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4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狂飆——成吉思汗統一之戰中的軍事謀略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1227年),即元太祖,本名鐵木真,蒙古乞顏·孛兒隻斤氏人。他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顯赫人物。一生征戰40年,從統一蒙古各部開始,南征北戰。“滅國四十”,為我國強大元朝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成吉思汗雄才大略,英勇善戰。他不僅能夠充分發揮遊牧民族的騎兵特長,而且善於吸收外部一切有利因素以提高軍隊戰鬥力。他創建的蒙古軍隊,既善野戰,又能攻堅。他的指揮藝術和治軍才能,在同代人中無與倫比,對後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的傑出軍事統帥和軍事戰略家,並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確是“一代天驕”。

(1)叱吒風雲的一生

南宋前期的漠北,部族林立,互相掠殺,混戰不已。正當蒙古部與塔塔兒部激戰時,成吉思汗誕生於斡難河畔,蒙古乞顏氏族的一位貴族首領家中,由於他父親也速該恰好此時擊敗塔塔兒部,並俘其首領鐵木真兀格等,為紀念這次勝利,為成吉思汗取名鐵木真。鐵木真九歲時,父親被人毒死,部眾離散,全家陷於困境。青年時期,又曾被泰赤烏氏貴族俘虜,賴有人暗中救助,方得脫險。經過長期的困苦生活及風險,鍛煉了鐵木真不畏艱險和臨危不懼的頑強、機敏性格。並逐漸意識到收羅人才、爭取人心的重要,注意在四鄰中擴大自己的影響。同時為獲得外力的支持。暫時依附於力量雄厚的克烈首領王罕。在王罕幫助下,他開始收集舊部,積聚力量。正當此時,突然遭到三姓篾兒乞人的襲擊,將他的妻子家人虜走。他求援於王罕和劄隻刺首領劄木合,聯合出兵,以迂回戰法實施突襲,一舉擊敗篾兒乞部,“盡虜其妻孥”,“悉掠其百姓”。經此次戰鬥後,鐵木真的實力與威望逐漸提高。大批蒙古部隊投向鐵木真,一些乞顏氏的貴族,也向他靠攏。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他28歲時,被推舉為“汗”。他於是建立起一整套鞏固自己地位的製度,並組建了一支以他的親隨部屬(那可兒)為核心的精悍部隊,開始為未來的統一戰爭進行準備。

(2)統一漠北諸部

鐵木真的壯大,惹起泰赤烏氏貴族和劄木合的嫉妒,他們不能容忍出現一個新的強大勢力與他們爭奪蒙古部眾,就在鐵木真稱汗的當年,劄木合以其弟劫掠鐵木真部馬群被射死為借口,與泰赤烏部聯合,出兵三萬進攻鐵木真。鐵木真也將自己的部眾和擁護自己的貴族們的部眾組成十三翼(即十三營),迎戰於答蘭版朱思(意為七十沼澤,在蒙古克魯倫河上遊臣赫爾河附近)。經激戰後,鐵木真因形勢不利,為保存實力,指揮部隊退入斡難河的哲列涅狹地。這是鐵木真指揮的第一次較大規模的戰鬥,雖然表麵上他敗退了,但由於劄木合和泰赤烏貴族的殘暴和鐵木真的爭取人心工作,許多部族紛紛歸附鐵木真,他的力量反而更為強大。

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金章宗完顏璟為塔塔兒部叛金發兵討伐,並命蒙古各部出兵助戰。鐵木真積極參加。在斡裏劄河(蒙古烏勒吉河)上遊地區,擊敗塔塔兒部。掠獲大批人畜,並被金王朝封為劄兀惕忽裏。回師時,又以突襲手段消滅了不服從指揮並劫掠鐵木真老營的主兒乞部,兼並了他的部眾。這使鐵木真的汗位和威信,更為提高,實力也更為增強。

宋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鐵木真與王罕聯合進攻泰赤烏部,次年又進攻合答斤、散隻兀等部,均獲得了勝利。這些被擊敗的貴族,聯合起來,共推劄木合為古兒汗(意為天下之主)決定進攻鐵木真。又被鐵木真、王罕聯軍擊敗於海刺兒河(內蒙海拉爾河)地區。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鐵木真在滅掉塔塔兒部後,遭到乃蠻部與劄木合殘部聯軍的反擊。他與王罕部退至金邊附近,憑險據守。乃蠻軍因地勢險峻,不利進攻,引軍退還,劄木合等各部星散而去。經過這幾次戰役,鐵木真的地位更為鞏固,實力也大有增加,並完全控製了蒙古東部地區。

由於鐵木真的不斷壯大,王罕開始感到威脅,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他請鐵木真赴宴,陰謀乘機殺之。因事泄鐵木真半途返回。王罕遂發兵來襲。鐵木真倉促應戰於合蘭真沙陀(內蒙東烏珠穆沁旗北),雖經苦戰,但終因寡不敵眾,部隊潰散,鐵木真率少數部隊退至建忒該山(蒙古哈拉哈河中遊北)。這是鐵木真第一次單獨與當時最強大的部族作戰,雖然失敗,但他並未喪失信心。一麵與王罕談和,以爭取喘息時間;一麵收集部眾,整休軍隊,作與王罕決戰的準備。鐵木真在力量恢複之後,采用偷襲戰術,秘密包圍折折運都山(克魯倫河上遊南)王罕營地,突然發起進攻,經三日三夜激戰,擊潰王罕軍主力。王罕逃入乃蠻境內被殺克烈部滅。鐵木真獲得了登上汗位以來最大的勝利。至此,在蒙古他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統一蒙古的事業基本奠定。

克烈部覆滅後,鐵木真成為中央蒙古及東部蒙古最強大的統治者。這時能與鐵木真相抗衡的,隻有蒙古西部的乃蠻部。雙方都有消滅對方的企圖。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雙方進軍,激戰於斡耳寒河(蒙古鄂爾渾河)以東的納忽昆山。乃蠻軍大敗,該部首領太陽罕被俘。至此,蒙古高原最後一個獨立的部落也被鐵木真征服。潰散的各部殘餘貴族紛紛前來歸附,劄木合也為其部屬縛送鐵木真。鐵木真終於實現了他的理想,征服了西抵阿爾泰山、東至黑龍江上遊的各部,統一了漠北蒙古,成為第一個統轄全蒙古的最高統治者。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四十四歲的鐵木真在斡難洞源頭的貴族大會上被擁戴為全蒙古大汗,上尊號為成吉思汗,並宣布建立大蒙古國(也客·蒙古·兀魯思)。一個統一的蒙古民族共同體從此出現在世界曆史舞台上。

蒙古政權建立之後,成吉思汗以“千戶”為軍事、行政的基本建製單位。將全國民眾劃分為九十五個千戶。由他任命的“那顏(官員)”世襲管領。同時整編、擴建軍隊,將大汗的護衛親軍(怯薛)擴大為一萬餘人。連同各千戶的兵員,這時,成吉思汗一次出征,已可以征集十萬餘人。又由於遊牧民族的人民,自幼皆善騎射,習慣於吃苦耐勞,且建有“從馬”製度。出征騎士,每人有馬數匹,輪流乘騎,使戰馬得以休息,所以軍隊的機動性和戰鬥力都極強,這是成吉思汗在戰爭中賴以取勝的主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