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華帝到慕思,我的心路曆程(1 / 3)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20年彈指一揮間,當年自己雖非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的羞澀青年,但也算是個徹頭徹尾的技術男,低調內斂,如果那個年代有“宅男”這一說法,我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典型。由於從事技術開發,我大部分時間都宅在軟件研發室,不知窗外的燈紅酒綠,隻懂通宵達旦地埋頭苦幹。當我在軍工企業開發的QE軟件獲部級科技進步獎時,我完全沉浸在未來技術人生的憧憬中。然而隨著我南下廣東,技術質量專家的夢想終成往事。

1994年初到廣東時,我直奔中山市圖書館的人才招聘市場。匆忙趕到時,企業的招聘已接近尾聲,大部分企業已鳴金收兵。當時看到樂百氏帥氣的招聘負責人正在收拾資料準備打道回府,便上前攀談。我們的話題既有對管理的探討,也有對民營企業發展的思慮,看得出,那位負責人對我提及的東西還是挺感興趣。臨走之前,他問我有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在得到我否定的回答後,他邀請我坐上他的車繼續之前意猶未盡的交流。第二天,我便接到了樂百氏公司通知上班的電話,這就是我的營銷之路的起點,作為企劃的主管開始在中國的民營企業中摸爬打滾。後來我才知道,在招聘現場與我交流的是何伯權先生——樂百氏的老板,我人生的第一位貴人,也是我的營銷啟蒙老師。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市場和營銷均處於啟蒙階段,太陽神、樂百氏、小霸王等企業作為VI係統導入的先鋒,開啟了中國營銷新氣象。非常幸運,我見證了樂百氏的一係列戰略運作,與此同時,我也把軍工企業完善的管理體係引入到民營企業。經曆過很多事情後,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實踐過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人生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找到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把這種優勢發揮到極致,人生就無憾了。

在華帝,我實現了個人職業生涯的蝶變,從部門負責人到操盤手,不單純是角色的轉換,更是對駕馭企業的一次全方位挑戰。華帝七個老板集體退出企業的運營事務管理,轟動一時,華帝被認為是中國民營企業踐行股權分離的第一家,為此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還專門南下到華帝深入調研,為華帝牽頭的民營企業改製備注時代標簽。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胸懷和魄力,華帝七位老板的信任我一直感懷於心。

是的,“感恩”貫穿於我心路曆程的每一站。無論是從華帝燃具到威萊音響,還是從歐派櫥櫃到慕思寢具;不管是職業總經理,或者曾經自立門戶,大家都給了我很好的機會。我非常珍惜這種種際遇,給我提供企業運營管理的莫大空間。很多人說隔行如隔山,我每一次的選擇,都是完全不同的行業,行業及市場的差異性對企業的操盤手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都是行業的第一品牌,需要操盤手具備引領企業持續成功的大智慧、大格局。既做過職業經理人也當過老板的兩棲曆練,讓我更容易理解老板,也讓我與每個老板的合作更加默契,從而帶領企業的團隊登頂一個又一個新高。

每一個企業的成長過程都是一道與眾不同的別致風景,我慶幸能夠和他們一同領略沿途的各種精彩。我進入每個企業時,他們剛好都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有的是創業初期,有的是成長擴張期,有的則實現了跨越二次創業。這些企業都經曆了從粗放式增長到精細化運營,從人性化管理到規範化管理的轉變。

20年7300天的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五六個不同行業的操作經驗,遭遇並解決了企業運作中的各種困惑,這就是我的經曆。為了讓更多職業經理人少走彎路,特別將多年實踐的一些心得和方法分享給大家:

1.老板和職業經理人關係

在業界,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令人惋惜的事情,老板是出色的老板,職業經理人士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當出色遇到優秀,應該產生1+1大於2的效果,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為什麼?很多人都沒有理清二者關係,有時候是老板越俎代庖,有時候是職業經理人無動於衷。我認為,老板和職業經理人就是製片人和導演的關係。成就一部大片,需要雙方合力,既要市場投資決策的洞察,更要導演的卓越才能。作為導演,需要全局通盤的整合駕馭,從劇本的雕琢,到故事的整合;從演員的選取,到場景的敲定;從劇情的拍攝,到後期的剪輯,導演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有些導演一生隻導演一兩部傑出作品,而有些導演在商業片、藝術片、曆史片等不同類型題材的電影上取得持續成功,這反映了一個導演對不同電影素材的駕馭能力。馮小剛導演就是一個優秀的職業總經理,每拍一部,成功一部,而且不斷調整自己、挑戰自己,向全新的領域發力,如同把不同的企業做到了行業第一品牌,刷新了企業和人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