學曆低的人說“學曆太低的真沒有用”,都是不適當的話,就算是事實也該避免觸及他人的短處。
(2)不要忽視人性
“你是騙子”、“你太沒有信用”等話也會刺痛對方,隻要評論事實即可,即使是對方沒有信用也不能如此當麵斥責。
(3)不要否定下屬的將來
“你這人以後不會有多大出息”,“你這樣做沒有人敢娶你”,“你實在不行”。管理者是不該說出這樣的話的。須以事實為根據,就事說事,就下屬目前情形而論,不要否定下屬的將來。
(4)不要幹涉私人事情
公司生活和個人生活有很大關聯,但是個人私生活有不願為人所知之事。“你隻知打麻將,當然會發生那種錯誤了!”“晚上玩得太過分了吧!”“你和那個女孩子作朋友不好吧?”“你的家庭名聲不佳,首先要從家庭整頓做起,怎麼樣?”等等私人問題應該避免介入,因那隻會引起“那是我家的事,和此事無關”的反感,公司並沒有連家庭一起雇用。這種好事的管理者有人說是日本式經營的優點,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此種現象已減少,特別是年輕的雇員,他們的私生活一旦被人幹涉大都會引起強烈的反感。隨意指責下屬,一不小心就會“玩火自焚”。
一分鍾提醒:
當你發現下屬出錯而怒上心頭時,請麵對遠方做深呼吸,想想自己應采用哪種方式來指出下屬的錯誤,也許你就會發現這種問題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