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南下攻金

成吉思汗統一了漠北諸部,建立了蒙古國後,為了進一步擴大統治區,使其兄弟兒子“各分土地,共享富貴”,開始向外部擴展。首當其衝的,是“民物繁庶”的中原地區。成吉思汗早有圖金之誌,未消滅王罕之前,他從金使耶律阿海口中得知“金國不治戒備,俗日侈肆,亡可立待”的情況後。即極力拉攏耶律阿海臣附於他,為他搜集金朝情報。消滅王罕之後,又將金朝防守界壕的汪古部爭取過來,使金朝失去屏障。當他建立蒙古國之年,見金降者“皆言其主璟殺戮宗親,荒淫日恣”時,便躊躇滿誌地說:“朕出師有名矣!”當年就提出了攻金之議。但恐金的盟國西夏牽製於後,所以未敢輕動,決定先攻西夏,以免除南下後顧之憂,並可獲得人力物力的補充。遂從宋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起,連續數年向西夏進攻,迫使其向蒙古稱臣。

成吉思汗六年(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發動了攻金戰爭。他以一部兵力佯攻西京(山西大同),誘使金軍主力出擊,而自率主力先攻破金邊界要點烏沙堡(河北張北西北),再攻占金主力扼守之野狐嶺(河北萬全西北),乘勝追擊,在會河堡(河北懷安南)盡殲金軍主力。成吉思汗八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再次統軍攻金,由野狐嶺入邊,直薄居庸關。為避實擊虛,他留一部兵力在北口牽製,自率主力迂回進入紫荊關(河北易縣西北)。派一部兵力襲取南口,與北口蒙古軍配合、南北夾擊奪取居庸關後,成吉思汗乘金王朝政變之機,分三路深入中原、遼西等地,破金九十餘城。據史稱:“兩河山東數千裏,人民殺戮幾盡。金帛、子女、牛羊、馬畜皆席卷而去。”次年春,三路大軍會於中都(北京)外圍,迫使金帝完顏珣獻公主、金帛請和。成吉思汗退出居庸關後,完顏珣即遷都南京(河南開封)。當年六月,金邊防亂軍降蒙,成吉思汗乘機南進,再度包圍中都,以招降及圍城打援相結合的策略,於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占領了中都。收其府軍,籍其帑藏後北退。

(4)西征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是中亞古國之一,位於阿姆河下遊,國都玉龍傑赤(土庫曼斯坦庫尼亞烏爾根奇),新都撒麻耳幹(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原被塞爾柱帝國統治。在成吉思汗崛起於蒙古高原之時,花剌子模也在摩訶末的領導下,國勢達於極盛。它擊敗了西遼軍隊,占領了西遼的兀提刺耳(哈薩克斯坦帖木兒)等城。並攻占了撒麻耳幹以及忽章河(錫爾河)流域的一些小國,總的兵力已達40萬。摩訶末誌驕氣盛,正企圖向東擴張,征服中國,以創建一個伊斯蘭大帝國。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摩訶末曾派代表團來中國,在金中都晉見了剛剛占領中都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表示願與花剌子模友好,並同意雙方商人自由貿易往來,成吉思汗也派了使團回訪。但當蒙古組成的商隊,攜帶大量金銀、絲綢、毛皮等貨物,於成吉思汗十三年(公元1218年)春季到達花剌子模邊境城市兀提刺兒時,當地長官亦難出竟將他們扣留,報摩訶末同意後,將商隊的四百五十人全部殺死,貨物沒收。僅一名駝夫得逃生命,回到蒙古。成吉思汗聞訊大怒,決心以武力複仇。先派出三名使臣去花剌子模指責摩訶末背信棄義,要求交出凶手亦難出。摩訶末不但拒絕了要求,而且殺死首席使臣,將其他二人割去胡須逐回蒙古。因而,這兩個都有建立大帝國雄心的統治者之間的戰爭,終於發生。

成吉思汗為打通西進道路,先派一部兵力攻滅西遼,成吉思汗於十四年(1219年)春,除留木華黎率一部兵力繼續攻金外,調動全國軍隊向也兒的石河(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集結。當年秋,成吉思汗開始西進,抵達殺害蒙古商隊的兀提刺兒後,留察合台軍圍攻該城。其餘軍隊區分三路:術赤部為右路軍,進攻忽章河北段的氈的(哈薩克斯坦克孜勒奧爾達)、養吉幹(哈薩克斯坦科卡拉爾附近)等城;阿刺黑那顏部為左路軍,進攻忽章河南段的費那客特(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南)忽氈(烏茲別克斯坦列寧納巴德)等城;成吉思汗自率主力為中路軍,越忽章河進攻不花剌(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切斷撒馬耳幹與玉龍傑赤的交通聯係,爾後與察合台軍會攻撒馬耳幹。至成吉思汗十五年(公元1220年)三月間,各部軍均按預定計劃完成了任務,摩訶末逃去阿母河(阿姆河)以西,成吉思汗進駐撒馬耳幹後,派哲別等率兩萬精騎,分兩路追擊摩訶末。至當年末,摩訶末被迫至寬田吉思海(裏海)中小島上病死。玉龍傑赤亦為察合台、術赤兩軍攻占。次年初,成吉思汗率軍渡阿母河繼續向西擴展。當年攻占了呼羅珊地區及塔裏寒(阿富汗塔盧坎)等城。但失吉忽禿忽所部3萬人,在八魯灣(阿富汗巴米揚)卻遭到西征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被摩訶末之子劄蘭丁軍殲滅過半。成吉思汗自統主力進擊,於11月間,經激戰後,將劄蘭丁軍殲滅於申河(印度河)北岸,劄蘭丁僅率少數部隊逃入印度。

追擊摩訶末的哲別等軍,橫掃北波斯,越過高加索,敗斡羅思聯軍於河裏吉河(烏克蘭日丹諾夫北卡裏奇克河)經欽察草原回師,於成吉思汗十八年(公元1223年)底,與成吉思汗主力會合。開始東歸,於二十年(公元1225年)春,返回蒙古。

(5)滅亡西夏

西夏北鄰蒙古,東接金朝,位置於兩國中間,為蒙金必爭之地。西夏稱臣於金,訂有“交相救援”之盟。成吉思汗欲進攻金王朝,必先征服西夏,以解除攻金時的翼側威脅。所以自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後,先後五次對西夏用兵,逼使其斷絕與金的聯係,屈服於蒙古。成吉思汗西征返回後,本欲滅金,恰好得知西夏獻宗趙德旺企圖與金聯合抗蒙。遂先發製人,以拒絕派軍隨從西征及不送質子為借口,於成吉思汗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分兩路大舉攻西夏。一路從西域經畏吾兒(新疆哈密地區)東進。攻取沙州(甘肅敦煌)、肅州(甘肅酒泉)、甘州(甘肅張掖);成吉思汗自率十萬大軍由漠北南下,越過黑水、賀蘭山,直攻西涼府(甘肅武威),與西路軍會師,再圍攻靈州(寧夏靈武南),殲滅西夏軍主力,爾後包圍了夏都興慶府(寧夏銀川)。次年七月,末主趙目見請降,西夏政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