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2 / 2)

王邑等一再拒絕了嚴尤的正確建議,下令猛攻昆陽城。進軍的號角吹響了,旌旗揮舞,遮天蔽日,一眼看不到邊;軍士們的喊殺聲,地動山搖,幾十裏外都能聽到。為了加快破城,王邑還下令掘地道,打算從城牆下邊攻入城內,並架起許多“雲車”,向城上猛攻。此外,莽軍還出動了一種巨大的衝車,專門衝撞城門。同時,王邑下令萬弩齊發,箭像雨點一樣飛落到城裏。

莽軍的兵力,的確十分眾多,莽軍的裝備,的確優良雄厚;莽軍的攻勢,也的確異常猛烈。總之,莽軍的這些外貌,的確嚇人。但是,漢軍的主力,是起義的農民。他們有著旺盛的戰鬥情緒。全城人民,又都積極支援守城的漢軍。所以,小小的昆陽城,竟變成一座堅強堡壘。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莽軍的強攻。就這樣渡過了二十多個日日夜夜,昆陽城始終堅如磐〔pán盤〕石,屹〔yì義〕立不動。

但是,在莽軍方麵,昏庸的王尋,王邑卻洋洋得意,陶醉於這種虛有其表的軍容和陣勢,以為攻破昆陽城隻不過是頃刻之功罷了。因此,他們除了等待捷報以外,不再考慮任何其他可能發生的情況。他們更沒有看到,隨著攻勢一次又一次地受挫,他們率領的軍隊,士氣已經嚴重地低落下去了。

堅守昆陽城,意義很大。不僅把幾十萬莽軍主力牽製在昆陽城下,為漢軍主力攻奪宛城創造了勝利條件,而且爭取了時間,使劉秀等人能按照預定計劃,從容不迫地集中外地兵力,選擇反攻的路線和戰術,尋找和創造反攻的戰機。再說持久的堅守,又挫敗了敵軍的銳氣,為下一步全線總反攻,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6)漢軍反攻

劉秀等人到了定陵,郾城以後,當地一部分將領,貪戀兩城的富饒財物,主張留兵防守,隻分一些兵力去解救昆陽,不同意把全部兵力調去。劉秀堅決主張寧可放棄定陵、郾城,也要把全部兵力調去參加昆陽之戰。他向大家說:“如果能擊破敵人,大功告成,得到的財物會多上萬倍;但是,如果被敵人打敗,我們連腦袋都保不住,財物又有什麼用呢?”大家聽了他的分析,同意了他的意見。於是,劉秀把兩城的兵力全部集中起來,約有一萬人左右,並率部快速前進,趕赴昆陽。

公元23年六月初一,正是守城的將士們望眼欲穿地盼著救兵到來的那一天;也正是攻城的莽軍,在屢攻不下,疲勞已極,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躁的時候,定陵、郾城的漢軍趕到了昆陽。

劉秀帶著精銳的步、騎兵一千人,作為援軍的前鋒,最先到達。在距離漢軍主力四、五裏遠的前麵、靠近莽軍的地方,布下陣勢,準備戰鬥。

一向驕傲自大、思想僵化的王邑,哪裏把劉秀帶領的千把人的援軍放在眼裏?他輕率地派出幾千人前去迎戰。在劉秀的指揮下,英勇的漢軍,向敵人展開了猛烈的衝擊,斬殺敵軍幾十人。

第一次接觸,漢軍雖然僅僅取得一個小小勝利,但是部隊受到了勝利的鼓舞,鬥誌愈加昂揚。

初戰勝利,大大振奮了漢軍主力部隊的軍心。漢軍在必勝信心的鼓舞下,劉秀率部領先,漢軍主力部隊全部跟進,向敵人展開了猛攻。經過一陣衝擊,漢軍又斬殺敵兵近千人。王邑派出迎戰的幾千人,連吃幾個敗仗,傷亡累累,垮了下去。

連戰連勝的形勢,鼓舞了漢軍的鬥誌。迎來了主力決戰的時機。

這時,宛城已被漢軍攻占了,劉玄也已經移都宛城,但是,消息還沒有傳到昆陽方麵來,劉秀也還一點不知道。劉秀為了進一步鼓舞漢軍的土氣,動搖敵人的軍心,就製造了一個假情報,宣稱漢軍主力已經奪下宛城。他想法把這個消息傳到昆陽城的守軍那裏;同時,又故意把這個“捷報”,“失落”到王莽軍中。

漢軍占領宛城的消息,像一陣巨大的旋風,攪亂了莽軍的軍心。莽軍將領,人人咋舌,個個吃驚。數十萬大軍攻擊不足萬人防守的昆陽,一個月了,竟不能占領,有重兵防守的戰略重鎮宛城,反而被為數不多的漢軍攻破。兩相對比之下,本來已經十分低落的莽軍土氣,到此更是一落千丈。

勝利的捷報,傳到昆陽城裏,漢軍人人興高采烈,個個勇氣倍增。一個喜訊,給漢軍增加了無窮的力量。

全麵有利的形勢,轉化到漢軍方麵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