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4“非創以兵威,剛罔知懲畏”——清朝雅克薩之戰中的軍事謀略雅克薩之戰,是沙俄侵略者妄圖侵占我國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我國軍民被迫進行的一次反對侵略、收複失地的自衛戰爭。
黑龍江、烏蘇裏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秦漢以後各朝均在此設官統轄。清朝建立之後,繼續對這一地區行使管轄權,加強統治。除設盛京將軍(駐今遼寧沈陽)、寧古塔將軍(駐今黑龍江寧安)和黑龍江將軍(駐今黑龍江愛輝)外,還把當地居民編為八旗。與此同時,還加強了吉林、黑龍江將軍所轄的各鎮,在沿江重要地區建立船廠,設置倉屯,陸上開辟台站驛道,發展水陸交通運輸,進一步加強了邊境地區與內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係。16世紀初,俄羅斯統治者由歐洲一個不大的公國,逐步對外侵略擴張。明崇禎五年(1632年),沙俄擴張至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後,建立雅庫次克城,作為南下侵略中國的主要基地。從此,它便不斷地派遣武裝人員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夏,沙俄雅庫次克長官戈洛文派波雅科夫率兵132人沿勒拿河下行南侵,於這年冬天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中國領土。十一月,這些侵略者到達精奇哩江(今結雅河)中遊達斡爾頭人多普蒂烏爾的轄地後,四出搶掠,滅絕人性地殺食達斡爾族人,被黑龍江地區人民稱為“吃人惡魔”。次年夏初,精奇哩江解凍後,這夥匪徒闖入我國東北部最大的內河黑龍江,沿途遭到我國各族人民的抗擊。
清順治三年(1646年),波雅科夫率領殘部經馬亞河、阿爾丹河進入勒拿河,逃回雅庫次克。順治六年(1649年),雅庫次克長官派哈巴羅夫率兵70名從雅庫次克出發,於這年末侵入黑龍江,強占我國達斡爾頭人拉夫凱的轄區,其中包括達斡爾頭人阿爾巴亞的駐地雅克薩城寨(今黑龍江左岸阿爾巴金諾),遭到當地人民的抵抗。哈巴羅夫將同夥交由斯捷潘諾夫率領,自己回雅庫次克求援。次年夏末,哈巴羅夫率領138名亡命之徒,攜3門火炮和一些槍支彈藥,再次侵入黑龍江,強占雅克薩城,並不斷派人四出襲擊達斡爾居民,捕捉人質,擄掠婦女,殺人放火。九月底,哈巴羅夫又率領侵略軍200餘人,侵入黑龍江下遊烏紮拉河口(今宏加裏河)我國赫哲人聚居的烏紮拉村,強占城寨,蹂躪當地居民。英勇的赫哲人民奮起抗擊,並請求清政府予以支援。
順治九年(1652年)二月,清政府令寧古塔章京(官名)海包率所部進擊,戰於烏紮拉村,打死沙俄侵略者10人,打傷78人。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六月,寧古塔都統沙爾瑚達率戰艦40艘同侵略軍激戰於鬆花江下遊,殲敵270人。順治十七年(1660年)寧古塔將軍巴海率水軍破敵於古法壇村,斬敵60餘人,溺水死者甚眾。
經過中國軍民的多次打擊,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俄國侵略軍一度被肅清。後來,沙俄侵略勢力又到雅克薩築城盤踞。清政府雖多次警告,但都無濟於事,於是決意征剿。清帝同時也認識到,“昔發兵進討,未獲剪除”的原因,一是黑龍江一帶沒有駐兵,從寧古塔出兵反擊,每次都因糧儲不足而停止。二是沙俄侵略軍雖為數不多,但由於“築室散處,耕種自給”,加上尼布楚人與之貿易,故使其得以生存。於是造成我進彼退、我退彼進,“用兵不已,邊民不安”的局麵。
針對這種情況,康熙帝采取恩威並用、剿撫兼施的方略,即發兵扼其來往之路,屯兵永戍黑龍江,建立城寨,與之對壘,進而取其田禾,使之自困。同時再輔以嚴正警告。為此,康熙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加強邊防建設,準備剿滅沙俄侵略軍:偵察地形敵情,派兵割掉侵略軍在雅克薩附近種植的莊稼,又令蒙古車臣汗斷絕與俄人的貿易,以困憊和封鎖侵略者;屯戍要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二月,決定調烏喇(今吉林市北)、寧古塔兵1500人往黑龍江城一帶,駐紮愛琿、呼瑪爾(今呼瑪南)。後鑒於兩處距雅克薩路途遙遠,令呼瑪爾兵改駐額蘇裏(今俄斯沃特德內西南)。次年七月,寧古塔副都統薩布素率軍進駐額蘇裏。九月,確定在愛琿築城永戍,預備炮具、船艦。同時派烏喇、寧古塔兵五六百人、達呼爾(今黑龍江嫩江縣境)兵四五百人,調往愛琿一帶;修整戰具,設置驛站,運儲軍需。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勒令盤踞在雅克薩等地的沙俄侵略軍撤離清領土。侵略軍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竄至愛琿劫掠,清將薩布素將其擊敗,並將黑龍江下遊侵略軍建立的據點均予焚毀,使雅克薩成為孤城。但侵略軍仍負隅頑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三日,為了徹底消除沙俄侵擾,康熙命都統彭春赴愛琿,負責收複雅克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