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鬆齡,出生於明朝末年,是清代有名的文學家。他兄弟四人,蒲鬆齡排行老三,也是兄弟中最聰慧、最出色的。他11歲起便跟從父親讀書。受家學的影響,他自小時候起在家鄉就很有名。但他參加省裏的科舉考試,每次都失敗,到71歲的時候才做了貢生。他一生多在家鄉做私塾先生,會寫詩歌,尤其擅長作俚曲,他用幾十年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成為中國誌怪小說的典範。
有關蒲鬆齡寫成《聊齋誌異》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他著此書時,每天清晨,帶著一個大瓷罐,裏麵放上茶葉等解渴的東西,衝好,到大路邊或樹陰下鋪上席子,坐在上麵,擺起茶攤。看見路上行人,便請他們來坐。渴的喝點茶,不渴的就吸蒲鬆齡的煙。蒲鬆齡不收茶錢和煙錢,隻請求過路人聊一些新奇怪異的故事,回家後便立即將這些故事寫成短篇小說。就這樣經過了二十多年,名著《聊齋誌異》終於寫成。這就是蒲鬆齡擺攤寫書的故事。