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操盤慕思(1 / 3)

一、《南方都市報》專訪

慕思寢具VS蘋果手機:資源整合出奇葩

采訪嘉賓:慕思寢室用品有限公司總裁姚吉慶

時間:2013年9月5日

欄目:公司

訪談記者:南都記者肖昕 實習生呂翠華

床墊就是“席夢思”麼?寢具就隻是用來睡覺的麼?家居業就是傳統的、沒有科技含量的麼?一家以“全球健康睡眠資源整合者”姿態出現的床墊企業正在打破這種觀念,並用9年時間迅速成長為中國寢具行業第一梯度品牌;2004年成立至今,其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0%,專賣店擴張到1600家。

“我們的商業模式其實跟蘋果很相似,都是整合世界先進的技術及中國的製造優勢,依靠品類創新,創造出新的消費需求。”慕思總裁姚吉慶告訴南都記者,該公司已經整合了全球20多家頂級供應商資源,營銷網絡已拓展到澳大利亞等海外地區。

“我們正處在一個推倒重來的商業社會,市場需求正隨著消費體驗的改變而改變流向”,慕思品牌創始人王炳坤對這點深有體會。

2003年,王炳坤去歐洲參加家具展覽會。經常失眠的他卻意外地睡了一個好覺。怎麼回事?難道這張床能治好失眠症?王炳坤翻開床墊,發現這張床的骨架和床墊構造跟國內都不一樣。於是,他決定延長

慕思寢室用品有限公司總裁姚吉慶歐洲行程,輾轉找到了那張睡

床的供應商,又輾轉找到德國的睡眠專家,再經德國睡眠專家介紹,認識了法國頂級設計師Morris。

當然,王炳坤這麼大費周折,並不隻是為了“獵奇”。“中國有非常龐大的消費能力,中國的軟床市場就有2000億的蛋糕,如果擴大到床上用品的家紡行業,還有1萬億的規模。但盤子這麼大,在慕思之前,市麵上卻沒有開發以健康睡眠為訴求的寢具品牌。”姚吉慶給南都記者分析,比利時Rako做床架,意大利的Technogel生產新概念床墊材料,德國的Otten開發睡眠技術,澳大利亞的Air-aroma是開發芳香產品與精油的專業公司,但隻有慕思把這些全球供應商的資源、技術整合到一起,全球首創了“健康睡眠係統”,把慕思打造成“健康睡眠”生活方式的代名詞。

“這個商業模式其實跟‘蘋果’很相似,蘋果的芯片是三星生產的,屏幕是LG的,組裝大部分由富士康完成,依靠硬件、軟件、係統、服務的有機融合,開創一個全新品類,繼而創造出新的消費需求。”姚吉慶說,慕思自2004年成立以來,每年的銷售額增長超過50%,中國專賣店數量更是擴張到1600家。

這個資源“整合”出新品類的故事,到現在“看上去還很美”。不過,就跟蘋果的產品質量仍為市場所詬病一樣,外界質疑,慕思的供應商如此之多,產品品質難免會有瑕疵。

姚吉慶稱可換個角度看問題:產品和品質隻是品牌最基礎的東西,如今的消費者更在意品牌的文化符號是不是能代表自己的身份和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為此,他們開始致力於把專賣店做成顧客的健康文化交流中心。“我們的睡眠診斷係統會根據顧客的體重、身形、深睡時長等個性化指數來量身定製適合他們的床墊,即便是同一張床墊,由於夫妻兩人的睡眠指數不同,床墊左右兩邊采用的布料、彈簧等也會有所不同。可以說,蘋果通過App的不同下載,實現一個手機一個世界;而我們通過量身定製,實現一床兩製,一人一世界。”

但是,“創新產品設計還不是我們最核心的競爭力。慕思最大的價值在於品牌滲透。”姚吉慶對南都記者說,“贈送禮物”的傳統延續至今,每年聖誕節、感恩節等特殊日子,他們要給幾十萬個客戶寄送禮物,可能是情侶毛巾,可能是慕思出品的“睡眠音樂大碟”,可能是健康睡眠課程,還可能是“慕思全球睡眠文化之旅”的免費出國體驗機會。

這種跟進服務的模式,使得客戶在使用其產品幾年後,發現一些小問題都有專人上門提供服務。為此,“我們現在的顧客轉介紹率已經達到38%—65%。”姚吉慶說,從睡覺這點事上,看出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和當下的狀態。

據悉,繼去年上線微電影《床上關係》獲得1.4億的點擊量之後,今年2月28日,慕思寢具又和《南都娛樂周刊》聯合出品了微電影《一睡成名》。而此前不久的8月12日,慕思又推出了第三部微電影《豔遇》,上線半個月獲得了7000萬的點擊量。

這三部微電影呼籲全社會一起重視休息,一起救贖愛情、家庭、生命,但其背後暴露的是,這個床墊企業意圖通過整合“大睡眠文化”的概念,從一個傳統的軟床家居領域,跨界進入健康產業。

慕思在過去的九年中以超常規的速度成為行業的領先者,它為行業樹立了新的理念和標杆,它重構了行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對床上用品與家紡進行了整合,拷貝它模式的同行也成為了行業第二。有一天,它可能成為東莞的一張新名片。這些成績可能源自商業直覺,而在商業模式方麵,它進行了創造性的改變:將賣產品變為做服務;從購買到售後,知名度與美譽度能夠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