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種涉嫌到資金池的操作,就是拆期限。作為拆期限是指一個長期限的標的,在前端給出借人展示的時候會發成短期限的標,比如說一個12個月借款期限的需求可能出借人看到的是三個月、三個月、三個月、三個月的模式。為什麼這種拆期限模式會涉嫌資金池?因為三個月期限到了以後,出借端的客戶就會麵臨著退出要求兌付,這時候實際上借款人是沒有還錢的,那這個對付的資金來自哪裏?隻能是來自某些標的之外的賬戶,那其他的賬戶的資金來自哪裏?那肯定是背後有一個資金的池。不同的公司的話,實際上資金池的建立也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怎麼說,隻要標的涉嫌到那個拆期限,就會存在資金池的一個嫌疑,資金池的這個模式因為可能會導致兌付危機,已經被監管嚴格禁止,麵臨緊急的改造。
不管怎麼說,p2p平台的雨後春筍暴漲起來了,而部分p2p平台已經出現了跑路的跡象。監管政策也相應陸續出來,其中,嚴禁資金池、p2p平台必須上資金存管成了監管的首要目標,就是為了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對依依他們來說,盡快找到可以提供資金存管服務的銀行非常緊迫。另外,一旦上存管,就必須麵臨大賬戶到小賬戶模式的改造,這個也是很大的工作量。在這種情況下的話,必須有一個人或者team來挑頭來做這個事情,依依他們毫無疑問必須承擔起這個責任,因為除了他們,公司裏的其他的部門並不太熟悉整個的後台,即使向新合並過來的產品部門,他們也更多偏向在資產產品設計端,對整個係統的後端其實不夠了解,所以依依他們就接受了這個工作安排。依依覺得壓力還是蠻大的。
依依希望各個部門一起討論,安排出時間盡快將需求討論清楚,因為大賬戶到小賬戶的改造是一個很大的項目,設計到客戶前端以及和三方支付公司完全不同的交付模式。但是,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依依發現並沒有那麼順利。也是是其他的部門更多的精力目前還是協助做資產開發的相關工作,也或許是依依他們部門在公司的地位很敏感,很多時候,遇到有衝突的會議,其他部分都不願意妥協,隻好依依他們妥協。雖然這是一個關係到整個平台生死相關的項目,但是看起來,其他人的危機感並沒那麼強,總之,項目的推進不是很理想。
另外,因為依依他們負責這個合規改造,整個平台後端的工作的話,逐漸他們跟著就會比較少了,逐漸地,其他的部門包括運營部門,很多時候,如果有需求,直接就跟it部門去對接了,甚至都沒有通知到依依他們,導致在整個後端經常會有一些功能,出現跟依依他們原來的一個設計有衝突。有一天依依突然發現整個產品的後端的配置邏輯有一些差異,然後和it部門溝通得知,原來是運營部門要求改的。這個改動影響到整個產品金融產品的定義模式,還有後端資金的匹配邏輯。依依去找運營部門去谘詢,這麼改的目的,同時也表達了,希望以後這種大規模的改動,提前和依依他們溝通下。運營部門的人態度並不友好,隻是說因為他們目前必須要這麼做,因為他們運營有一些思路必須要落地。依依覺得很鬱悶,但是無可奈何。
但是,這樣的事情幾乎每隔幾周就出現一次,依依去找總經理溝通這個事情,總經理的態度有點含糊,說因為目前依依負責那個合規改造,後台的一些常用的功能就運營部門去跟進吧,以後隻要不出大的問題就行,這樣效率可能會高一些。依依聽到這話,心裏明白了。依依覺得挺可悲的,因為依依他們原來做的整個後端的產品框架的設計,實際上是基於後端的前端的匹配邏輯,隻有這樣子,後麵的匹配才能夠高效,但是如果因為一些臨時的需求,就把後台的功能改的麵目全非,特別是基於短期的運營需求去改動長遠的係統邏輯,後麵運營效率其實是大大受到影響的,隻不過依依已有點感到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