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近代曆史上,有一個由農民建立的政權,那就是太平天國。它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山農民建立的政權,前後持續了14年,勢力波及18個省,它從發展壯大到最後的失敗留給後人很多的經驗和教訓。
太平天國的主要創始人是洪秀全。他出身於窮苦農民家庭,屢次考試不中。1843年,他吸收了基督教教義,創立了拜上帝教,到廣西傳教,廣泛宣揚大同思想,後來他的思想中逐漸表現出反清的意識。
1847年,洪秀全的好友馮雲山在廣西桂平紫劑山建立了“拜上帝會”組織,會裏聚有窮苦農民、礦工等下層民眾二三千人,並吸收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骨幹.形成領導核心,洪秀全被尊為領袖。等洪秀全到來,又共同製定“十款天條”等宗教條規,作為會眾道德與紀律的準則。
到1849年,拜上帝會的勢力已由紫荊山附近州縣發展到廣東信宜、高州、清遠一帶。1851年1月11 月,洪秀全 眾在金田村宣布起義,起義軍稱太平軍,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起義軍總計近2萬人,分別組成男營和女營。9月,起義軍攻入永安州,12月,洪秀全頒詔封王,楊秀清、蕭朝貫、馮雲山、韋昌輝和石達開各領東、西、南、北、翼等王位,西王以下都受東王節製。同時製定官製、禮製和軍規,並頒行天曆,改易正朔,這就是太平天國曆迎上的永安建製。
1852年4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采取流動作戰方針,軍事上轉為主動。太平軍攻打桂林失敗後,即北取全州,馮雲山在這次戰鬥中犧牲。此後全軍進入湖南,連下道州、郴州等城。繼攻長沙,長沙城未攻下而蕭朝貴負傷身亡,太平天國又損失了一員戰將。太平軍於是繞道而進,攻破益陽、嶽州,獲大批船隻,將參加起義隊伍的水手組成水營。同年底,武漢三鎮被太平天國占領,隊伍增到30萬人。隨後沿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蕪湖。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占南京,定南京為首都,改稱天京。定都後,頒布《天朝田畝製度》,宣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希望實現“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對外否認不平等條約。軍事上派兵北伐和西征。北伐軍攻至天津,西征軍先後攻克安慶、九江稈1武漢三鎮,進兵湖南。
自定都天京後,洪秀全即僻處深宮,不理朝政,設有六部的東王府成了實際總攬一切的最高機關。楊秀清大權在握,專橫無忌,隨意淩辱諸王,致使上下多怨恨他。1856年9月,在西征軍取得重大勝利,清軍對天京的包圍也被解除後,楊秀清自恃功高,逼洪秀全封其為“萬歲”。洪秀全秘密召回韋昌輝和石達開商量對策。韋昌輝早對楊不滿,回京後即殺楊及其全家。石達開亦受牽連,導致全家被殺,所幸自身逃脫,後起兵討韋。洪秀全對韋也深感憂懼,便處死韋昌輝及其黨羽,平息了這場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